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low的表达形式,只有low的内容
据说在西北地区,忙碌中的人们会突然停下来唱一个,还会有围观者加入对唱,人们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我记得小时候,村里的老人除了在夏夜聚在一起吹拉弹唱,还有一些老头很善于讲故事,什么薛仁贵王宝钏之类的。翻来覆去就那几个故事,但这种讲古的传统,对封闭且资讯贫乏的村子是个很重要的娱乐方式了。
但这对更愿意用文字表达的人而言都不太合适。这些人怎么办?有点追求的会偷偷地寻找报纸期刊的联系方式,契而不舍地投稿。渠道太有限了,能看到的作品也很少,就那么点情绪和故事吧。至于别的,受限于得不到外来观念的冲击,很难有什么特别的观点。
互联网诞生之初,聊天室和BBS也就是闹哄哄的大广场,多数人的声音都会被淹没。但博客让每个人都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表达阵地。尽管,稍微长一点的文字是一个门槛。现在回想,倒是播客有点生不逢时,在那个时代没有起来,现在已经有很多人愿意花时间去听各种私人电台了。
先不论品质,能持续坚持更新的人总是人群中的少数。写一篇文章不难,中考就有作文。只要不是文盲,谁都写过一两篇文章。难的总是创作的持续性。
终于,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让表达这件事几乎零门槛,只需要贴贴图就行了。
从文字,更短的文字,再到直接贴图。对,视频创作就必然要出现了。然而,视频的创作门槛更高。不专业的也就是拍着自己看看,至于市面上流行的各种一键剪辑也都是塑料花,多看几次就腻,大同小异的模板、色彩搭配、背景音乐,观感上,并不会比婚纱照高级多少。有意思的是,引爆互联网的短视频却都是画质不高的各种xx门。可见内容为王。
人们需要更直接更鲜活的表达形式。直播应运而生。当然,这不是一个必然的逻辑线条,只不过随互联网在硬件和软件的升级,总有人不断探索新的平台和娱乐方式,时间先后暂且不论,直播的诞生是必然的。直播这种形式,互动实时直给,具体的创作方式空间也巨大。
直播这两年的火爆程度有目共睹,上百家得有了。给人的感觉,全民都在搞直播。自然而然,人们对直播难免有了一些标签化的印象,好像直播就是整容脸的直播女网红们搔首弄姿的阵地。只能说,总量上,这样的内容暂时是比较受欢迎的,但实际上很多直播是有相当程度的才艺能力要求的。想象空间大,有很生活的,也有那种无聊到极致的,也变得有点意思。
比如说我的好朋友李诞三天两头就搞个无主题直播,他本职工作创作并表演脱口秀,平常还顺便写一些故事拯救中国严肃文学,闲着就直播个freestyle,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