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文学评论》2021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2021年第1期

目录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专栏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文艺人民性立场的内在关联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一个观察视角

泓 峻(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对康德美学的借鉴、批判与超越

范永康(13)

行为构建、人的构形及其存在形式

——在巴赫金的诗学与哲学之间

钱中文(22)

从“名”与“逻各斯”看中西文化精神

赵奎英(39)

明清文章学中的“调法”论

胡 琦(50)

从文艺功能论重谈“境界”

赵毅衡(59)

“名物学”与中国当代小说诗学建构

——从王安忆《天香》《考工记》谈起

周保欣(67)

毕飞宇小说中的历史意识与叙事流变

涂 慧(76)

自“油印”走出

——翟永明组诗《女人》发表考叙

贺嘉钰(84)

余光中诗歌对英诗的接受

梁新军(94)

短篇小说家的理论自觉

——汪曾祺与林斤澜合观

徐阿兵(103)

日本战后思想史语境中的鲁迅论

赵京华(115)

现代文学之终结?

——柄谷行人的设问,以及“文”之“学”的视角

林少阳(125)

现代中国“民众戏剧”话语的建构、嬗变与国际连带

江 棘(135)

战时经济生活与抗战大后方文学转型

廖海杰(144)

西学东渐中的观念、方法与民国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以语言学的输入为中心

史 伟(153)

各有偏爱的选译

——1937—1949年间中国诗坛对雪莱的译介

张 静(161)

汉晋都邑赋“方志性”的生成与演进

陶 禹(170)

汉魏六朝诗文文本的流动与变异

陈 君(179)

元刊十卷本《阳春白雪》残缺真相探微及相关曲学史问题考论

赵义山(188)

黄承吉“雕虫篆刻”与扬雄之微意论

孙 晶(197)

没有“五四”,何以“晚清”?

——“五四”对近代文学价值意义的发现与遮蔽

左鹏军(206)

近代诗学观念的流变与转型

——以报刊诗话为中心的考察

罗剑波(215)

编后记(224)

摘要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文艺人民性立场的内在关联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一个观察视角

泓 峻

内容提要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艺人民性立场,虽然与古代民本思想有本质区别,却也有着内在关联。与持旧民主主义立场的学者相比,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民观更强调其底层取向,从而与古代儒家民本思想有更多一致之处。儒家学者基于民本思想而提出的“观诗”“怨刺”“诗教”“乐教”等主张,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对民间文艺传统的重视存在一定的继承关系,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农民的关注、从基层民众中培养创作者的努力,以及重视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的传统,都与古代民本思想有逻辑上的一致之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民本思想;人民文艺观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对康德美学的借鉴、批判与超越

范永康

内容提要 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的出版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对康德美学的态度从以“批判”为主转向了“借鉴”、“批判”和“超越”。康德美学经由李泽厚的 “主体性实践哲学”和“人类本体论美学”,推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体论转向,进而在审美情感论、审美反映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等三个方面促成审美论转向,并在实践价值论和审美自由论两个层面引发其价值论转向。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们对康德美学从来就不亦步亦趋,而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上对其进行批判和超越。

关键词 康德美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主体论;审美论;价值论

作者单位 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行为构建、人的构形及其存在形式

——在巴赫金的诗学与哲学之间

钱中文

内容提要 巴赫金的伦理哲学,以责任为中心,从现实的人的生活出发,把人的行为作为人的基本活动与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形成所谓“行为即事件”,它探讨人的行为构建,行为的现实性、选择、责任、价值、应分、参与、信仰、行为动机与行为产品。从这些行为的构成因素中,引出、确立于行为交往中的“我与他人”“我与你”的构建,人的存在的最高构形原则。在“我与你”的关系中,我负有责任,甚至牺牲也在所不惜,以达到行为责任的统一的追求。这种伦理哲学和以它为基础的哲学人类学,其积极方面,有助于我们对于伦理哲学的认识;对于只讲物质追求、感情思想可以任意买卖的当代生活来说,能够从精神方面提升我们行为的品格;在弥补生活与文化之间的失衡方面,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巴赫金在后来的美学、作家研究、超语言学等多种著作与笔记中,提出了意识的内在的社会性特征,它必然要形之于外,通过对话与人的存在的形态、本质的阐发,进一步把“我与他人”“我与你”的关系具体化。人如何存在?他的存在的方式又是如何?这些问题,从诗学方面来说,在文学研究中建立了独创性的对话诗学、文化历史诗学,深刻影响了当今的文学理论与文学史论。同时,这些问题在20世纪又受到不少哲学家的不断追问,巴赫金对此做出了独特的回答,建立了一种具有高度人文精神的、广泛意义上的对话哲学,提出人类生活按其本性是对话性的,要求对人和人类的命运持有对话立场。这种对话哲学思想,流行于当今人文科学界与社会生活。

