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美术1978~2018 (三)
▶ “新三届”的崛起
-“新三届”是指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最初几年考上大学的77级、78级、79级学生,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而深远影响的“伤痕文学”、“伤痕美术”代表作品,都出自“新三届”在校学生之手。
-在当代中国四十年美术的发展历程中,“新三届”以及此后由高等美术学院培养出来的艺术家,是一支非常宏大而且重要的队伍,继承传统并发扬光大的是他们,反叛传统、标新立异的是他们,将中国美术推向世界并将西方现代艺术引进中国的也是他们。一场场美术运动、美术事件,从正统到在野,都离不开他们的影子。
· 代表人物:许江
-许江是活跃于当代艺术界的文化学者和油画家,他主持了中国最早的国际双年展,策划了多项国际性艺术活动。他的油画作品,场面宏大,意境宏深,画面中没有人,风景主宰全部,却满载了人的坚韧与历史的伤痕。
· 代表人物:冯远
-出身于“浙派人物画”师门的冯远,被人们视为“新浙派”的一员。他的人物画,尤喜表现历史题材,善于运用唐诗宋词优美的意境。代表作有《家国耻》、《屈赋词意》、《世纪智者》等。
· 代表人物:罗中立
-罗立中尚在四川美院就读期间,就通过《父亲》这一作品一夜成名。实际上,《父亲》是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它作为一个社会符号,远远超越了一幅油画本身的价值。罗中立无意之中切中了时代的脉搏,表达了一个民族压抑已久的心声,在一个新时代来临之际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罗中立的《父亲》也达到了写实主义的巅峰,从原来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转向悲情现实主义和平民主义,从表现英雄、塑造典型,转为对普通人物甚至小人物命运的描绘。一个“神”的时代结束了,一个“人”的时代开始了。
· 代表人物:陈丹青
-陈丹青1978年考入央美文革后首届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时,便以《西藏组画》蜚声海内外,成为中国油画界的巅峰人物。《西藏组画》被公认为是中国写实油画自前苏联影响转向溯源欧洲传统的转折与发轫。同时,《西藏组画》还是对长期盛行并严重教条化的政治主题性创作模式的颠覆。
· 代表人物:何家英
-天津美院毕业的何家英致力于工笔人物画的复兴,他在中国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西方古典主义审美法则与人文主义精神,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画家眼中,女性是美好的象征,他善于细致入微地刻画青春女性的娴雅文静之美,引发人们对人生无限的遐想。
· 代表人物:韦尔申
-韦尔申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是东北新古典主义画家群体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题材集中于蒙古牧民形象,创造出一种具有庄严、沉稳、质朴、凝固,并带有崇高感和宗教气氛的视觉特点。第二阶段为“知识分子绘画”,人物形象更多样化,精神内涵更丰厚。
· 代表人物:卢辅圣
-卢辅圣对中国画有自己的理论视角,1985年就提出论中国画创新的“球体轮”而蜚声画坛。他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学者,被认为是真正的“新文人画家”。他本人却坚持认为“中国文人画时代在20世纪已经终结了”。卢辅圣画人物,多作古衣冠高人逸士和士大夫像,同时擅长山水,简朴而清纯,意境宏远。
· 艺术代价
-“新三届”的成长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由于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他们的一些“过激”的行为和作品,尚不能完全被理解和接受。
https://www.sohu.com/a/123929340_354611(链接是母校流传很广的两位前辈的故事)
· “伤痕美术”-“伤痕美术”得名于“伤痕文学”,是美术家们在政治家们尚未对“文革”作出彻底否定结论之前,就用艺术形象对“文革”造成的沉重灾难提出质疑,进行含泪的揭露,从而引起广大民众的觉醒和共鸣。
-高小华的《为什么》被认为是“伤痕美术”的开先河之作,其代表画家和代表作品有:刘宇廉、陈宜明、李斌三人合作的《伤痕》、《枫》、《张志新》等。就美术而言,“伤痕美术”在绘画题材和内容上突破了长期形成的创作禁区,敢于直面人生,大胆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具有强烈的反思精神;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一反过去红、光、鲜的色彩及高、大、全式的标准图式,取而代之的是以灰暗低调的色彩和深沉厚重的写实技巧。
-“伤痕美术”的出现,表现了那一段时间中国知识分子对当代人文的一种反省,他们再一次意识到,作为生命个体的价值和尊严,把对国家符号的崇拜转向了对于普通社会人文生态的关注。“伤痕美术”是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物,反过来又促进了思想的解放运动,从此开始,中国现实主义创作进入了多元化时代。
· “浙美现象”与“川美现象”-在轰轰烈烈的“85美术新潮”中,至少有四分之三的先锋艺术家出自浙江美术学院,这些先锋艺术家是新时期最早的叛逆者,也是最早的艺术革新者。比如:黄永砅、王广义、谷文达、吴山专、张培力、耿建翌等。
-浙江美术学院具有深厚的现代艺术土壤,在文革结束后,是全国美术界了解外国美术动态的主要窗口。在1985年的“浙江美院毕业生作品展”上,耿建翌的《灯光下的两个人》、魏小林的《黄河组画》等作品以离经叛道的现代感,引发激烈的辩论。
-20世纪80年代初,四川美术学院风生水起,在“伤痕美术”和“乡土美术”两个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有全国影响的画家和作品。两种绘画主题都淡化了传统写实的情节性、典型性,对现实不再加以粉饰,很难截然分开。这些作品,着力于画家自身的感受,表现了知青的苦难经历和记忆以及这种苦难现实对心灵的震撼,因此具有一种特别能够打动人心的魅力。
-川美现象的可贵之处在于其超前性。“乡土美术”尽管“土”,却“土”得具有质朴、粗犷之美,让人感到亲切自然,令人耳目一新。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人懂得:可以用如此诚实的态度去直面人生,从而宣告了长期以来虚伪的装腔作势的人物高踞于中国画坛时代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