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毒攻毒”谋略的深度解析,遇到棘手的工作,用这招很管用
在管理活动之中,有一类事情特别棘手,做好了得罪一大批人,没做好则辜负上级领导的重托。面对这类两难问题,谋略家是怎么解决的呢?他们往往会采用“以毒攻毒”之计。那么“以毒攻毒”在付诸实践上有什么注意事项呢?通过剖析下面案例,咱们就能够受益匪浅!
【案例原文】上以关中饥馑,米斗三百,将幸东都;丙寅,发京师,留太子监国,使刘仁轨、裴炎、薛元超辅之。时出幸仓猝,扈从之士有饿死于中道者。上虑道路多草窃,使监察御史魏元忠检校车驾前后。元忠受诏,即阅视赤县狱,得盗一人,神采语言异于众,命释桎梏,袭冠带,乘驿以从,与之共食宿,托以诘盗,其人笑许诺。比及东都,士马万数,不亡一钱。
【案例剖析】作为监察御史,魏元忠不得不接手一些棘手的任务,比如在本案例之中,皇帝出巡时他需要负责保护皇家财物的安全。这个任务之所以棘手,原因有两个:第一,这项工作直接关系皇帝本人的利益,稍有差池便会遭到皇帝的怪罪;第二,觊觎皇家财物的人都不简单,要么是“监守自盗”的“内鬼”,要么是飞扬跋扈的权贵。面对如此严峻的考验,谋略家魏元忠不得不从详计议,权衡各种应对之策的利弊得失。经过反复推演,魏元忠最终决定祭出“以毒攻毒”之计,从而确保自己能平安过关。他的“以毒攻毒”之计有什么特点呢?
1.变废为宝
俗话说:“大师眼中无废材。”谋略大师魏元忠更是把这句话演绎得淋漓尽致。他深知要解决好“防盗”问题,其关键在于“知彼知己”,即了解盗贼在每一次作案之前如何策划分工,行事时如何紧密配合,事后如何抹除痕迹,销赃变现等等。然而魏元忠本人长期在朝廷做官,怎么能够快速熟悉这些“阴暗”的业务呢?他独具匠心地把目光放到“盗贼”聚集的场所——监狱,从这些“废材”之中物色“技艺超群”的“毒王”,以求将其改为“疫苗”,最终变废为宝,治病救人。
2.李代桃僵
通过一番用心良苦的编排,魏元忠终于做通了盗贼头目的思想工作,答应帮助他打击皇帝出巡过程中的盗窃活动。当取得这一阶段性成果之后,魏元忠立即启动下一步操作——“李代桃僵”,即把这个盗贼头目精心包装推向前台,时时刻刻带着自己的身边,俨然变成了“业务顾问”。这样操作有什么意义呢?第一,焦点转移。将人们(包括犯罪嫌疑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盗贼头目上,而自己则可以隐蔽起来,做一些秘密的“防盗”工作;第二,矛盾转移。觊觎皇家财物的内鬼或权贵,如果不能如愿以偿,势必会心生怒气,找人发泄。魏元忠把盗贼头目这个“临时工”推出来,就是为了替自己当“挡箭牌”,以自我保全。
3.伐谋攻心
众所周知,皇家财物从来防守严密,非朋比为奸的“内鬼”往往难以下手。怎么应付那些熟悉组织管理漏洞和办案方式的“内鬼”呢?关键就在于“伐谋攻心”,让他们即使有机会作案,但心理上有所顾忌而不敢下手。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必须要“不按常理出牌”,而魏元忠的“以毒攻毒”之计就是正中下怀。找一个“体制外”的囚犯来主持“防盗”工作,与组织内的各种势力没有牵扯,势必毫无顾忌地行事,以求“将功折罪”。试问面对这种“光脚”的人,哪一个“穿鞋”的人不退避三舍?
总而言之,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总是存在解决办法的。很多问题之所以成为拦路虎,很大程度上的还是因为当事人存在侥幸心理,不肯下功夫,花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