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汇 || 月神读特朗斯特罗默《写生》
溪云斋·读诗汇
特朗斯特罗默《尾曲》月神·读诗
尾曲
文/特朗斯特罗默(瑞典)
我沉入到世界的深底,像铁锚。
抓住一切都不是我所需求。
倦怠的愤慨,灼热的退让。
刽子手抓起石头,上帝在沙上书写。
静的房间。
月光下,家具站着欲飞。
过一座没有装备的森林
我慢慢走入我的身躯。
月神读诗笔记:
特朗斯特罗默,1931年生于斯德哥尔摩,是当代瑞典最杰出的诗人,曾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以大诗人的胸襟,把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意象主义、表现主义及欧洲传统抒情诗熔于一炉,诗境辽阔、深邃、神秘。他对现代机器文明中人类刻板僵死的生活方式和沉重的精神重负,有极其深刻的感受和巨大忧虑,他在诗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人们引向赋予生命无限活力的大自然。被世人称为“隐喻大师"。
这首《尾曲》,语句简洁,略显晦涩。诗人在诗中采用意象和隐喻来塑造内心世界,并把激烈的情感融入平静的文字里,堪称凝练艺术的典范之作。
为什么有的诗,一般读者看不懂?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诗歌的说话方式同散文是有区别的。散文的句法一般是连续性句法,一句话与一句话之间是连贯的。而诗歌的句法是独立性句法,一句话与一句话之间是断裂的,意象与意象并置,词语与词语的断裂,它们之间的意义连接需要读者自己去想象。诗歌语言的这种特点,使它能够甩掉一些细枝末节,轻装前进,循着惯常的、直线型逻辑,向下小步跳跃,或打断直线型逻辑,实现跨步纵跃,从而迅速逼近诗歌所要表达的主旨。
如上所述,我大致可以这样解读《尾曲》:
我沉入世界的深底,像铁锚。(可是)抓住一切都不是我所需求。(于是)倦怠的愤慨,灼热的退让。———刽子手抓起石头,上帝在沙上书写。(即使)静的房间。月光下,家具站着欲飞。———(只有)过一座没有装备的森林,我慢慢走入我的身躯。
这里,我用两个破折号将这首诗分为三部分,每个破折号后面部分为诗意的跨步纵跃,各部分内部有小步跳跃。
细读则如下:
我沉入到世界之海的深底,像铁锚,拼命抓住一切能够抓住的东西。可是,抓住的一切都不是我真正需要的。于是心灰意冷,疲倦、懈怠、愤慨不己,像遭到火灼一般急速退让,不再进取。刽子手(隐喻现代工业或其它,大自然的破坏者)抓起巨石砸碎一切美好纯粹的事物。上帝的许诺犹如写在沙滩上的字,顷刻被潮水抹去。一切皆是虚无不可信,即使回到月光下寂静的房间,那些站着家具也试图摆脱人类,远远飞去。在现代文明中,人已成为机器或物欲的奴才,失去了本真。只有在没有现代装备没有人工痕迹的森林里,在保留了原初的新鲜与和谐的大自然中,人才回归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短短八行诗包容了如此复杂的感受,意象交错汇合并大幅度跳跃,一连串隐喻的设置,诗末超现实主义的巧妙运用,这些都显示了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
真正的诗人,都是大自然的赤子。天人合一是他们的世界观也是他们的方法论。在他们眼中,人类与万物就是相互依傍和谐共生的群体,众生平等,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别。他们在诗中,情与景交融,物与我不分,并将其奉为鉴赏诗歌的行动准则。他们爱自然,爱艺术,痛恨一切破坏自然的行为。俄罗期的叶赛宁如此,中国的海子如此,《尾曲》的作者特朗斯特罗默也是如此。
END
溪 云 斋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李立 冯岩 王相华 铎木 项见闻
总编策划:风剪云
特邀主播:安心
朗诵嘉宾:水晶·简 天宝宝 李磊 三月 小暖
诚谢友情支持:雪馡儿 豆丁 夕眉 翡儿
合作媒体:《几江诗刊》《也是文学报》《齐鲁·福建文学社》头条《蓝色海洋诗社》
随缘用稿:
随缘用稿:投稿作品需原创首发,以纯文本方式发送,并附100字内作者简介,投稿三日未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处理。作者稿费由赞赏产生,发文七日为限,限期内稿费70%与您,30%留于斋用,低于十元及七日后续赏皆作斋用。合辑作品赞赏稿费留作斋用。朗诵的作品,赞赏稿费平台留用30%后,余归作者、朗诵者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