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国君竞选”,一场发生在春秋的“公平比赛”,谁赢谁就是国君
一个喜欢历史喜欢文学,有梦想有故事的公众号,欢迎点击上方”长夜守灯人“关注
漂亮国的大选是这两天网上热议的焦点,今天来蹭个热点。
中国古代从遥远的夏朝开始,就是宗法制的家天下,想要通过选举来产生国君,那是不可能的,也是“违法”的。但是在春秋时期,却真的出现了这么一场看上去很公平的比赛,两位候选人从国外回国,谁先到达谁就是国君。
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已经想到了,这件事就发生在春秋早期的齐国,两位君位的竞争者是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公元前七世纪早期,齐国出现了一位“混账”国君,这就是谋杀两位他国国君,和自己亲妹妹乱伦的齐襄公。《史记》说齐襄公“杀诛数不当,淫於妇人,数欺大臣”,意思反正就是齐襄公乱来没干好事,齐国政局混乱。襄公的弟弟们怕受牵连,也逃离了齐国。其中公子纠在管仲、召忽的保护下,逃到鲁国;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往莒国。
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十二月,齐国爆发内乱,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几个月后,公孙无知也被人杀了,齐国进入无主状态。于是齐国的大臣们讨论新君问题,得出的结论是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是合适的继承人,至于这两位谁更合适,朝堂之上没有统一共识,最合理的办法就是先到先得。
得到消息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自然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亢奋。公子纠从鲁国往齐国临淄跑,姜小白从莒国往临淄跑。打开地图的话我们可以发现,齐国都城临淄、鲁国都城曲阜,莒国都城莒父,这三个地方大致成等边三角形,所以这兄弟俩的“长跑”距离,可能是差不多的。
相比莒国而言,鲁国要强大很多。鲁国不但全力支持公子纠夺位,派军队护送公子纠,还借兵给公子纠,让管仲带队,去莒国到齐国的必经之路上截杀小白。结果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衣扣,小白倒地装死,侥幸躲过一劫。
以为得逞的管仲将捷报送给公子纠,于是自以为胜券在握的公子纠在鲁国军队的护送下,行动更加缓慢。“鲁送纠者行益迟,六日至齐,则小白已入,高傒立之,是为桓公。”公子纠花了六天时间,才从同在今天山东的鲁国走到齐国,而此时公子小白已经抢先入齐,并被大臣高傒拥立为国君,小白就是日后光芒万丈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
现在,我们回过头,再从正史的角度来看看这场“跑步比赛”。《史记》说“高、国先阴召小白於莒。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高家和国家都是齐国的贵族,他们暗地里派人去莒国联系公子小白,让他赶紧回齐国。鲁国人是自己听到齐国国君死了的消息,于是派兵护送公子纠来争夺君位。从《史记》的角度,似乎公子小白是被齐国贵族拥戴的正统,公子纠只是仗着鲁国的势力来夺位的。
《史记》是一个版本,同为经典著作且成书时间更早的春秋三传却有不同的说法。《春秋公羊传》说:“齐小白入于齐。曷为以国氏?当国也。其言入何?篡辞也。” 齐小白进“入”齐国即位,为什么要用国名作他的姓呢?因为他志在夺国。这里说“入”是什么意思?这就是篡位的说辞。《春秋公羊传》作者是齐国人,却是以鲁国为正统写的,所以毫不客气地说齐桓公是“篡”,意思是公子纠才是真正应该被扶上君位的人,只不过是被小白捷足先登了。
《春秋谷梁传》说:“公及齐大夫盟于暨。公不及大夫,大夫不名,无君也。盟,纳子纠也。不日,其盟渝也。”《谷梁传》也是以鲁国作为主体的,这里的“公”就是鲁庄公,鲁庄公和齐国大夫会盟,约定拥公子纠为齐国君,但是后来齐国人改变主意了,“渝”就是变的意思。《谷梁传》还说“当可纳而不纳”,应该立公子纠却不立,这还是在说公子纠才是应该上位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