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坪社区白云口二三事

相关文章:

古路碑,天齐寺,天生桥——郑家榜村访古寻幽散记

【古城钩沉】长阳古县衙变迁史

古城村张氏宗祠遗址

攻玉寺和千年古银杏树

【长阳碑刻】何家坪村“众姓公立碑”

【探索发现】何家坪“地母神”庙

遇见大慈庵(下)

△鸡公山上远望大金子山下的白云口及渡口坪(向家舟摄于2021年2月17日)

湖北长阳龙舟坪镇何家坪社区、清江青龙岭亲水平台以西,有一个自然村,因村旁岩口常有白云飘绕,而名为白云口。如今的白云口,是一个居住着数百人的居民点,房屋鳞次栉比,车辆络绎不绝。

据长阳旧志记载,明初河南布政司参政杨鼎之墓,就在白云口。

杨鼎,字宗器,长阳人,明洪武初岁贡生,永乐初授户部主事,后升员外郎、郎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政(从三品)。

△白云口的石刻,可能为古代宗教建筑构件。(向家舟摄于2020年10月11日)

杨氏之先,非长阳人。元代时,杨鼎祖父杨亨甫“来典长阳县幕”(县尹佐官),因爱清溪(即杨溪,亦属何家坪社区,在白云口东南清江边)山水之胜,遂定居于此。

杨鼎少时好学不倦。为潜心读书,他特意在清江边构筑书室一所,题名“清溪书屋”。他读书不分昼夜,每当夜深人静时,诵读之声越过清江,飘到县城西关外,因此他知名县内。这就是明清长阳古八景之一“杨溪夜读”的由来。寒窗苦读的杨鼎最后不负众望,“登县庠,贡成均,文采声誉烨然冠同列”,最后通过努力逐渐当上高级官员,不仅光宗耀祖,亦让长阳熠熠生辉。杨鼎不仅学业优异、官运亨通,还善诗文,与明初著名文人林珪(福建莆田人)、曾棨(江西永丰人,状元)相友善。据明弘治《夷陵州志》记载,至弘治年间,杨鼎的诗稿尚存。不过历经数百年的变迁,现在已难觅片纸。幸好有林珪及曾棨所撰有关清溪书屋诗文载于州志而流传于今,可供今日长阳人凭借只言片语遥想其俊朗丰神。

明清时期,杨鼎被长阳人奉为乡贤,其神主被奉于文庙建筑群中的乡贤祠里,供县人祭拜。明初时,有司还在长阳城西的大街上为其修建牌坊,名曰“大参坊”。无独有偶,杨鼎的曾孙杨正芳后来也成为乡贤,殁后享受了和曾祖父一样的优待。杨正芳是明宣德年间岁贡,任四川芦山县知县,“能识治体士,民怀之”,虽官阶不及乃祖,但同样是一位值得长阳人敬佩的人物。杨氏“一门双贤”,长阳古代史上绝无仅有。

据民国《长阳县志稿》记载,民国时期,白云口的杨鼎墓尚存。但现在是否还有遗迹,由于此地范围较大,又历经多种建设,笔者不及详考。希望有心人多留心,并且有专业考古工作者介入。如果今后能发现其墓志铭,那么我们对这位长阳乡贤会有更多的认识。

△分路碑,如今只是一个地名(向家舟摄于2020年10月11日)

清代时,由宜昌府通往下属长乐县及鹤峰州的官道(大路)经过白云口。白云口里一个名叫“分路碑”的小地名和曾经树立的一座小石碑证明了这件事儿。

沿着白云口乡村公路向里走,约500米,平路开始变为坡路的地方,被人们唤作分路碑。在当地一些年老居民的印象中,这里曾经有一座名叫“分路碑”的小石碑。居民们讲,在上世纪90年代初清江大桥修通以前,这里是人们从县城步行前往西寺坪的必经之路,分路碑就立在路边。世居长阳县城、现年72岁的黄明财老人年轻的时候曾查看过这块碑。据他回忆,这块碑约40—50公分高,正面纵刻着“通施南大路”五个大字。

据同治版《宜昌府志》《长阳县志》记载:宜昌府(1735—1911)通往南部三州县的官道,过东湖县鲁家坝(今属宜昌市点军区),翻咬草岩进入长阳境内,经偏岩、赶牛溪,抵达长阳县城;从长阳县城西关外雾河渡(即“西沙古渡”)过渡,经渡口坪、西寺坪、盐市口(沿市口)、平乐(今讹称“平洛”)、石岭、张家湾、龙潭寺、黄草坪,抵达长乐县(今五峰)三岔铺;进而由长乐县城达鹤峰州(今鹤峰县,属恩施州)城。之后由鹤峰州,经宣恩县,可到施南府(1735—1911)城。由此可知,白云口是宜鹤官道长阳县城至西寺坪段间的一个重要节点,否则这里不会有一座分路碑。此碑很可能是清代官方设立在这里的一个“指路碑”。

据当地村民回忆,上世纪80年代时分路碑还在这里。

△饶家坡(向家舟摄于2020年10月11日)

过了分路碑,沿着坡路继续往前走,过七、八户人家,就是饶家坡。饶家坡是白云口居民点的尽头,也是何家坪社区和西寺坪社区交界处。

坡名饶家,其实与姓氏没什么关系。饶家坡的由来,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饶家坡下80多岁的邓婆婆讲:传说古代长阳有一位县官,有一天从县城骑马下乡经过此坡。由于坡路较陡,马儿不慎扑倒在地,县官从马上摔了下来。摔下马的县官不愿意走坡路,于是上马扬鞭,敦促马儿起身前行。可是马儿畏难,说什么也不愿意驮他走这段坡。县官无可奈何,知道与马儿耗着只会耽误自己的时间,于是便下马牵着马爬坡。他一边牵着马,一边对马儿说:“我就饶你一马吧!”也算是“借梯子下台”,在众位行人面前多少挽回了一点朝廷命官的面子。从此以后,当地人就把这里叫做饶家坡了。

几十年前,县官“饶马”的这段古官道由于上坡不便,人们将其废弃,在坡右侧另修了一条人行小道。据说那段古路上有块石头,石头上有一处马蹄印记,就是当年那匹马踩出来的。或许马儿真有这么大的力气,又或许是人们同情马儿编出来的故事。

想不到一个小小的白云口,就有这么多典故。

【长阳碑刻】麻池村“遵示勒碑”碑

【长阳文征】[民国]姜晴舫 ‖ 寄五弟雪舫沔阳家书(曾祥科译注)

【长阳乡贤】姜晴舫

【地名记】历数长阳“牛”地名

白竹山与白竹寺

佷山访古公众号

古主微信 : ycroman198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