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杨原创】贾平凹的后台
▲题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贾平凹的后台
文 | 秦杨
2017年3月,著名演员斯琴高娃在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上朗读了贾平凹老师的散文《写给母亲》,让现场观众潸然泪下。
时隔一年,贾老师亲自登上《朗读者》舞台,用地道的商州方言回答主持人董卿的提问,并朗读了他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山本》后记中的几段文字,赢得阵阵热烈掌声。这段视频被贾老师的粉丝转发在微信朋友圈,引起广泛关注。
作为文坛大咖,贾平凹老师从十七八岁时爱上写作,已经写了近50年。他能写诗,能写散文,更特别擅长写小说。时下流行的说法,称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是陕西文坛的三棵大树,分别代表了陕北、关中、陕南的文化积淀。而贾平凹老师能在商洛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成长为参天大树,更让人感到惊奇和不易。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贾老师的书我读得最多。其中的原因和大多数文友一样,既有内心深处对他的崇拜,更喜欢他小说中极具方言特色的叙述风格。
我对贾平凹的了解,主要来自五方面。一是通过读他的作品,思考他关注的社会和人生问题;二是在文学活动现场,通过他的发言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三是通过有关他的人物专访,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四是从新闻报道中知道他的近期活动;五是通过孙见喜老师写的《贾平凹之谜》和《鬼才贾平凹》,借以知晓他的很多生活琐事和喜怒哀乐。这次看到他亮相央视舞台,欣喜之余,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问题:贾平凹这么厉害,他到底拥有怎样的后台?
后台,原指戏台的后半部分,在现实中多半是剧院的化妆间和放道具的库房。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词竟成了贬义词,借指一个人背后依靠的某种背景和势力。但凡当红影星和影视歌手,要想成名出道,最能决定其成败的首先是导演,所以才有了潜规则。而要想拍大片,大红大紫,似乎更应该有大老板作靠山,否则想要一举成名,那纯粹是痴人做梦。
但当我认真思考贾平凹的成名之路和成功秘诀,我发现如果要说他有后台的话,其实有这么两个。
一个是他的勤奋和坚韧,这是他最大的后台。纵观近50年来,他为了自己的梦想,不停地读书、思考和写作,并把这一切当成了宿命,似乎他与生俱来就是为文字而活着。他没有公开炫耀过读了古今中外哪些书,但从他的作品和言语中能明显感受到他博览群书,且涉猎面纷繁庞杂。正因为兼收并蓄,厚积薄发,所以他说的话才举重若轻,他笔下的文字才生动传神、富有灵性和穿透力。
一部《红楼梦》,包含了太多的文化因素,我在四十岁前读了三遍,每次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悟。而近年来,我从贾老师的长篇小说中,越来越感受到和曹氏相似却又独具一格的贾氏叙事手法和表达方式。
纵览他的作品,不论是《天狗》《美穴地》等中短篇小说,还是《浮躁》《废都》《白夜》《高老庄》《怀念狼》等长篇小说,都善于揭示人性;特别是《秦腔》《古炉》《带灯》等长篇小说,更越来越表现出他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和思考。
贾老师的勤奋有目共睹,他每隔一两年就有一部长篇小说问世。像我这样懒惰的人,还没拜读《老生》和《山本》,常感叹他的写作速度早已超过大多数人的阅读速度。而从事创作几十年来,他并非一路坦途,但始终不改初心,砥砺奋进,笔耕不辍,这种精神和韧劲在专业作家中是极其罕见的。
要说他的第二个后台,应该是商洛这片文化沃土,这是他创作的素材库和根据地。在外人眼里,商洛总给人贫穷落后的印象。但正是商洛的山山水水蕴育了他像大山一样的性格,在他的内心深处留下坚强、淳朴的烙印。
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都有家乡的影子。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商州的文友都喜欢读他的作品。在西安定居三十多年了,只要有时间,他总喜欢回老家,喜欢和商洛的乡党聊天,喜欢四处去走动,从他熟悉的环境中发现和挖掘有价值的创作素材。
贾平凹是商洛的骄傲,他不仅是家乡的响亮名片,更是陕西乃至中国的文化侠客。他的成功,绝不是偶然,而是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那样,是在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和磨砺之后,运足精神和气力,将自己的热情和才华像火山爆发般展示给世人。
历史终将证明,他的存在和他的作品必定会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写于2018年6月13日
王丹辉,笔名秦杨,男,陕西商州人,生于1973年10月,商洛市作协会员,商州作协理事。
温馨提示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公众号每天编发的作品,会在【搜狐文化】、【今日头条】等选择编发推送,请作者自行搜索关注。
1、【嘉年华时光】每周星期天休刊。
2、投稿时若配有插图,请作者选用横向构图的照片并且备注文字说明后,打包发送邮箱。
3、赞赏即稿酬,读者赞赏的70%为原创作者稿费,每月8号左右统计、公布并发给作者本人,30%留作平台运营、宣传及编辑、校对、制作等费用,无赞赏则无稿酬。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