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君《收公粮》
收公粮
我毕业的时候,是八十年代末期,正赶上全国“一个乡镇一处法庭”制度的实行,所以自然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乡镇法庭工作。
法庭的工作繁琐而无趣,特别是一个乡镇有了一处法庭,镇领导就把法庭当成了自己乡镇的职能部门,不论乡镇的什么中心工作都想拽上法庭参与。因此,法庭成了无所不能的“衙门”, 有人形象地形容法庭是“鸡打针,狗带牌,催粮催款管带环。”
麦收后的一天,镇纪委书记找到庭长说:“老薛啊,黄崖村的公粮拉了咱们全镇的后腿,我负责包那个村,你们给帮忙去催催吧。”庭长一口答应,因为法庭就生活在那个镇上,有事情还需要镇领导的协调和配合,不去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天近将黑,我骑摩托车带着庭长到了黄崖村。这是一个小山村,通往村外的只有一条小路,曲曲折折。村庄三面环山,到处是沟壑悬崖,别说地里庄稼靠天吃饭,就连喝的水也不富裕。
来到村委会办公室,只见铁将军把门,纪委书记骑自行车先我们一步到达,估计他比我们多走了半个多小时的路,是下午就出发来的。他坐在办公室门前的石登上擦着汗,对着我们说:“我已经联系书记了,你们先坐下歇会吧。”
不一会,一个干瘦的老头手里拿着一把钥匙,一溜小跑地来到办公室,见了纪委书记慌忙掏出香烟递过去,纪委书记也不接,不满地说:“老高呀,我一走你就不管了,这公粮什么时候才能交上来呀?今天带了法庭的两个同志来,一块把这事解决了。”
当时我们还是配发的大盖帽的服装,显得有些严肃,听纪委书记说我们是帮助催粮的,又慌忙递烟给我们,被我们谢绝了。
趁高书记外出提热水的时候,纪委书记告诉我们,这个村子经济条件不好,高书记身上平时带三种烟,见了什么人掏什么烟是有标准的,今天掏的肯定是最贵的。这句话我信了,因为后来我发现高书记有时就自己卷烟抽呢。
高书记冲上茶,打开大喇叭就喊上了:“村干部注意了,镇领导来了,抓紧到村委会来开会。”不一会,四、五个人陆续来到。纪委书记问:“你们都交公粮了吗?”结果没有一个人发言。纪委书记直接问高书记:“老高,你交了吗?”老高干笑了笑说:“还没呢,我的麦子不干。”
纪律书记显然对这个结果有点恼火,他愤怒地说:“养马当差,种地完粮,这是我们老辈子的规矩。你们村为什么打不开局面,就是因为你们这些村干部不能以身作责。我提议,现在你们都回家,把自己的小麦拉到村委会来,我们在这儿过磅。”
尽管有的村干部不是十分乐意,但看纪委书记发了脾气,特别是有我和庭长两个“大盖帽”撑腰,谁也不敢多说什么,就乖乖地回家装粮去了。
不久,一辆接一辆的地排车拉着粮食运到了村委会,纪委书记让高书记找来磅称,分别过了放在一边。纪委书记说:“我们村这么多人,光你们交了还不行。高书记,你用喇叭把小队干部再叫来。”大喇叭播放的豫剧被高书记无情地打断,他高声喊道:“各小队的队长注意,听到通知,马上到村委会来。”
天渐渐地黑下来,满天的繁星不断地眨着眼睛,远处不时传来狗的叫声。
小队长们慢慢地都来到了村委会,纪委书记亲自讲话:“公粮是交给国家的,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刚才村干部都把公粮交来了,接下来小队干部也交来。高书记把你们村的名单放在桌上,每个村干部带一名小队长,每组首先负责五户的交粮任务,剩下的另说。今晚所有的粮食都存在这儿,明天咱们由村委会负责运送到镇粮所。”纪委书记的命令很是管用,村干部和小队长都认领了五户,然后拿着手电到村子里去转了,狗的叫声此起彼伏。
不多时,村委会办公室外就响起了声音,有人吆喝着交粮,我负责过磅,让人安了一盏电灯,放了个大灯泡,整个院子里显得灯火通明。他们将粮食从地排车上抬上了磅称,我报数,会计负责记录,过好的粮食码放在办公室外面的墙边上。
十点多钟,村干部和小队长承包的五户全部交齐,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刚想歇息一会,纪委书记发话了:“刚才很有成效,下面接着催。按刚才的分组,每组再认领十户,催不来大家都不要忙着睡觉了,我们也陪着大家。”有些干部不情愿,可也无计可施,只好又认领了十户。
大喇叭一刻不停地响着,村子里的狗依旧叫着,偶尔还能听到喊人开门的声音。眼看着墙边的粮食一会比一会多,我的心里感觉有点好玩,纪委书记各个击破的战术很是厉害呀。
任务分了一批又一批,欠交的户越来越少,当然,这些剩下的户也是老大难户。零晨四点钟,还剩下四户未交,村干部和小队干部都表示无计可施了。纪委书记和我们商量:“这样吧,他们跑了一晚上了,看来也就这个结果了,我们去催催那几户吧。”庭长说:“好吧,咱们一定要把公粮交全。”
于是,我们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踏着高低不平的石板路亲自登门拜访。有两户就是和村干部过不去,见我们上门催粮,乖乖地将粮食运到村委会,还有两户是因为家中无人装粮,在我们的监督下,村干部亲自帮助装粮,一起运到了村委会。
经过一晚上的努力,全村所有的粮食全部交齐。天一放明,高书记就安排人用拖拉机将粮食运到了镇粮所。高书记也如释重负,吩咐会计说:“领导们忙了一晚上,你们弄上八个菜,大家也饿了。”会计应声而去,直到快八点的时候,才有人喊我们去吃饭。高书记带着歉意地说:“不好意思,我们这儿没有菜,只好到镇上去买,天太早,集市上还没人呢。”
进了屋,八仙桌上摆了八个盘子,我一看差点乐出来,因为所谓的八盘,其中四盘黄瓜拌油条,四盘炖豆角。
现在的法庭已不参与地方上的行政事务,但在我心中,却永远记得那个时候发生过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