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饮食、运动、药物,导致低血糖的不为人知的9个原因

■■■

十一长假就这么过去了,大家是不是也美美享受了假期时光呢,很多人选择了一场说走就走或者计划已久的旅行,但是也有不少糖友向诺诺反馈说:出游在外,好几次莫民奇妙低血糖了,感觉还是挺危险的。

通常,血糖水平低于2.8mmol/L谓之低血糖。对于正在接受降糖治疗的糖友而言,血糖低于3.9mmol/L,即可被诊断为低血糖。

低血糖经常发生于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其常见原因包括进食太少、运动过量、药物使用不当等。

临床上经常有糖友会有疑问,自己吃饭、运动、用药都很规律,怎么还时常发生低血糖呢?这是因为低血糖除了前面提到的3大原因之外,还有许多人们不太熟悉的其他诱因。

1、餐后低血糖

在2型糖尿病早期,由于身体的胰岛细胞功能失调,进餐后的胰岛素分泌高峰明显滯后于餐后血糖高峰,所以导致在餐后4~5小时(相当于下一餐的餐前)常常出现低血糖。

应对方法:

少量多餐或口服α糖苷酶抑制剂。

2、过量或空腹饮酒

假期来临,难免的就是各种喜宴以及好友聚会,少不了来一杯,于是一杯又一杯喝下去,问题就来了。

饮酒容易导致低血糖,又称酒精性低血糖,既可发生于餐后,又可发生于空腹。“餐后酒精性低血糖”常发生于饮酒后3-4小时,多因酒精刺激胰岛素分泌所致;

“空腹酒精性低血糖”常发生于饮酒后约8~12小时。

应对方法:

饮酒不宜过量,饮酒一定要吃饭,尤其不要晚上空腹饮酒,肝功能不良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戒酒。

3、注射部位脂肪增生

通过胰岛素治疗的糖友要注意了。长期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会导致皮下脂肪增生,出现硬结,会延缓对胰岛素的吸收,造成餐后血糖先高后低。

应对方法:

注意胰岛素应经常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出现皮下脂肪增生。另外要经常检查注射部位的皮肤噢,一旦发现注射部位有疼痛、凹陷或硬结等现象,应立即停止在该部位注射。

4、糖尿病性胃轻瘫

胃肠道动力减低、蠕动下降,俗称胃轻瘫,这属于糖尿病较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特别是病程较长的糖友中大约有1/3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轻瘫。

合并胃轻瘫的糖友由于胃排空延迟,食物长时间滞留在胃中而无法进入肠道,食物吸收的时间不确定(往往是延后),使降糖药物的作用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不匹配,因而容易导致餐后低血糖或者高血糖。

应对方法:

出现胃轻瘫的糖友要调整饮食结构,改为低纤维素、半流饮食,也就是比较容易消化,不会给胃造成负担的食物,比如说粥类,并且调整给药时间,将餐时胰岛素注射时间延后。

5、肝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会导致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的清除能力下降,导致胰岛素或降糖药在血液中蓄积。

肝功能不全的糖友由于肝糖原储备不足,很容易出现空腹低血糖。

应对方法:

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的用法及用量。

6、甲状腺、肾上腺及垂体功能减退

甲减、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缺乏,很容易发生低血糖。

应对方法:

如果出现了上述问题也要咨询医生。

7、妊娠与分娩

有些“糖妈妈”在孕早期由于妊娠反应比较明显,进食不足加之呕吐,容易出现低血糖。

此外,分娩后,随着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明显下降,产妇的血糖也随之降低,如果胰岛素及时减量,也容易发生低血糖。

应对方法:

妊娠期糖妈妈的饮食不宜控制过严,分娩后,应及时下调胰岛素用量。

8、糖尿病“蜜月期”

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框尿病,在发病早期,通过短期强化降糖治疗,胰岛功能会得到一定改善,有些患者只需用很少的药量甚至不用药血糖也能维持正常,这段时期称之为“蜜月期”。

如果进入“蜜月期”仍继续维持原来的药量,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低血糖。

应对方法:

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降糖药物用量

9、胰岛素瘤

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空腹低血糖,患者神经缺糖症状比较突出,常常表现为肢体抽搐、惊厥,甚至意识丧失。患者的胰岛素释放指数增高(>0.3)

应对方法

手术切除。

其实导致低血糖的原因很多,糖友们千万不要忽视相对少见的其他诱因,反复发生低血糖要及时跟医生沟通,接受指导,正确处理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