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碗泡白茶总是烫手?不想烫成红酥手,可别忽略了这3个选购技巧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xLzE5MTUvMjEzNDEyNDY5XzFfMjAyMTAxMTkwMzQ2MjczMQ==.jpg)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每个年代的器物,都像是一部浓缩着时代特征的电影。
从上面所描绘的花纹、制作工艺,体现着那个时代的审美和格调。
我们如今所看到的文物,那些所谓的器型,只是当时的极小一部分而已。
大部分器物,都毁损在了漫漫的时间长河里。
这也正因为,大家开始追寻拥有古朴气韵的物品。
这点,被完整地展现在了茶具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追溯历史的美学,当仿古的盖碗成为时下的热门,也为茶桌增添了一丝旧日温情。
混合了古今不同时的气韵,看似宋明,实则当下设计,这种古风意韵的保留和发展,予人别出心裁之感。
但究其根本,茶具的本质是为茶服务。
美观是次要,实用才是关键。
样式精美的盖碗,随处可见,但想要挑选到一个顺手的盖碗,却不是件易事。
对于一个适合大部分人,以及方便泡白茶的盖碗来说,离不开这3个特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
特点一:盖碗的容量适中
曾经和一位茶友交流,他的看法是用各类茶壶泡白茶,都不及盖碗冲泡。
不止是他一家之言,许多喜欢喝白茶的人应该都有对比过。
所以,对于盖碗泡茶这一观点自己也投赞成票。
但茶友随后又说,“我买了很多大小不一样的盖碗,泡银针和牡丹用小盖碗,泡寿眉的时候就换大一些的。”
听闻这句话,心中暗自觉得不妙。
一般来说,不论什么品类,白毫银针也好,寿眉也罢,茶水比例是一样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根据经验,110毫升左右的盖碗搭配5克的白茶干茶,滋味浓淡适宜。
若是擅自更换盖碗,则会导致茶水比例失衡,茶少水多。
如此一来,便会造成茶汤滋味太淡,香气略显薄弱,实为一种遗憾。
并且,若是冲泡白茶这类需要提前称重的茶,可以根据盖碗的大小随时调整投茶量。
但如果是以泡袋装的岩茶、红茶,则容易造成浪费。
通常情况下,110毫升左右的盖碗搭配8克岩茶,5克红茶,刚好一次一袋。
盖碗容量增加,则投茶量也要等比例的增多。
这时便很容易出现一袋太少,两袋太多的现象,若是喝了一半之后未保存完好,跑气受潮,则失去了品饮价值。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不断的恶性循环下,好茶也就白白浪费了许多。
除此之外,一部分容量较大的盖碗,碗口也更宽阔一些。
对于新茶友来说,平时用标准盖碗练习泡茶出水时,速度还未能达到快出水的要求。
用一个不趁手且碗口大的盖碗,简直是灾难。
稍不小心,就容易烫伤自己,以至于对盖碗产生抵触心理。
因此,一个好用的盖碗,必然是大小适中的。
平时一人喝茶,或是三两好友相聚,都能满足需求。
而那些130克,160克甚至200克的盖碗,作为观赏更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3》
特点二:“倒钟形”的大肚盖碗
虽同为110毫升左右的盖碗,但在器型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高矮胖瘦,不仅仅用于形容人,盖碗亦是如此。
细高形的盖碗,整体模样看起来高挑、纤细,处处透露着一股高贵感。
当水以定点的方式注入盖碗中时,干茶会在盖碗中旋转,形成美丽的弧度,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但从实际使用来看,却并不令人满意。
首先,冲泡白茶更提倡用环壁注水,彻底浸润干茶,让滋味物质更好地释放到茶汤里。
而即便是用环壁注水的方式,但盖碗细高,碗口较小,容易造成注水太慢,出汤时间过长,汤水滋味苦涩。
且对于新茶友来说,泡茶技术尚未熟练,最底部的茶汤也难以沥干。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残留的汤水与茶叶长时间接触后,造成闷泡,影响后续冲泡的茶汤滋味。
而矮宽形的盖碗,通常制作成仿古造型。
虽造型温润平和、古朴雅致,但同样不实用。
对于一些手指较为纤细却不够长的人,这类碗口直径长的盖碗,并不合适。
容易造成抓握不稳,烫伤手指的现象,后患无穷。
而优势最突出的盖碗造型,莫过于倒钟形的大肚盖碗。
标准的盖碗器型,碗口略宽却不过分,易于容纳各种品类的白茶。
像是秋寿眉那般粗枝大叶的模样,稍微规整后,也能很好地容纳进盖碗中。
更重要的是,大肚盖碗好抓握,方便快出水。
一个趁手的盖碗,自然让泡茶过程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干净利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4》
特点三:碗沿宽,盖钮高
碗沿,指的是盖碗的边缘。
先前,朋友买了一个斗笠形的盖碗,说是用它泡茶能领略到竹林隐士般的气质。
这种器型确实少见,但它几乎没有碗沿,且盖钮很低,不禁在心里为朋友捏了把汗。
果不其然,当朋友用了一段时间后,那个盖碗华丽丽地被摔碎了。
听说是因为太烫手,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于是手滑摔到地上了。
当然,也让朋友失去了回购的欲望,老老实实地用回了原本的标准盖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虽然它的容量适中,也与大肚型相似,但问题正是出在了碗沿和盖钮上。
在泡茶时,当沸水注入盖碗中后,热量会不断从四周扩散。
尤其是合盖出汤后,热量更是源源不断地顺着碗壁攀升至碗沿。
这时,如果盖碗像普通的碗那样,没有碗沿,热量难以释放,宛如一个烫手的山芋。
尤其是有些茶友出汤较慢,更是导致盖碗升温,无论如何都会被烫到手。
但如果是宽碗沿,则可以隔开碗壁的热量,正确使用盖碗并不会被烫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并且,碗沿除了能防烫,还能利于出汤。
顺着略宽的碗沿,汤水如瀑布般倾泻而出,顺畅无阻,方便沥干。
说完了碗沿之后,再来说说盖钮。
盖钮的作用虽然看起来不大,但实际上也至关重要。
泡茶时,用大拇指和中指托着碗沿,而食指则是放在盖钮上,可见它的关键性。
热气不断向上攀爬,除了在碗身上,还会积聚在盖子上。
因此,选择盖钮高一些的盖碗,可以远离热源,使用时不容易被烫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5》
上等的盖碗,不一定样式最精美,也不一定价格最高。
心中的首选,必然是器型好用顺手。
器物之美,在于没有刻意的造作和修饰,朴实无华更接近本质。
一个简简单单的白瓷盖碗,标准器型,用着舒适自在。
能够完整地反应出茶叶的香气和滋味,原汁原味,不加修饰。
买盖碗,不求奇也不求贵。
只愿能够长相厮守,用于冲泡各类好茶,足矣。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