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美食系列之——襄都民间炸疙瘩

文/沈五群

炸疙瘩是一道美食,炸疙瘩是一道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炸疙瘩是邢台襄都民间一道男女老少人人爱吃的特色美食。
炸疙瘩与炸丸子恰似双胞胎兄弟,不管是操作还是形状,基本上都相似。但炸疙瘩和炸丸子却有实质的区别。
有的地方把炸疙瘩叫做炸鸡头,有的称其为面菜,意思是面粉做的一道菜。
在襄都区赵家屯、洛村、南大树一带众多乡村,每逢过年过节,每逢婚庆寿筵,每逢招待至亲贵宾,家家户户都喜欢炸一笼色香味俱佳的疙瘩,用精美瓷碗盛好,再在上面撒一些白糖,用笼一蒸,香甜绵长,色香喜人。
只要把这道压轴大菜端上餐桌,整个喜筵便会立马喜气香气缭绕,马上赢得贵客们的一片啧啧赞美声,瞬间把友好氛围和浓浓亲情恰到妙处地推向热点与高潮!
据当地老一辈人说,炸疙瘩借鉴江南炸油条的烹饪技术,由南大树村孙家饭铺创新的一道特色美食。
遥在清朝光绪年间,从顺德府城通往天津卫。有一条骡马大道从南大树村孙家街上通过,天天骡马商队往来穿梭。于是,孙家门小吃一条街应运而生。
孙家饭铺掌柜孙师傅曾走南闯北做生意,见多识广有超前创新意识。
为以特色小吃吸引过往客商,他经过反复尝试,独创了一款巧用滚开水浇烫白面粉,在一不加矾碱,二不添糖盐的前提下,把烫好的软硬适度的面浆,用小勺扒拉进滚开的食油中炸俩过儿,然后用笊篱捞出控油,成为一道色泽鲜亮,外焦里嫩,口感香甜的特色美食。
刚炸出的疙瘩焦嫩爽口,香甜宜人,过往客商一尝都说特别香甜好吃。食客们一传十,十传百争相购买品尝。
其它饭铺看到这一特色食品受欢迎,便纷纷竞相效仿,很快形成炸疙瘩一条街,并逐渐扩大范围,成为当地黎民百姓喜欢食用的风味美食,慢慢演变成用疙瘩祭祀神灵和祖宗,用疙瘩招待贵宾亲友的民俗习惯。
炸疙瘩与炸油条有同工异曲之妙,尤其是与炸丸子更是极其近似相同。但其风味和具体操作却大不一样。
一般来说,炸丸子是凉水和面,把猪肉、牛肉、羊肉与大葱、韭菜等时令蔬菜剁馅,适当添加姜丝、食盐、大料花椒粉等调料搅匀,与和好的面团揉搓到一块儿,再用小汤勺快速拨进滚油中炸熟即可。
而炸疙瘩较为简单,在没有其它辅助食材和调料时,把面粉用滚开水一烫,赶紧手拿小擀面杖用力搅拌,搅匀晾凉后,再用碗或碟盛上,挥小勺轻轻拨到油锅里一炸,照样外焦里嫩香甜爽口。
由于炸疙瘩操作简便,一看就会,极易普及推广,因此深受各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注:部分图片选自公众号《五方元音》
作者简介:沈五群,笔名高粱,邢台襄都区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音协文学学会会员,邢台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著有《太行追梦》《美在太行》《邢襄诗草》等书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