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笔谈133:历经三朝皇帝,大宋终于迎来了和平盛世

本号(纪岩松)打算以连载的形式,从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为基础,用通俗语言、清晰逻辑再现北宋100多年政权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笔谈:北宋王朝盛世梦》。这是第133篇。


澶渊之盟不久,西夏也与宋朝正式缔结盟约。赵恒心中的太平盛世到了。

坐山观虎斗

1004年正月初二,李继迁这个一代枭雄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时年四十一岁。他儿子、二十三岁的李德明自称定难军留后。

创业难,守成更难。临死前,李继迁向儿子李德明谆谆叮嘱,你要臣服于赵恒,他不许你就再奏请;不达目的,就不停地上表。

这个叮嘱是他一生战斗经验的总结。

但刚继位的李德明却并未立刻执行他的遗嘱。因为他既要处理丧事,又要稳固内部统治。所以,对于宋派出张崇贵的结盟商谈,他予以婉拒。

再说,当时宋朝与契丹正大战在即,他更是乐得坐山观虎斗,从中渔利。

效果还是不错。本来李继迁把西凉丢了,结果李德明趁着潘罗支被其他部族杀死的机会,又把它重新夺取了回来。

漫长会盟

直到澶渊之盟半年后,张浦见大势已定,就献策李德明说,按照先王的遗命,之前咱们就该马上缔约,但是这太便宜赵恒了,他反而会轻视我们;现在我们重新占了西凉,国威强盛,倒是可以和他们商谈了

李德明这才上表归款,表示可以商谈。

1005年六月,向敏中、张崇贵代表宋朝正式向李德明提出媾和内容。

条件是要李德明答应七件事:

归还灵州;居住限于平夏范围;派遣遣子弟宿卫京城,也就是遣送亲属做人质;送还被俘虏的宋朝官吏;解散部队;释放被俘虏的宋朝军民;边境纠纷事件服从宋朝处理。

同时,宋朝允诺五件事:

以德明定难节度使、西平王;赐金帛缗钱各四万、茶二万斤;给予内陆节度使俸禄;允许夏进入内陆贸易;撤销青盐内输的禁令。

考虑到李继迁时常反复,赵恒要求他们务必要和李德明立下誓约。在他看来,以高官厚禄换取和平是值得的,李德明应该也会接受。

但相反,李德明胃口比赵恒想的要大很多。他说,你先把允诺我的五件事实行了,其他的条件咱们再慢慢谈。

总之,就是推三阻四,拖延不肯缔约。

妥协换和平

过了小半年,等到十一月,河阳节度使王显来朝。他向皇帝赵恒建议,可以稍微退步一点。

赵恒是希望快点能够安定下来,现在有了台阶下,顺势就答应李德明,可以不归还灵州,只是仍需将子弟送往京城;至于朝廷允诺的也没那么多了,自由贸易和撤销清盐禁令的优惠就要予以保留

1006年九月,李德明遣使进誓表,保证永无贰心。

随后,朝廷任命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李德明得到了既有领土包括灵州的统治权和大批赏赐。

而秦翰、曹玮、孙全照等西北统军将领总是请兵,对李德明毫不信任。

赵恒觉得既然要施恩,自然要讲诚信,李德明如此谦恭,怎能再对他用兵?万一用兵不成,反而逼反了他,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赵恒对请兵的建议不仅不理,而且还苦口婆心地做这些将领的思想工作,并且将他们升职的升职,调离的调离,以让李德明安心。

美中不足的是,李德明不按之前所谈的,将子弟送往京城。

赵恒数次派人责问。

李德明耍赖,说,派遣人质这事,我们先祖从来都没干过,所以我也不好做啊,这样,我献上御马二十五匹、散马七百匹、骆驼三百头,以表谢恩!

就这样,事情不了了之。西夏结盟事毕。

和平来之不易

如果说大宋帝国是一栋房子,赵匡胤、赵普用了十多年的时间,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在接近封顶完工之际各自离去。一个是驾崩,一个是离开中枢。

赵光义登基后马上就完工庆祝。但他没有进一步装修,而是直接武力扩建,结果和邻居因边界问题打了二十多年。

等到赵恒继位,赵光义留下来的房子仍然是新的,但已经是四面漏风:内部四川有人造反、西北角还有人要分家闹独立,跟邻居的战争也未结束。

赵恒心力交瘁,不久西北角就分家了,北边强敌又至。他想退缩、想妥协,这时寇准登场了

赵恒被寇准彻底打消了退缩念头,几乎是全程被他架着、裹挟着打了一场大战,最后双方总算和平谈判,议定了边界。

和平了,历经几十年的纷争,这栋房子总算稳固了,完善了。

看着自己治下的帝国,赵恒心满意足。

帝国的南部承平日久,已经一代人没有战乱了,生产发展、人口增加。

现在,帝国的北部也一样了,日子眼瞅着蒸蒸日上。

好一个太平盛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