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人之火塘三件宝,给你一个温暖又舒适的家
土家族人生活的恩施地区四季分明,风光秀丽,美丽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他们热情豁达的性格。他们的生活是以吊脚楼为依托展开的,而吊脚楼的重要部分火塘是不可缺少的角色,那是家的中心,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在此展开。土家人一年四季都要烧水喝茶,春秋冬更要取暖,这些都离不开火塘。火塘基本上每家都有,只不过根据经济条件的不同,火塘的材质和大小会有些差异,常见的多为水泥内砌,大石块做边,长方形居多。屋子柴火占去一方,剩下的地方摆放着椅子和板凳,围着火塘过着一日接一日,时光在火塘中化作丝丝温暖给予人们关怀,慢慢的也就是一辈子。
火塘存在的地方,一般都有它们的身影,吹火筒、火钳和炊壶。火塘因它们变得丰富多彩,它们因火塘而散发着自己的魅力,相辅相成,互为依靠。
火钳一般是用来夹东西的,通过它将干松枝或者其它干燥易燃的树叶放进柴堆里,使柴火烧的更加旺盛。从火坑到厨房,从厨房到火坑,它不停奔波,两根手指一张一合,成为人们手指的替身,是火传递的使者。还依稀记得小时候,那时不比现在,没有那么多的玩具供孩子玩耍,这样火钳也就成了孩子们的玩具。冬天的恩施是寒冷的,都呆在家烤火,孩子们是闲不住的,拿起它就在火里倒腾来倒腾去,充满了无限乐趣。这时父母就开始说话了,火钳有啥玩的,赶紧放下,不然给你一火钳。一般听到这话赶紧放下,那个被打一下,疼得哭爹叫妈,厉害的很。
火点起来了,想要火势更加大一点,这时就需要吹火筒的帮助了。它一般多是采用新竹子做成,绿色慢慢褪尽,暗黄显示着成熟。靠近火的那头已经变黑,靠近嘴的那头也渐渐被磨的发亮。轻轻吹气,火星雀跃,向着四周侵略,火势变得越来越大,吹火筒只会在人们需要时被想起,然后又会被放在最不起眼的墙角,看着火坑不停演绎着人生百态,风起云涌,久而久之成了一个最冷静和最睿智的旁观者。
火,烧得真旺,是头年的木柴,这时炊壶早已整装待发,装满了水。炊壶传递着热量,将心中的冷水捂得滚烫,只听到咕噜噜的翻滚声。一般人们喜爱用这水泡上一杯热茶,客人来时递上一杯,使之感受到如火般的热情,心中暖和和。随之时间的流逝,炊壶慢慢的披上了黑色的外套,是年代和使命的象征,每一个结满黑痂的炊壶,都是那个家的功臣,给予了人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火塘是爱存在与传递的地方,和火钳、吹火筒、炊壶一起陪伴着土家人过着简单平凡的生活,没有过多的跌宕起伏,却刻刻尽显真情,耐人回味又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