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族谱】《益阳文氏七房抱珍公门下•八修族谱》谱序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恳亲问祖,分享最新资讯、传播文氏文化、弘扬优良家风、传递家国情怀!
序 言
谱者,族牒也,所以谱稽姓氏、厘清根脉也。
中华民族之姓氏,源于万年之前对自然物之崇拜。故女娲、优羲为风姓,神农为雷姓,炎帝为姜姓,黄帝为云姓。黄帝之子25宗,分为12姓。
延至夏商周,广开姓氏之源 ,乃以国为氏,以地为氏,以族为氏,以谥为氏……
周乃姬姓,分封宗族诸侯达80余国,各诸侯分支又两千余姓。万姓归宗,追根溯源,可推及炎黄。故子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中华姓氏乃盘根错节之炎黄血脉根系。孙中山先生曰:'’族谱记述中华民族由宗族之大团结扩大到民族之大团结。'’故此,族谱可为民族大团结之紐带,可使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勿忘祖国,勿舍亲情,由此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中华复兴。
此乃文氏八修族谱之旨一也。
文氏肇基于雁门,乃周文王之一孙分封于此,以文王谥号为姓,源远流长。
我抱珍公一脉,系东周越大夫文种之后,传至西汉蜀郡太守文翁。翁之裔孙春元于后唐时由蜀徙江西永新,其21派孙潮鏖于明初江右迁至益阳,乃为益阳文氏之一世祖也。
潮鏖公之孙绍禄居桃江梓梁岩,禄次子仕望系我七房祖,仕望公之七代孙抱珍于清初梓梁(子良)岩外迁至软桥。如此数来,潮鏖公之后已有24派,十派祖抱珍公至今亦有14代矣。代代繁衍,万世不辍,其族谱宜数代一续,以溯本清源,勿忘祖宗,勿断根脉。
此乃八修之旨二也。
文氏出之于名门,堂构久盛,贤人辈出,见于史册者多矣。
先祖越国大夫文种,于国破兵败之际,孤身入见吴王,摇一舌而退万军,献女而迷夫差,尽心辅佐越王勾践,终于国盛兵强,报仇复国。史家赞之为救国之星,治国之杰。
汉蜀郡守文翁,仁爱好教化,创郡县庠序之制。班固所修后汉书为翁立传,称其教化之功与孔孟同也。
南宋丞相文天祥,抗金被俘,囚于金国,至死不降而作《正气歌》。其民族气节惊天地而泣鬼神,爱国精神垂万古而照汗青。
吾文氏子孙,当以《正气歌》为族魂,以先祖为楷模,遵其遗训,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之复兴鞠躬尽瘁,为文氏族谱增添光彩。
此八修之旨三也。
谱既为族牒,所记乃本族历史,亦可称之为文家之史。历史本为人民所创造,然遍览24史,所载多为帝王将相,而黎民万姓入史者鲜见矣。故百姓乃创家谱族谱,不论士农工高、老幼妇孺皆可载之于史。由此观之,首创家谱族谱者,其功可比之于班、马焉。
今续修文氏族谱,亦在之于为百姓写史。吾族之谱七修至今已七十有五年矣。七修以来,我抱珍公门下,遵循祖训,着意教化,创立文比抱珍、立达小学,并以族产设置奖学金,大兴耕读之风。20世纪40年代,文盲遍布,女不进学,而哥族初高中乃至大学生多达20余人,其中女子多人进学,寒窗苦读,盛极一时。
数十年来,吾文氏子孙,承先祖遗风,怀报国之志,于抗战、建国、改革开放之中,多有建树。一线投笔从戎,血洒疆场;或执教杏坛,桃李遍布;或潜心科技,造诣殊深;或从政为官,造福于民;或躬耕龙亩,建设桑梓。我抱珍公门下,人才辈出,俊彦如云,院士教授、名医大贾、厅处干部、能工巧匠,无所不有。其人其事可钦可赞,岂可湮没乎?理当载诸谱牒,以励后世。
此八修之旨四也。
有鉴于此,我抱珍公子孙,欲续族请之愿久矣,所憾者唯旧谱多已毀于兵燹与动乱,续之无本,故迟迟未能启动。幸赖第20代孙国吾先生敢冒风险,于文革中密藏七修族谱数卷,珍留水源木本,祖宗本是,子孙幸甚!
新世纪之初,国泰民康,乃修谱之佳时矣。是年五月二日,由文若梅、文爱楼等宗长发起,邀请25位族人集聚于软桥,为八修族谱而慷慨陈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遂成立筹备机构,推举正副主修,议定细则,分明责任,续谱大事乃定。蒙诸族亲谬荐,命予作序,予本难当大任,然岂可悖于在望哉?敢不惟兢惟业,尽力尽心。思之再三,终成一篇。
是为序。
22代孙克成谨撰
2001年5月18日
特别鸣谢文克成教授供稿
编辑整理:文湘
热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