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乌钵池之二:“张天师”拍下的令牌石

相关文章:

秘境乌钵池之一:山不在高,有龙则灵

【中秋特刊】照片内外的人啊,您们在哪里?

【中秋特刊续集】每个故事都该有个结局,或悲或喜

【长阳碑刻】茶马古道边的“遵示严禁碑”

【长阳碑刻】花桥村“众姓同修碑”

【地名记】朽木溪,杌木溪,机木溪,鸡母溪

从驻马溪走出的国军中将胡德骧

永存我心的“谭拔贡”化字阁

马鞍之东双柱岩

磨市镇云台山探访记

柳垭远望乌钵池村委会及相见湾(向家舟摄于2020年4月24日)

相见湾,湖北长阳磨市镇乌钵池村一个自然村。相传过去一慈母丢失了小儿,经多方寻找,终于在此地与小儿相会。这个大团圆的故事,最后以地名的形式世代相传下来。然而,最为乌钵池人津津乐道的相见湾故事,倒不是这个地名,而是关于这里一块神秘的巨石——“令牌石”的传说。

2007年以前,在相见湾乡村公路(即柳家院至柳垭公路)边,村民杨官全屋旁,有一块形似道教令牌的巨石,被人们称为“令牌石”。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堪称奇观。更奇特的是,在这块令牌石中部,有一方人工开凿的摩崖。由于在乡村公路修通以前,一条古道(明清时期,是长阳县城通往渔洋关的官道)也经过这里。因此,包括乌钵池村民在内的过往行人,没有不知道这块令牌石,不知道这方摩崖的。可是,看过这摩崖的人,都说不认识这上面的文字。据他们讲,摩崖上雕刻的并不是汉字,而是奇怪的符号。任凭多么有文化的老先生,都不能破解这石头上的密码。他们说,世代相传,令牌石是“张天师”拍下的令牌化身而成的,摩崖上的文字,大概是张天师留下的。

前年秋天,笔者在乌钵池村采访,听说令牌石的故事后,很想一睹其风采。可惜当时听到一个坏消息:2007年,因扩建乡村公路,原位于公路边的令牌石因基脚松动,滚落到公路上。后来为了排险,施工方用挖机将令牌石推入公路下的山沟里。令牌石从此不知所踪。因此,探访令牌石的计划只好搁置下来。

▲曾经位于公路上的令牌石,现在有一部分滚落在这个山沟里。(向家舟摄于2021年3月7日)

今年3月7日,笔者考察乌钵池村香山观后,又听说一个好消息:一名叫陈沛甲的老人,寻找到了令牌石的下落。于是,我找到了陈沛甲老人。说明来意后,老人答应带我们去看那块令牌石。

陈沛甲老人告诉我,当年令牌石跌入山崖后,顺着一条季节性山沟跌跌撞撞冲出数百米,最后在一处悬崖上停了下来。虽然这个地方离他的山林很近,但他也是经过反复搜寻,去年才发现。在陈老的带领下,我们从他家坎下出发,沿着山坡曲折向下,穿过他家茶园和山林,在充满乱石的陡峭山沟中摸索,费了好大劲,终于看到了那块传说中的令牌石。

眼前的令牌石,呈三角形。石头下方,确实存有摩崖石刻,也呈三角形。陈老介绍说,现在看到的,只是原令牌石(摩崖)的右半边。这是因为在跌落的过程中,令牌石摔断,另外的部分,要么停在了中途,要么继续前进,冲下了更远的地方。

▲笔者一行人发掘并清理令牌石摩崖(向家舟摄于2021年3月7日)

我们拿出抹布,清洗掉摩崖表面的泥土。通过仔细辨认发现:残存摩崖两边,是碑刻中普遍采用的卷草纹,主要起装饰作用。中部,则稀疏刻有一些奇形怪状的符号,类似道家符箓,又像中古时期的蝌蚪文。但究竟是什么文字,由于笔者才疏学浅,加之幅面风化严重,实难确定。除此之外,现存摩崖个别位置上,还能隐隐约约看到一些花卉的刻痕,有的像菊花,有的又像莲花,它们与这些“天书”交错,不知是何寓意。

