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间神经概述

郑大解剖学 腾康学院

肋间神经的解剖生理

胸神经前支共十二对,除第一和第十二对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分别参与臂丛和腰丛外,其余都不形成神经丛。

不成丛的第一至第十二胸神经前支均位于相应的肋间隙,故称为肋间神经,但第十二对肋间神经走在第十二肋下缘,所以又称为肋下神经。

各肋间神经均位于肋间内、外肌之间,沿肋骨下缘的肋沟内与肋间动、静脉伴行,三者间的相互关系,自上而下依次为静脉、动脉和神经。

肋间神经在腋前线以前,逐渐离开肋下缘,行于肋间中央。

上六对肋间神经均达各肋间隙前端,只分布于胸壁,下六对肋间神经(包括肋下神经)则越过肋弓进入腹壁,行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分布于胸腹壁,因此胸壁下部的病变可反射性地引起腹痛。

肋间神经在其行程中发出肌支与皮支,肌支支配肋间肌、肋下肌、胸膜肌。所有这些肌肉均参与呼吸运动;提肋肌有提升肋骨的作用。此四个肌肉形成胸壁肌群。

下位6个肋间神经组成腹壁肌分布于腹外斜肌,此肌一侧收缩时有使躯干向对侧扭转作用,两侧收缩时向下牵引胸骨并使脊柱弯曲;腹内斜肌,有使躯干向对侧扭转作用;腹横肌,其下缘与腹内斜肌一起参与提睾肌的组成。

女性有肌纤维至子宫圆韧带,作用为使腹腔容积变小,压缩腹腔。腹直肌有使躯干向前弯曲的作用,当一侧腹直肌麻痹时躯干弯向健侧,上部麻痹时脐被拉向下方,下方麻痹时脐被拉向上方。锥状肌,有紧张腹直肌的功能。

肋间神经在胸腹壁侧面沿腋前线发出外侧皮支,穿过肌层达皮下,分布于胸腹侧壁相当于腋线与乳线之间的皮肤。

肋间神经的终支沿胸骨侧缘和腹白线外侧浅出至皮下,成为前皮支,分布于胸腹前壁的皮肤。

由肋间神经发出前支与后支,前支向前行,后支走向后背侧。第2~6肋间神经分布于平齐乳头以上的皮肤,下6个肋间神经的前支分布于腹部皮肤,肋下神经分布于臀上部皮肤。后支分布于躯干外侧皮肤。

前支也称胸前皮神经,在胸骨缘处浅出后支支配该部皮肤。此外尚有分支分布于胸腹膜壁层。

肋间神经损害的临床症候

肋间神经为混合神经,可因外伤、炎症、中毒、肋骨骨折、肿物压迫或椎间盘突出等因素而受损,损伤后表现为运动麻痹与感觉障碍。

由于损伤的部位与范围不同,其产生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运动麻痹

如果只损伤1~2条肋间神经,运动障碍不甚明显,多条肋间神经受损则能严重影响呼吸运动,上部肋间神经(如T1~T6)主要是胸廓的运动功能,两侧肋间神经麻痹时产生反常性呼吸,即当吸气时胸廓扩大,肋间隙凹入,呼气时肋间隆起。

若下6对肋间神经损伤,腹壁肌肉可发生完全或不全瘫痪,瘫痪侧腹壁松弛膨隆,腹壁反射消失或减弱。

如为一侧损伤,腹部紧张时,由于健侧肌肉的牵拉,脐窝可向健侧移动,若为第10~12肋间神经损伤,患者于仰卧坐起时,可见到脐窝上移,为健全上位腹肌牵拉之故。

下部肋间神经(T7~T12)主要支配腹壁肌,多数下部肋间神经损害时,支配躯干(保持躯干垂直)的功能发生障碍。

当站立时躯干上部后弯,坐位腰椎明显后突,呈鸭步。

感觉障碍

刺激性感觉症状表现为肋间神经痛,与肋间神经走行方向一致,在胸部与肋软骨交接部有压痛。破坏性感觉障碍症状表现为呈带状(一侧)或环状(两侧)区域感觉缺失。

一支肋间神经损害由于邻近神经可以代偿,所以临床不容易表现症状,可主诉有疼痛,但无客观感觉障碍,只有在3个以上的相邻的肋间神经损害才出现节段型症。

如病变累及脊神经节可沿肋间神经的走行出现带状疱疹。

自主神经症状

第一胸神经损害时可出现霍纳综合征。

肋间神经病变治疗定位

分类

治疗定位

神经卡压点

腋前线、胸骨和腹白线中线旁开1.5厘米

神经末梢

支配的皮肤:胸侧面和前面、腹部、臀上部皮肤

支配的肌肉:肋间肌和腹肌

课程指南

本次系列课程共26讲

原价399,拼团价99

支持试听,永久复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