关键词 巴赫金;行为构建;人的构形;对话哲学;诗学哲学的交融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从“名”与“逻各斯”看中西文化精神

赵奎英

内容提要 在中西诗学文化比较研究中,“道与逻各斯”框架可谓深入人心。但在中国哲学文化中,道与名是悖反共生的,“名”既是一个哲学的、政治的、伦理的概念,也是一个语言学、逻辑学概念,它对于中国传统诗学以至整个文化生成具有基点性作用。道与逻各斯框架,不仅忽视了道与逻各斯的深刻歧异,还遮蔽了“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意义。“言说”、“理性”和“神性”共存于“逻各斯”之中,“名”则意味着“书字”、“名称”和“名—分”,且被道家之外的各家尊为“天地之纲”“圣人之符”。道家之道排斥“名”,各家之“名”却指向“道”。这使得以“名与逻各斯”为比较基点,不仅具有更充分的依据,而且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中西文化的同异和复杂性,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和智慧,更好地体认中国传统“非逻各斯中心主义”文化所具有的以“自然”为大本、以“大象”为大体、以“生成”为大德、以“合和”为大境、以“共同体”建立为指向的“大美”精神。

关键词 名;道;逻各斯;比较基点;传统文化精神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明清文章学中的“调法”论

胡 琦

内容提要 “调法”是明清文章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范畴,体现了传统文论对古文中内蕴之音乐性的深入认识。从万历年间开始,“调”便成为八股文领域常用的批评术语;时文评家吸收转化了宋元以来字法、句法、章法中的诸多形式批评因素,用以重组、建构‌“调法”之论述,将对文章整体风格、节奏的抽象体验落实为具体的作文法度,其内涵涉及平仄、句式长短、语序、关联虚词等多个方面,呈现出向“句调”聚焦的倾向。调法之论由时文批评渗透到古文乃至先秦经籍的细部批评,通过举业指南、古文评点本等形式在士人阶层的知识世界中传播流行。清代桐城派的古文声调论,主张由字句、音节以窥神气,正建基于晚明以降“调法”之批评实践和理论总结。

关键词 调法;八股文;古文;句调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从文艺功能论重谈“境界”

赵毅衡

内容提要 很多学者认为“意境/境界”是贯穿中国文艺思想史的核心观念乃至总纲。自20世纪初王国维重新启用此二术语以来,学界景从如云。但到80年代后,争议极多,辩论纠缠枝蔓。“意境”与“境界”两个概念虽经常混用,但中国古代论者以及王国维本人都赋予它们不同的意义。这是解开“意境”纠缠的办法,而且单独讨论“境界”是有文献根据的。“境界”既是创作者的对世界的观照,也是接收者对文艺作品的观照,是艺术进入的超越庸常利害的程度。“境界”借用中国古典文艺学,尤其借自佛教影响下的中国诗话批评,同时也是在呼应十八、十九世纪德国哲学的直观说。“境界说”值得推崇,因为它比较完美地体现了对文艺的本质功能的中国式理解。

关键词 境界;意境;佛教;德国哲学;王国维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名物学”与中国当代小说诗学建构

——从王安忆《天香》《考工记》谈起

周保欣

内容提要 在当下写名物的小说中,王安忆的创作极具代表性。她的《天香》和《考工记》皆为以物观时、以物观世的经典。王安忆擅长在一个“变”的时代中,观察和思考时变与物的“名实相怨”,通过物的“名实相怨”去映射时代的“风雅正变”。小说构造上,王安忆多以“物”的审美思考,丰富小说修辞,推动小说前进。王安忆的名物叙写具有重要小说史意义,引发我们对中国“小说”观念、文法、文统的积极思考。

关键词 名物学;《天香》;《考工记》;当代小说;诗学建构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毕飞宇小说中的历史意识与叙事流变

