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杰:“关学宗传”— 柏景伟

“关学宗传”— 柏景伟

朱文杰

  在中国的教育史上,评价一位教师的成功与否,肯定有一条是要看他教出来的学生优秀不优秀,还有优秀学生的数量多不多。而当年号称“关学宗传”,主讲于西安关中书院的柏景伟先生,可以称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

  首先他早期学生中,有陕西在清朝末年官当得最大,官至总理各国时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兼管顺天府尹事,赫赫有名的赵舒翘。

  而在关中书院师从他的学生中,有官至都察院山东道监察御史、掌印御史,戊戌变法中的风云人物,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大家宋伯鲁。

  有清末学者,书法、金石艺术方面的大家寇卓。辛亥革命西安起义成功后,任陕西省临时议会副议长;他还以孙中山代表身份赴天津并出任临时执政府农商部总长。他创办西京金石书画学会,并任会长。

  还有国民政府陕西省民政厅长、三秦大儒、文化巨子王典章。正是这位王典章,独自出资为自己老师柏景伟和另一位老师刘古愚,出了文集。他在苏州收集整理编印了《柏子俊沣西草堂文集》、《刘古愚烟霞全集》等,为传承恩师的学术思想作出了功德无量的义举 。

  这几位学生皆一时俊杰。另外,就连号称“关中大儒”、“牛才子” 的牛兆濂,也在关中书院听柏景伟讲过学。

  柏景伟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他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曾说:“士所贵者,品德为最。”“行果无亏,居乡可为纯儒,如官可为纯臣,末世犹有余芳。”他告诫学生,亦多读书,勤请教明公,增长见识。对当上大官的学生,他却特别告之说“要有把乌纱帽提在手上,应掷去时即掷去的勇气和精神”。他勉励宋伯鲁,不要随波逐流,不能只做官不干事。他称赞赵舒翘果断处理“河南王树汶临刑呼冤”案,告诫他对成绩不可矜张,做“好官”,做“清官”。

  在柏景伟先生的精心培育下,关中书院门人中举者50多人,当年真正是影响四方,一时传为佳话。柏景伟因而获“经师”、“人师”之美誉。

  柏景伟(1830~1891),字子俊,号忍庵,晚号沣西先生,陕西长安冯村人,咸丰乙酉年举人,“关学宗传”重要人物之一。

  他早年在家乡创办私塾“学稼园”,并给贫寒农家子弟免除学费,在家乡颇俱声望。光绪二年(1876)受聘于泾干书院、味经书院。

  光绪十一年(1885),受陕西学使之约,移讲关中书院,任山长。他为所主持的各书院分设了经史、道学、政事、天文、地理、数学等课程,为社会培养人才。又刊印了冯从吾先生的关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实用书籍。

  他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主持关中书院分设了经史、道学、政事、天文、地理、数学等课程,为社会培养人才。还建立了味经书院的刊书处。经他倡导,在陕西设立了官办书局。他还发起建立少墟书院、崇化文会等,为发展陕西文化教育事业倾心尽力,居功甚伟;为古老的长安存续文脉,他耗尽心血,无怨无悔。

  1891年陕西巡抚和陕西学政都向清廷推荐柏景伟入朝做官,慈禧太后批下部议。就在此时他因病而卒。1899年,陕西巡抚上奏清廷获准,将柏景伟载入国史馆儒林传。他的著作有《柏沣西先生遗集》六卷和《沣西草堂集》等。

  柏景伟还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豪杰之士,文韬武略,智勇过人。清末年间,天灾人祸叠加连续降临关中,此时,作为一位儒士的柏景伟却挺身而出,因为他对军事亦有较深入的研究。

  身处乱世,他回家乡安顿父母避乱于终南山南五台的竹林寺,同时领命长安县令的旨意办团练,集合了一批青壮年豪士,日夜操练,以图保家卫国,护一方平安。此后他又获陕甘总督左宗棠赏识,举人出身的他,于同治六年(1867),慨然领衔出任总理西、同、凤、鄜、彬、乾六府修筑堡寨之事,创立了陕西省团练堡寨总局。柏景伟体壮貌雄、天性豪迈、义胆侠肝,有秦人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的“冷娃”质直尚义的遗风。

  在他严令督促下,各村寨皆开始修城筑墙。如质量不达标,立马推倒重来。当匪患真正逼上门时,有高大坚固的寨墙,村寨安然无恙,百姓赞叹:“柏景伟验过的寨墙——万无一失啊!”

