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经 法藏 P.2586晋记残卷 邓粲撰

敦煌写经

法藏 P.2586

晋记残卷 邓粲撰

尺寸:31×288厘米。

说明:据罗振玉考证。

邓粲,长沙人,生卒年难考,东晋著名史学家。《晋书》为邓粲做有专传,他的生平事迹也主要见于该传。少年时期,邓粲与隐士南阳刘驎之、南郡刘尚公交结,三人不仕朝廷,因品行高洁著称于世。隐居不仕能获得名声,在当时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自两汉之交开始社会上就兴起一股崇隐之风,所以《汉书》曾说:“是故清节之士,于是为贵。”不久,荆州刺史桓冲网络人才,征聘邓粲等人。邓粲“感其好贤,乃起应命”,出仕为荆州别驾。“别驾”又叫“别驾从事”,属于刺史的属官,地位较高,可见桓冲对邓粲的看重。不过因为这件事,邓粲深受同好刘驎之、刘尚公的责难,说他是“忽然改节”而令人失望。对此,邓粲做了回应:“足下可谓有志于隐而未知隐。夫隐之为道,朝亦可隐,市亦可隐。隐初在我,不在于物。”(《晋书》卷卷八十二《邓粲传》)邓粲的辩驳是有根据的,因为在此之前历代都有士人归隐的现象,而且归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终生归隐,也有暂时之隐;有隐于山林者,有隐于闹市者,也有隐于朝廷的,譬如西汉的东方朔就曾公然宣称自己隐于朝廷,“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

最后,刘驎之、刘尚公两人“无以难之”。邓粲为官的政绩如何?《晋书》本传中没有详细交代,但后来邓粲因足疾辞官而未获批准,说明他为官得到了上司、同僚们认可。几年后,邓粲再次辞职,最终获准回家,晚年专心著述。这也表明邓粲当初归隐并非“假隐”,即并非为了沽名钓誉而隐居。

邓氏的著述,有《元明纪》、《晋纪》、《晋阳秋》等多部。《元明纪》、《晋纪》、《晋阳秋》三书均为编年体史书,其中《元明纪》记东晋元帝司马睿、明帝司马绍两朝大事;《晋纪》十一卷,记西晋以来事,终于东晋明帝朝;《晋阳秋》三十二卷,起止年限可能与《晋纪》相同,但从篇幅来看,记事范围应该更广泛。此外,邓粲还涉猎道家学说,有《老子注》一部,足见其博学。《元明纪》、《晋纪》、《晋阳秋》、《老子注》现均已失传,前三部著作的部分片段散见于《世说新语》、《初学记》、《太平御览》中。从后世论者的评价与援引情况来看,邓粲的作品中《晋纪》最为有名。《隋书·经籍二》载:“《晋纪》十一卷,讫明帝,晋荆州别驾邓粲撰。”该书撰成后很快流传开来,南朝梁刘孝标为《世说新语》做注就采用了《晋纪》中的资料,这些材料多不见于唐初成书的《晋书》,因而为后世称美。直到唐中期,人们还能看到《晋纪》的全本,因为唐玄宗下诏编写类书《初学记》,《晋纪》是重要参考资料。

编辑|谦斋

主编|谦斋文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