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错在哪?检验文明尺度的到底是什么?

图:Peter Doig

这次疫情让作家方方站在了舞台中央,方方的封城日记也颇有争议。此处不参与讨论。今天她的一篇文章又刷屏了。方方说,检验文明尺度的是你对弱势群体的态度。其中的核心段落如下:

检验一个国家的文明尺度,从来不是看你楼有多高、车有多快,不是看你武器多强大、军队多威武,不是看你科技多发达、艺术多高明,更不是看你开会多豪华、焰火多绚烂,甚至也不看你有多少游客豪放出门买空全世界。检验你的只有一条:就是你对弱势人群的态度。

说得有道理吗?不管怎么说,众人刷屏分享至少是被这种情绪感染了。不奇怪,“弱势群体”这四个字是有魔力的。人的共情能力有差异,但基本上都会提倡帮助弱者。也就是说,一个不那么文明的国家也可能善待弱者。但是在方方看来,只要能善待“弱势群体”就是文明。

这段话的错误太多太乱,以至于我还得考虑从什么地方下手来梳理。

如果某城内有一帮土匪,劫富济贫,杀地主分粮食,是不是在善待弱势群体?是,只要我们不考虑被劫被杀的富人地主。那这样的社会是文明的吗?恐怕不是。

“弱势群体”有标准定义吗?是经济收入还是年龄还是性别?好像从来没有过,但我们却默认了这么个概念的存在,脑子里闪现的其实是底层,其实就是穷人。但是也没有一个收入标准。我不是在钻牛角尖,如果定义不清,含糊其辞,除了自我感动,并不能让人脑子清楚。

我不喜欢“弱势群体”这个词组,谁是弱势群体,如果是权力之外的每一个人,那也没必要单独划分出来。如果我们认为每个人的权利是平等的,都应该得到尊重,那也不应该存在“弱势群体”的概念。方方老师的这种煽情,人们跟着分享朋友圈,好像希望能被听到,从而改善“弱势群体”的境遇。其实权力还真巴不得有方方老师这样的鼓吹手。终于可以进一步大张旗鼓地来一波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了。这次来个精细化的。

创造了欧洲福利社会体系的铁血俾斯麦说过这样一句话:“年老之后有一笔养老金可以拿的人,比没有的人要高兴得多,对付起来也容易得多。”

听着不舒服?但你不能说俾斯麦不关心弱势群体。恰恰相反,开启了人人羡慕的福利体系,从摇篮到坟墓,国人津津乐道。再比如纳粹的全称“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代表了广大德国底层的根本利益。一战后的德国经济萧条,失业者众。纳粹曾为失业者、复员军人和无家可归者建立“食物施舍所”,“提供住房,发放衣服和食品”。够不够关爱弱势群体?那么以方方老师的这把检验文明的尺子,当年的纳粹德国属于文明国家了吧。

对权力日益增强的依赖是不健康的,它很容易让人失去对自己负责的能力。从这一点上看,俾斯麦是非常厉害的统治者,福利制度剥夺了个体的责任,把人都变成婴儿。民众的自我保护本能也会在这种圈养中丧失,意志消沉,道德堕落,可被随意操控。

我们当然要善待弱者,就好像一直提倡的尊老爱幼,关爱妇女。这是道德层面的呼吁,并且相信任何一个正常的国家都会乐于在这方面投入和宣传。但含糊地打包一个“弱势人群”的概念,变成衡量一个国家文明与否的尺度,这除了自我感动和煽动,毫无意义。

其实就这次疫情,很多人可能也逐步意识到,很多问题的根本就是稀缺。所谓的医疗物资不够,人均医疗资源不够等等吧,对比其他国家,其实就是医疗和公共卫生意识等还有待提高,这些都与经济发展分不开。虽然我们看起来创造了几十年飞跃的奇迹,但问题一暴露就傻眼了,就得认清现实。

然而我们方方老师呢,为了引出“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方方老师一整段否认了一个文明现代化国家所能取得的成就。方方认为,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无论科技和艺术达到什么高度,从来不是检验文明的尺度。这就是为了煽情开始胡说八道了。

我们退一步说,“对待弱势人群的态度”是文明的尺度,那也是之一,因为经济的发展、科技和艺术的高度毫无疑问也是衡量文明的尺度。有必要非此即彼形吗?

因为很难想象一个不文明的国家如何让经济持续增长还能在科技和艺术上取得成绩。请注意,我说的“持续”两个字。历史上那些取得过阶段性经济成果的不文明国家都崩溃了。因为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和艺术,都只可能在市场和商业中持续蓬勃。一个不尊重市场的国家,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所以检验一个文明国家的尺度到底是什么,我认为不应特地去区分“弱势群体”的概念,一个国家文明的基石是尊重个体的基本权利,用更加完善的法治去保障每个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了这样的基石才有更自由和广阔的市场经济活动空间,就能繁荣整个社会,从而惠及到每个人。这其中依然会有需要帮助的弱者存在,而这些人在这样的一个真正文明的社会里会得到更多的实质性的帮助。

上篇:基于人性,始终如一,必会持久

上上篇:却道天凉好个秋


【2019年全年文章合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