涂 慧

内容提要 毕飞宇小说中的历史意识主要涉及血脉族谱、古典艺术和民族心理三个面向。他从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出发,以理性思辨式叙事审视历史现实,探寻个人血脉和家族史并勾连中国现代民族史;以感兴修辞式叙事审视古典艺术,喟叹中国古典艺术的现代没落;以立体讲述式叙事审视民族性,质询并批判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深层结构。伴随历史意识的反思深化,毕飞宇小说的叙事艺术不断发生嬗变:由理性思辨式叙事到诗性兼智性叙事转向质朴本真的讲述式叙事,抒情式长句和说理性警句逐步向讲述式口语过渡。毕飞宇小说中历史意识与叙事流变的互动,既受作家历史观与叙事观的直接影响,受社会思潮与时代话语的强力规训,还与意识形态和诗学观念密切相关。

关键词 毕飞宇小说;历史意识;叙事流变;讲述式叙事;智性叙事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写作研究中心

自“油印”走出

——翟永明组诗《女人》发表考叙

贺嘉钰

内容提要 《女人》组诗的出现意味着翟永明早期写作第一次变调的完成。从1983年开始写作这组诗到1985年油印同名诗集,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女人”形象“夤夜而来”,影响的涟漪自此荡开。关于《女人》的研究,文本分析与历史价值判断已甚为丰富。本文意在回溯《女人》组诗自写作、发表到同名诗集公开出版的具体经过,特别是将油印本《女人》诗集作为重要史料,通过发表版本异同的比对,辨析这组诗从油印本出发以至经典的可能性,为观察诗人早期写作的自我调整提供具体语境,亦为理解20世纪80年代中期诗歌生态构建一个小坐标。

关键词 油印;翟永明;《女人》组诗;诗歌版本;80年代文学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余光中诗歌对英诗的接受

梁新军

内容提要 余光中在诗歌写作中对英诗有大量的接受,有形式层面上的四行体、歌谣体、无韵体、长句法,内容层面上的水仙意象、凤凰意象、海妖/女妖形象、情爱与战争题材。在接受英诗的多种路径中,翻译扮演了重要角色。余光中对英诗的接受在很多情况下促成了其诗歌的成功,他早期受英诗启发创作的大量格律诗,推进了新诗的格律探索。其诗歌中一些源于英诗的特殊形式,丰富了新诗的形式库,在内容层面上对英诗的借鉴,如情爱与战争题材,拓展了新诗的表现范围。他诗歌中借自英诗的长句法也富于创造性,而“古风加无韵体”的形式,凸显了其诗中西合璧的独特风貌。

关键词 余光中;英诗;格律诗;翻译;接受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文学院

短篇小说家的理论自觉

——汪曾祺与林斤澜合观

徐阿兵

内容提要 鉴于汪曾祺与林斤澜的至交情谊以及他们在当代小说史中的意义与影响,将二人的理论思考合而观之,不仅有助于辨识其艺术个性与小说观念,更有望从其理论见解的分合之处,窥见当代文学发展史的若干侧面。他们的理论思考,主要贡献在于重申“体验型”的小说观,而求证之道有二:一是重构“生活”的内涵、重构生活与文学之关系,从而为其小说观找到坚实可靠的基础;二是重探小说理论的核心概念与相关命题,从而揭示它们所依附的短篇小说的“本质”。重温文论传统的意识、打通艺术门类的视野、中外古今对话的方法,也是其理论自觉的重要内涵。

关键词 汪曾祺;林斤澜;短篇小说;“体验型”;理论自觉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日本战后思想史语境中的鲁迅论

赵京华

内容提要 战后日本30年间思想论坛上的鲁迅论,主要通过逢十纪念活动展开。本文结合思想史语境考察以下问题:第一,日本人如何在浴火重生的战后国家与社会重建过程中持续关注到鲁迅文学的精神特质,并将其作为本民族的思想资源;第二,日本人面临的思想课题与20世纪世界史息息相关又具有东亚独特性,在此之下,鲁迅是怎样得到创造性的阐发的;第三,日本知识者以怎样的方式将鲁迅推到本国思想论坛的中心,使其成为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尺。重点讨论了竹内好、中野重治、竹内芳郎、花田清辉等的鲁迅论,进而尝试提出“鲁迅的世界意义首先体现在东亚”这一命题。

关键词 日本鲁迅论;思想论坛;价值标尺;亚洲视角

作者单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现代文学之终结?