  虽然左宗棠非常器重柏景伟,认为他很有才华。但在他总理陕西团练兼修城堡事时,因官场腐败,政令不通,他愤而辞职。同治元年(1862),回到家乡,在终南山南五台胜宝泉潜心读书,研究学问。他写的《竹林寺深夜读书》诗中有:“夜深群动息,涧水响琮琤。吾性本无物,萧然万虑清。偶向空中悟,非耶又是耶。道心何处认,月照紫薇花。”其中“吾性本无物,萧然万虑清。偶向空中悟,非耶又是耶”,正是他当时心情和景况的真实写照。今南五台仍有“柏景伟读书处”题记。

  其时,回民事变引起的战乱让陕西一些地方十室九空,人口锐减,关中平原又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饥荒。对此,柏景伟心怀悲戚,忧心如焚,他在《腊月大雪》一诗中慨叹:“况兼旱魅久为虐,麦苗干死农夫嗟。……城中欢呼城外悲,四郊多垒胡马驰。难民奔走啼不止,山隈水涯冻欲死。”于是,他立即出面请巡抚发放仓存粮食,救民于水火,并停征官粮。后获捐银8万两,全部用来赈济灾民。面对西安城里城外,严寒之夜沿街乞讨的孤儿惨不忍睹的景况,他在《雪夜闻儿啼》一诗中悲愤发声:“朔雪号,朔风驶,沿街呜呜谁家子?饥与寒夜人无怜,呼天抢地啼不止。平生久怀抱与心,兹愧无力救尔死。吁嗟乎!尔死不得救,尔声不忍听,裁得丸纸塞我耳,一灯孤坐光荧荧。”接着,他受敦请,总理咸宁、长安两县赈务,筹资12万两白银,以解救两县饥民。柏先生办理赈灾事务,开仓放粮,开设粥场,搀救了数十万饥民安然度荒,而他却被累得染上肺病。

  泾阳安吴寡妇,当年遭受豪强欺凌,家产被抢夺强占,不得已而打官司,早已对地方这些恶霸之凶徒,持强凌弱,欺寡掠夺深恶痛绝的柏先生得知后,慨然而出帮忙写诉状。他写的诉状,让审案的官吏看后拍案称道:“此先生手笔,先生为人,其言可信,其行可敬。”即判安吴周姓寡妇胜诉。后来,有感于柏景伟倾力相助和义薄云天,感恩载德的安吴寡妇也捐金捐银,鼎力帮助柏先生办学、防瘟疫,治婴儿天花流行病种牛痘等慈善之举。

刘古愚

  柏景伟办学,办的是新学,为的是培养实学人才,不同于应科举考试的官办书院。柏景伟与刘古愚先后主持味经书院,开办 “求友斋”, 柏景伟联络刘古愚出面主持,柏因肺病久治不愈,常咯血,身体十分虚弱,但他欣然地对刘古愚说:我“虽不能为座上菩萨,抑或可为堂下护法”。表示全力支持,和刘古愚协手办新学,还亲自撰写了《求友斋课启》。这种创新实验班所开设的课程,除传统的经、史、道学、政学外,还设有时务、天文、地理、算学、掌故等课程。利用“求友斋”中的刊书处,出版西方自然科学和时务新书。如《求友斋刻梅氏筹算》《求友斋刻平三角举要》《学计韵言》《借根演勾股细草》《火炮量算通法》《蚕桑备要》《泰西机器必行于中国说》等。他主张通过变革教育与学风,培养通今达变之人才,以担当富国强兵之重任,这就是柏景伟创办实学的出发点。

  这个味经书院的“求友斋”可不敢轻看,它在中国近代史上,可以说具有首创意义。因为它是作为专门传播新思想,和以教授科学技术为主的实学地方教育机构。

  如此办学,立见成效。观象台上的经纬仪,是“求友斋”的学员成安、张遇乙两人协力共同研制的;再有“求友斋”的学员吴建寅编著了《味经书院通儒台经纬仪用法》一书;张秉枢编著了《代微积拾级补草》《课稿丛钞·盈勾股公式跋》等高等数学书。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陕西精通数学测绘技术的学者,多数是 “求友斋”培养出的。光绪十六年(1890)陕西布政使陶模主持测绘陕西地图时,“求友斋”学生陈涛、成安、张遇乙、孙澄海、程麟、陈孝先等参与测绘咸阳、兴平等县的地图。而此后,味经书院学生还承担了泾阳、三原、礼泉等县兴修水利时的渠道测绘。日后被誉为“中国近代水利之父”的李仪祉在治理黄河,在陕兴修泾惠渠、渭惠渠等灌溉渠,兴办水利专科学校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和他在“求友斋”接受启蒙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此看来“求友斋”培养的实用性人才,为西北地区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功劳巨大。后来,味经书院及“求友斋”并入宏道学堂,继续倡导新学、办实学,先后培养出李岳瑞、于右任、张季鸾、吴宓、张奚若等一批又一批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志士,他们均是中国近现代名闻全国的大儒。

柏景伟与刘古愚的交情可谓莫逆之交、生死之交,情谊之深感天动地。柏曾亲自到关中书院拜访小自己十来岁的才子刘古愚。适逢刘外出,他读了刘放置在桌上的日志,十分感叹地说:“这是我的老师,何谈仅仅是朋友!”刘古愚归来,二人初见,遂交谈则“欣欣自奋”“订昆弟交”,后来至死不渝,堪称难得的知己至交。当柏景伟被任命为关中书院山长赴任前,即推荐刘古愚任味经书院山长。此荐贤能之举,其德不逊于古之圣贤。可见柏景伟厚道质朴的人格和胸怀。柏有知人之明,他推荐刘古愚,实际也是从改革千年之积弊,为强壮一个民族基因,为办好新学的大局出发。因为当时唯刘古愚最堪当此大任。