研究完令牌石上的奇文,陈老向我们讲述了他所知道的关于令牌石的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相见湾这个地方是个崩坝(即滑坡),人们在这里居无宁日,整天担惊受怕。有一天,一位叫“张天师”的人路过此地,听说了这个情况,十分同情百姓。于是,他制作了一个令牌,上面写满经符,口中念念有词,一把拍在此地。一眨眼,张天师的令牌化作了这个令牌石,从此镇压了地脉,这里地势变得坚固,滑坡不再发生。

▲原本竖立的令牌石,只剩下一半,横卧在山沟里。(向家舟摄于2021年3月7日)

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就像相见湾的来历一样,蕴含了人们对大团圆结局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歌颂。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令牌石本身的形成,要么是史前造山运动时的事,要么是亿万年自然侵蚀结果。不过,令牌石上的摩崖,肯定是人工产物,或许真的与道教有一些关联。在中国道教典籍中,最早被称为“张天师”的,是创立道教的东汉人张道陵。他的后代居住在道教圣地——江西龙虎山,接受历代朝廷敕封,世袭天师之职。至1949年前,已产生63代天师。或许,在令牌石上刻下奇怪符号的,正是这其中一位张天师。又或许这位传说中的“张天师”,只是一名姓张的道士。随着令牌石传说的世代相传,玄之又玄,进而被人们神化为法力无边的天师了。

乌钵池村刘新平先生告诉我,当地人把令牌石上这方摩崖,唤作“孔明碑”。这也是老一辈世代相传下来的名称。如果说,我们认为“孔明碑”中的“孔明”指的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话,这或许会给我们破解这摩崖上的文字提供另一种思路。

▲令牌石残存摩崖石刻(向家舟摄于2021年3月7日)

乌钵池村所在的磨市镇,邻近三国时期“夷陵之战”主战场。世代相传,蜀汉攻打东吴的部队曾在这里广泛活动。今天磨市镇的一些地名,如马鞍山、大营头、小营头、驻马溪等,据说都与蜀汉军队有关。正史中,也的确有刘备军队在长阳活动的文字。《三国志·蜀志》中记载:“〔蜀汉〕章武二年壬寅春二月,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兵,缘山截岭,于夷道、猇亭连营,自佷山(笔者注:即佷山县,长阳县前身)通武陵(笔者注:即今常德市),遣侍中马良安慰五溪蛮夷,咸皆相率响应。”这段文字说,当年刘备为了联络湘西五溪蛮夷君长,合围陆逊率领的东吴部队,专门派马良,从今长阳县,开凿通往今常德市的山路。

据明清旧志记载,明代及清前期,由长阳县城通往县属渔洋关(今属五峰县),最后到常德府澧州石门县的官道,恰好经过今天的磨市镇,其中就包括乌钵池村。这条明清官道,有可能就是三国时代马良开凿的古道的延续。如果是这样,乌钵池的这方令牌石摩崖,可能就是当年马良开路时留下的记事摩崖。上面的文字,也许是用汉隶、小篆或是蝌蚪文撰写而成,历经千年风化,自然变成了奇怪的符号。之所以传说为“孔明碑”,大约是摩崖上的文字,歌颂的是蜀汉先主刘备及诸葛丞相的丰功伟绩。由于诸葛亮在民间更为出名、更得人心,久而久之,人们就只记住了诸葛孔明,将此摩崖(古代,石碑与摩崖一般都称为碑)称呼为“孔明碑”了。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令牌石上的字迹,不知何朝何代何人所为,不知是何用意。当时或许人尽皆知,但由于岁月的变迁、自然的侵蚀、居民的迁进迁出、文献的缺乏或遗失,令牌石的真相已难以探出。但通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断定:令牌石的来历必定是非凡的;长阳的历史是久远的,文化是博大深厚的。所以,令牌石上究竟写了些什么,它的故事细节如何,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柳松坪村九龙观遗址

【文献连载】民国重修长阳县志四区采访册(十五)

【长阳碑刻】井水村汪氏大房家谱碑

【长阳古桥】流溪村玉林桥

【长阳文征】〔清〕张荣泽 ‖《后汉书·党锢传》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