——柄谷行人的设问,以及“文”之“学”的视角

林少阳

内容提要 在汉字圈的言文一致运动背景下,中日共同面临在与西方学术相遇过程中定义“文学”的问题,而章太炎和夏目漱石广义的“文学”观都超越了以小说为中心,以“排他性白话文”为基础的现代“文学”概念。随着民族国家建构的完成,“现代文学”主体形塑使命弱化。只有扩张“现代”和“文学”的概念,才能释放“文学”之巨大可能。

关键词 现代文学;起源与终结;汉字圈;“文”;柄谷行人;章太炎

作者单位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

现代中国“民众戏剧”话语的建构、嬗变与国际连带

江 棘

内容提要 “民众戏剧”自进入中国至今正值百年,关于其名与实,学术史存在诸多困惑与误区。这既因其不仅曾被视为全社会共识性的革命话语,还在政党政治中经历了话语争夺、分裂、对抗与收编,同时也与变化中的域外理论资源有着复杂缠绕。田汉的转向便显影着民众剧话语的分化。而在经冯雪峰等人翻译处理,梅耶荷德被左翼新立为民众剧理论权威后,田汉又通过对小山内薰三期论的模仿建构,使梅耶荷德在中国剧坛获得了更强说服力。以苏俄与日本为参照的民众剧论描画了中国新剧的经路,其问题点也预告了戏剧大众化实践的限度,提示出这一理想的落实所依赖的现实条件。

关键词 民众戏剧;话语建构;左翼大众化;苏俄;日本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战时经济生活与抗战大后方文学转型

廖海杰

内容提要 1940年前后,抗战大后方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在这一变局中,作家所属的文人阶层相比战前经济地位变化最大,有着强烈的被剥夺感,由此带来的文化心理变迁促成了大后方文学的转型。经济生活问题的凸显,使作家们将目光由想象的前线移回现实的后方,并从民族主义的文化凝聚力量中分离出来,重新看到个人生存问题。1940年是大后方文学的转型之年,“保障作家生活运动”的发起和《雾重庆》《八十一梦》的成功,显示了恶性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经济生活问题对大后方文学转型的推动。此后,经济生活问题的书写成为抗战大后方文学的重要一脉。这一脉被遮蔽的文学,呈现着20世纪40年代两场战争及其伴随的文化状态之间的一种中间态,它作为关节点联结起了两大主潮——民族抗战和民主进步,显示了“史诗时代”的丰富性。

关键词 战时经济生活;大后方文学;文学与经济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

西学东渐中的观念、方法与民国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以语言学的输入为中心

史 伟

内容提要 西方19世纪以来形成的语言学学科为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系列基本的观念、工具和方法。与现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密切关联者,一是浪漫主义时期欧洲以历史比较语言学为工具的文学研究传统,二是以英国瑞恰慈为代表的语义学研究。两者为传统文学研究增加了新的学理基础,改变了传统文学观念和“文学”界定,并形成了一些新的问题和领域,如文学发生学、文学语义学等。

关键词 语言学;方法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傅斯年;朱自清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各有偏爱的选译

——1937—1949年间中国诗坛对雪莱的译介

张 静

内容提要 1937—1949年间,包括吴兴华、宋淇、徐迟和袁水拍在内的中国新诗人都曾翻译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作品,将他们的诗歌译介与创作并置进行考察,可以窥见在各自诗学发展路径中,不同的新诗人们,或者隐微地不忘浪漫主义中恒常的诗意美学,或者在现代主义的探索中不经意地折返至浪漫主义寻找资源,或者以新的革命视角对浪漫主义曾经的伟大事业进行全新的阐释。同时,雪莱政治诗歌中具有的功利性和革命性成为了其在中国最主要的身份标签,而抒情诗中充溢的对疗救自身的不懈追求、对智性的无尽探索以及对于希望的永恒崇拜,也为“放逐抒情”之后的中国新诗人寻找“新的抒情”提供了资源。

关键词 雪莱;中国诗坛;浪漫主义;抒情诗;政治讽刺诗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汉晋都邑赋“方志性”的生成与演进

陶 禹

内容提要 汉晋都邑赋以备载一方之山川建筑、风物英杰等为主要内容,以空间次序和分类铺排为体制章法,此与古代志书相似而具备“方志性”。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可视作都邑赋先声,二赋初步生成了“方志性”的主题与结构。东汉班固《西都赋》与张衡《西京赋》继起,扩充都邑赋的内容事项并增强其纪实属性。张衡《南都赋》对地方城市进行全面铺绘,完成了都邑赋“方志性”范式的定型。魏晋地方都邑赋竞作,使得“方志性”扩散为书写区域重镇的典型文类。汉晋都邑赋的“方志性”呈现出生成、发展、定型与扩散的历时性线索,并隐现着政治情境转换对文学范型嬗变的牵引。