  当然,柏景伟先生也受到有“海内耆儒,为时领袖”的关学大师刘古愚的高度赞誉,刘古愚在《柏景伟墓志铭》中写道:“先生貌魁梧,望而懔然;处事接物不扰以私,进退必归于义,性抗爽,剖别是非不妪煦作长厚态,赴人之急如谋其身,友教四方善启发,其规过必直抉根,而示以所能改,劝善则诱掖,奖借必使欣欣自奋不能自己,故当时虽多畏忌先生。及卒,则同声悼且无异词也。”

2020年4月12日至14日

(0)

相关推荐

  • 长安名人:沣西老农柏景伟

    柏景伟(1830-1891)字子俊,号忍庵,晚号沣西老农.陕西长安冯村人(现灵沼乡冯村人).清咸丰五年(1855)中举人.大挑授定边县训导.适逢关中发生回民起义,他未去定边任职,带父母避乱隐居终南山. ...

  • 【行走在乾县】路德与乾县

    路德与乾县 乾州蕞娃 路德(1785-1851),字闰生(范紫东<乾县新志>作"润生",肯能属于笔误),号鹭洲.陕西周至终南镇毓兴村人,清代著名教育家,一代宗师.曾受聘 ...

  • 《西北作家》康凯鹏:走过白鹿原的蓝袍先生

    2016年4月29日上午7时45分,陈忠实老师突走了.噩耗传来,听的人又不得不相信这是事实.前阵子听说陈老师身体不好,不再给人写字了.我想,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这个也正常,可谁想到,才两个多月,他竟这 ...

  • 从对联看关学传人的担当与追求

    关学开山鼻祖张载有副手书对联,联文是: 梅向春开香舒枝上馥南北: 竹倚石出翠染溪头绿东西. 这副对联显然是一副写景抒情联.上联以拟人手法写梅花向往春天傲雪怒放香舒枝头馥郁南北,下联也以拟人手法写翠竹倚 ...

  • 【关学文研】《关学宗传》的内容及其学术价值

    ​关学自北宋张载创立之后,作为宋代理学四大派别之一,与濂学.洛学.闽学相提并论,历经宋.元.明.清80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一部绵延不绝的关学史,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关学史的研究,明代大儒冯 ...

  • 朱文杰:景梅九与长安学巷

    景梅九与长安学巷 朱文杰 三学街文脉深厚,为鸿儒英才聚集之风水宝地,辛亥革命的著名人士景梅九就曾居住三学街长安学巷. 景梅九(1882-1961)名定成,字梅九,笔名老梅.灭奴又一人,晚号无碍居士.景 ...

  • 【关学文研】“关学亚宗”王夫之

    西安新闻讯  就像黄河长江有源头有干流才能为壮观的大江大河那样,张载创立的关学思想是经身后众多继承者发扬光大才更加枝繁叶茂的.在历代浩瀚的关学学人群体中,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是继承和发扬张载关学的又一鼎足 ...

  • 朱文杰:武财神关公与山陕会馆

    武财神关公与山陕会馆 朱文杰 X 天下最多的庙宇是关帝庙,天下最多的会馆是晋商会馆.而有晋商会馆的地方必有关帝庙. 敬奉关帝为财神的,多为合伙作生意的经商者.而晋商为全国四大商帮之一,关公又是山西人, ...

  • 【关学故事】从“四代九儒”看理学思想的传帮接代

    ​ 在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南宋建州建阳(今属福建)的蔡氏一门,因其家族"四代九儒"而被后世誉为"理学世家". 南宋蔡氏九儒,包括蔡元定父子祖孙一门,四代共九人 ...

  • 281期/朱文杰作品《我的商家大哥》

    小轩清浅: 笔墨相识,深交四十余载:文采呼应,情深近半世纪(文友言). 感谢文杰老师一篇动人心弦的人物散文,从中我们不但看到了一个鲜活生动的商子雍老师,更是分享到了他们之间淳淳的君子之交,让人在当下这 ...

  • 892期 || 罗志英作品:“学贵有用”说关学

    志英开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这四句话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也称"四为"每每读 ...

  • 921 期 || 罗志英作品:关学:“民胞物与”

    妥说  |  文史  |  艺术  |  诗词  |  文苑  |  经典  |  诗经 轩诚赏析: "民胞物与"是关学创始人张载提倡的重要思想.他认为人和万物一样,都是源于&qu ...

  • 927 期 || 罗志英作品:关学----“为万世开太平”

    妥说  |  文史  |  艺术  |  诗词  |  文苑  |  经典  |  诗经 轩诚赏析: 作为儒家理学的重要分支,关学传承八百余年.绵绵不绝,自与其衍生地"关中"在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