祁头山遗址,江阴史前人类活动向前1000年
★旅游地点:江阴祁头山遗址
因为从芙蓉大道往来多次,已经想来这个遗址很久,早就记住了公交出行的站名。可是偏逢道路改造,公交车居然转道走了,这个站不停靠。不过既然来了,就近找了个站下车,走了挺长一段路,才看到“祁头山遗址”的碑刻。
位于江阴市城东黄家宕内的祁头山遗址,并不如江阴的另一个遗址佘城出名,不过发掘表明,这个遗址相当于马家浜文化时期一处重要的大型聚落遗存。由于地层堆深厚,遗迹间关系复杂,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出土器物独具特色,也是本区内新石器遗迹仅见的。
距离张家港东山村马家浜文化遗址不过七公里,距离无锡彭祖墩马家浜文化遗址三十公里,南京博物馆考古研究所于2000年8月至2001年1月,联合无锡市和江阴市博物馆对于钻探发掘,面积5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灰坑39座、墓葬137座,出土各类遗物200余件,可见当年这个村落的规模还是不小的。
鉴于祁头山类型遗存器物群的面貌十分独特,发展轨迹比较清晰,自身特点突出,分布地区相对稳定,祁头山出土的文物中,有红白二色的彩陶,马家浜遗存中仅出土过红、黑、紫的单色彩陶。
考古专家指出,以祁头山遗址为中心,在太湖西部以半圆形分布着一个文化面貌特征特殊、出土器物相类的古文化遗存群。
这种文化类型被命名为“祁头山文化”,一种史前文化遗存,这是继青莲岗文化、湖熟文化之后,在江苏新发现的第三次提出的新型地域文化。
祁头山遗址发现前,江阴就已经发现了菘泽、良渚、马桥文化遗存,而祁头山遗址,把江阴地区史前人类活动的历史又提前了1000多年。
大约是年代太过久远,或者遗址规模较大的缘故,虽然散落着一些零星的石块,但是大部分地块都被当地的居民充分利用了起来。毕竟遗址在地下,我们前来凭吊先民的生存足迹,也只能看着一片片菜地畅想而已。
毕竟发掘出来的文物已经送往博物馆,虽然在各种报道和学术论文中得知祁头山遗址的重要地位,周边也没有建立纪念馆。不过遗址上至少是没有建筑的,所以勤劳的江阴人民就在土地上栽种经济作物。
虽然我年幼的时候在农村度过几个暑假,可是面对土地里的作物,基本上是认不出来的。尤其是插在土里光秃秃的秸秆,和小伙伴两个人猜想了半天,答案五花八门,不过估计都不怎么靠谱。
还有一些地方则是杂草丛生,一年蓬开得很漂亮,算是为遗址增了一点色彩。还有一些高大的植株,看着有点像高梁。不过,江南种高梁吗?或许是还没有结实的玉米?
走到另一块界碑的时候,已经偏离了大道很远。我们也不想走回头路,可是走上土坡却发现此路不通。觅路下坡,反正也不是很高。路有点难走,不过我们还是安然走到了大马路上,旁边正好有个公交站台,顺利返程。
自由行:江阴祁头山遗址
6月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