关键词 都邑赋;方志性;汉晋文学;文学范型;政治情境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汉魏六朝诗文文本的流动与变异

陈 君

内容提要 在写抄本时代,作者和传抄者出于各种原因对文本作了有意或无意的修改,使文本产生了种种歧异,如河流般变动不居。汉魏六朝诗文文本生成、流通、变异所呈现的纷繁复杂的样貌,从低到高大致可以分为异文、乱篇、歧说三个层次,这要求研究者不仅要关注文字异同,还要重视更广泛意义上的文本不确定性;不仅要重视静态的文本歧异,更要重视具体历史语境给文本带来的动态变化。

关键词 汉魏六朝;写本时代;文本歧异;文本之河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元刊十卷本《阳春白雪》残缺真相探微及相关曲学史问题考论

赵义山

内容提要 元代杨朝英编选的《阳春白雪》,是现存第一部元人选元曲总集,具有散曲文献元典的重要性质。该集现存两种元刊本。在两种元刊本中,一种是分前、后两集的十卷本,另一种是不分集的残二卷本。人们一般以为十卷本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版本,又是最早的刊本,所以历代之翻刻、影印皆以之作为底本。但实际上,十卷本是一个貌似完本的残本。与此紧密相关的问题是:究竟十卷本在前,还是残二卷本在前?有前辈权威专家认为十卷本在前,但经过仔细比勘可知,并非十卷本在前,而是残二卷本在前;且十卷本与残二卷本对应卷数之收曲数量较二卷本大为减少,也并非如论者所言是编者杨朝英的“重订”或“重编”,而是书商射利、删削原书并分裂卷数的结果。书商的肆意删削,与作者游戏笔墨的创作态度、编者以文传(歌)曲的编辑目的、读者“也唱得”的实用标准又是密切相关的,这就决定了早期曲文本的特征,我们在研究有关曲学史问题时应予以注意。

关键词 《阳春白雪》;杨朝英;散曲选集;曲学史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黄承吉“雕虫篆刻”与扬雄之微意论

孙 晶

内容提要 “雕虫篆刻”四字连用以比譬于赋,首见于扬雄《法言·吾子》,自扬雄此语一出,后世遂以“雕虫”“雕虫篆刻”或“雕虫小技”论赋或文章。清代黄承吉认为“文章关系至重”“文辞之为道至大”,并系统论证了“雕虫篆刻”“虫篆小技”“雕虫小技”与赋及文章的关系,认为扬雄既然以赋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则是一网而赋已尽矣,则扬雄“丽则”“丽淫”之说明显存在矛盾。可以说黄承吉虽论证了“雕虫篆刻”的本义与赋无关,但是扬雄毕竟用“雕虫篆刻”云云议论赋,因此黄承吉所言“‘雕虫篆刻’四字与赋无关”是指扬雄乃“拟不于伦”,并深中扬雄之微意。黄承吉以治经的方法探讨赋学问题,也是探讨文章价值的重要问题,在扬雄研究中独具一格,典型体现了清代学术研究的实证性。

关键词 黄承吉;扬雄;雕虫篆刻;虫篆小技;雕虫小技

作者单位 烟台大学人文学院

没有“五四”,何以“晚清”?

——“五四”对近代文学价值意义的发现与遮蔽

左鹏军

内容提要 近代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是由以“五四”为显著标志的新文学、新文化运动建立的文化观念、价值标准和思想传统发现并确立的,同时,近代文学的意义和价值也是被五四新文学、新文化运动形成的文化观念、价值标准和思想导向所遮蔽与消解的。“五四”对近代文学价值意义的发现和确立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实用性和功利性色彩,从而规定、保证并促进了近代文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领域和学科方向得以成立、建设、发展的合法性;“五四”对近代文学意义和价值的遮蔽、误读与消解同样具有明确的选择性、刻意性和主观化、实用化倾向,从而限制、延缓和否定了近代文学继续开拓、完善与创新发展的可能。这既是近代文学及其研究特殊学术传统、尴尬处境的真实写照,也是新文学与新文化运动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偏颇性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新文化;近代文学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近代诗学观念的流变与转型

——以报刊诗话为中心的考察

罗剑波

内容提要 近代诗话经历了从诗人诗学到革命诗学的转化,并形成不同的诗学批评特征与相应的问题意识。传统诗学的反照、近代文明的涌入、“民元”文化的辐射、报刊文学的兴起、女权主义的发展等,给近代诗话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它既是对传统诗话兼重性情与学问观念的承续,又作为新派诗话,显示出注重“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诗歌风尚。其间,《石遗室诗话》《饮冰室诗话》《庄谐诗话》《愿无尽庐诗话》《获野诗话》等,是推动近代诗话流变转型的标志性诗话。

关键词 诗学观念;报刊;诗话;流变;转型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0)

相关推荐

  • 商法专题第30期——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

    本期专题--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是公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长期关注的议题.我国<公司法>第71条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作出了基本规定,公司法司法解释(四)进一步完善了股权 ...

  • 商法专题第28期——资本三原则

    本期专题--资本三原则 资本确定.资本维持.资本不变是公司资本制度设计的三项基本原则.资本三原则曾对我国公司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在我国公司法采纳认缴资本制后,该原则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或者需要加以相应 ...

  • 中国诗法知识谱系论

    传统诗学对诗法在民间蒙学的热衷与诗论家漠视.疏远的两种不同态度形成了技法研究的独特景观.如何维系规则与创化.泥古与革新.禁忌与自由等对立要素之间"必要的张力",诗如何通过技术性操纵 ...

  • 《文学与文化》2016年第4期目录及稿约

    <文学与文化>2016年第4期目录 [文学思想研究] 从馆阁文臣的论书诗看"以书入画"  张  毅 苦恋: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咏叹调 --"当代思想史&quo ...

  • 商法专题第29期——股利分配请求权

    本期专题--股利分配请求权 股利分配请求权是股东权利的重要内容.我国<公司法>对股利分配请求权做出了原则性规定,<公司法司法解释(四)>进一步完善了股东利润分配权的司法救济制度 ...

  • 商法专题第27期——公司法人格否认

    本期专题--公司法人格否认 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是公司法基本原则.否认公司独立人格,由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是股东有限责任的例外情形,旨在矫正有限责任制 ...

  • 清代诗话珍本丛刊:第一辑(全五十册)

    清代诗话珍本丛刊:第一辑(全五十册) 编著者:蒋寅 主编 定价:¥40000.00 ISBN:978-7-5013-6753-5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诗话,作 ...

  • 《河北法学》2021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摘 要 <民法典>集体所有权立法的成功与不足 高 飞 摘 要:集体所有权是集体所有制的法律实现形式,为了加强对集体财产权益的保护,确保集体成员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实现,民法典编纂对集体所有权 ...

  • 2021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 1978 年创刊,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主办的大型学术刊物,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国家社科 ...

  • 期刊目录|《文学遗产》2021年第1期目录与摘要

    "两创"原则与中国古代文学史论 理论创新是文学进步的生命 --以<左传>与春秋时代的"文学革命"为中心 傅道彬 /4 "两创"与 ...

  • 《法商研究》2021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法商研究>编辑部首发 文章摘要 刑法学中的概念使用与创制 张明楷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  概念的创造者对相关领域享有高度乃至绝对的话语权.我国的刑法学要想在国际社 ...

  • 新刊 | 《文学遗产》2021年第2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目  录 建党一百周年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从范畴到命题 --从文艺美学回望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张晶  4 交互中的意义生成 --都城与文学的双向建构及其文学史价值  康震  14 专题研究 张良臣及 ...

  • 新刊速递丨《时代文学》2021年第1期目录(以正式出刊为准)

    本期目录 实力榜 千秋一扬雄丨李 舫 锐话题 当代小说的创新空间还有多大丨邱华栋 李浩 房伟 徐晨亮 名家侧影 新作:人间山河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丨黄孝阳 创作谈:一个写作者心灵的迷思与标准模型丨黄孝阳 ...

  • 《文献》2021年第3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文献>2021年第3期封面 朱熹修撰<仪礼经传通解>编年考辨 李旭 内容摘要:明清诸本<朱子年谱>载朱熹于庆元二年丙辰(1196)始修礼书,现代学人多疑其说.本文 ...

  • 《戏剧》2021年第2期目录丨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 AMI"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导读 ...

  • 《鲁西诗人》2021年第2期目录

    <鲁西诗人>2021年第2期目录 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征文选 4-15 张新锐 田学敏  冯 喆  张昌明  郭相源  艾文章 许书敏  周庆月 阎之元  赵广峰  刘 磊  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