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变得值钱,是生活变好的关键
文 / 怀左
工作后的人,通常比还在学校的同龄人成长要快,一个人常年在外,经历得多了,很多事情,自然也就慢慢看透了。
去年我去北京时,我的一个朋友正在换工作,他对自己原来的职业不满意,辞职后花了半年多时间学习新技术,想找新的发展机会。这个经历和我也有点像,当年我也是因为工作不顺才考的研究生,想着在另外一个平台,谋求一些新机会。
谈起这些年大家的发展,恍如云烟,他最后说了一句:“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努力让自己变得值钱。”
以前理解这句话,我觉得人就是要找一个好工作,拿一份不错的薪水,然后就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但这些年我见证和目睹了很多事情后,之前的这种想法,慢慢发生了改变。
我们在新闻中见过一些大企业的骨干员工被辞退后跳楼的事件,35岁被公司辞退,这种事情已经很常见了。很多人从大公司离职后,被前公司的业务框架固化、无法适应新公司的模式。
其实很多工作之后的人都知道,国内的企业中流行着这样一个潜规则——35岁定律。如果你到了35岁,还在做着底层的工作,没有什么太明显的潜力,那你可能就是未来要被清退的对象了。
因为现在比你年轻,比你学历好,比你能吃苦,还比你拿钱少的年轻人,实在是太多了。
同样的,我也见过很多平台的签约作者在平台转型时被洗牌的事件。他们之前觉得自己光彩夺目,但离开平台后,瞬间黯然无光。
人生的某一阶段,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两个平台而过得顺风顺水,但某天当我们离开这个平台时,才发现自己真正拥有的,寥寥无几。因为,靠山,山也会倒。
我朋友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现在可以看到很多人的天花板,虽然他们工资也不低,但更多的,是借助于现在的平台,换一个环境,可能就会差很多。而真正高手的价值,是他们自身的价值,并且随着线性周期,逐年累加。
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父亲的故事。年轻时他是我们市最大的钢铁厂的工人,在那个崇拜工人的年代里,父亲被身边的人捧上了天。但时代巨变,当人们之前以为永远都不会倒下的钢铁厂最后如巨人般陨落时,多少下岗工人,像雨后的浮萍。
后来父亲再也没找下什么好工作,先自己开车跑出租,后来因为经济压力,当了货车司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代变化时,就怕我们自己还在安于享乐。
第一,做一个终身成长的人
对于未来,我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那就是做一个终身成长的人,时刻保持学习,每个阶段都要更新自己的思维模式。
在自媒体时代,我曾经想过只靠写作为生。说实话,这种想法里面有逃避生活的因素,但亲眼目睹多少平台的兴衰,看到红利转瞬即逝时,我的个人认识清晰了很多:该走的路,一步也不要少。有不一样的机会,就一定要走出去,然后牢牢抓住。
包括工作内在的很多经历,抛开钱以外,更多的,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在这些阶段,我们的阅历、情商、为人处世的能力,还有看问题的高度,会随着经历而提升很多。如果选择逃避,其实扔掉的,是自己可以变得更好的机会。
我见过很多学生,在校时吃喝玩乐,除了睡懒觉便是打游戏,当毕业季来临时,没有多少准备和规划,两眼一抹黑,草草找了工作。很多人,他们后来说起时,都说自己找的工作不满意,没有过上自己曾经想要的生活。
但想要的生活,是靠自己提前布局,然后一步一步争取来的。空想到最后,什么都不会有,只能剩下遗憾和抱怨。
我也见过很多人,一开始工作便选择为钱干活,但上限来临的速度,也非常之快。工作几年,结婚育儿,当经济压力越来越大时,他们已完全依赖于所在的平台,经常在心里祷告:千万不要开掉我。
因为自己没有过硬的实力,可替代性太强,当年龄越来越大时,被后辈超越,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居安思危,绝不止一时一地,贪图暂时的安逸和稳定,当危机来临时,离开的大门,可能已被牢牢锁死。
就我自己来讲,我经常提醒自己要“独立”,这里的独立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生活中不完全依赖于别人,在感情中不完全依赖于对方,最后在工作中不完全依赖平台。
独立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词或者一个口号,需要我自己不断努力,同时不断思考,规划清楚后,完成一个个小目标。
现在我刚研究生毕业,未来还有很多机会在等着我。我现在保持着每天至少两个小时的阅读时间,每天至少获取一个新感悟,感觉自己刚刚开始发力,也感觉自己刚刚找到前进的方向。
每天都有这种感觉,因为你一旦成为一个愿意终身学习的人之后,你的眼光,将不再是一时一地,而是一辈子。
第二,你有多大本事,便得多少报酬
自己不作为,却整天想着赚大钱,这是很多人的现状,当然最后,也只能是想想而已。
其实这里有一个最简单的判定:先考量下自己,值不值所追求的钱。当然,这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你有多大本事,便得到多少报酬。
所以聪明人,追求的回报,往往是积累式的。他们不纠缠于眼前和当下,在乎的,是完善自我的过程,还有回报的递进周期。
以前我的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两个同样条件的大学生,在学校时,一个整天忙于打零工,另一个把心思放在刻意培养自己的核心技能上面。前者得到的是即时报酬,而后者的收获,会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毕业后工作,第一个同学的工资两年几乎没什么变化,而第二个同学,却已经成为了公司的项目经理。
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思维方面的东西,而我们所做的事情,很多时候会影响将来的选择。即时报酬的短平快,往往会限制很多人的格局,他们会提前有了一种念头:这样已经很好了。但现实的路还很长,早早止步,往往后悔时,已无能为力。
听过这样一句话:你现在的工资,是之前三年积累的结果;而你三年后的工资,便是现在努力的表现。
这句话的意义,不是鼓励我们立马好好工作,更多的,是在强调发展的线性周期。当我们把自己的精力和热情投资到可以增长的事情上时,所收获的,也会越来越多。
有一句话,相信大家都听烂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这里面的道理,其实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
就我来看,我觉得这句话里有很多隐含的思考。这里,我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选择本身也是一种努力,而且是一种比埋头干活更辛苦也更高级的努力。
每一个选择都源自于当时我们的知识积累程度、价值观、周围环境、可调动的资源等等。我们生活中的选择有很多:选什么专业、什么伴侣、什么工作、什么城市……我们也会听到各种建议,但最后的选择,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
不管未来是会有更多的好机会,还是有更多的不如意,怪不了别人,都是自己的选择。你选择听父母的建议或者是听自己的,都没有对错,那就是当时你的价值观和自己选择的全部实力。
所以其实你的很多经历,不管在当时看来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以为将来的选择提供参考价值。你现在努力读的书、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也都是在为以后的选择做准备。因为选择,本身就是努力。
(二)选择很重要,但越年轻越重要。
我们经常说年轻的时候试错成本很低,因为我们机会多,身体好,压力小,可选择的面广。但那时候每一个重要的选择,都会决定我们未来的路。
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年轻时候的每个选择,都是树枝的根部,直接决定未来的长势。但年龄大了之后的选择,只能是细枝末节,重要性相对会小一些。所以中年人的压力普遍比青年人要大,因为那个时候即使再有想法,但现实和压力,逼得他们连气都喘不过来。
(三)该努力的时候,不要选择安逸
这里讲的安逸不只是吃喝玩乐,也有行动上的安逸——很多人愿意以努力的姿态做简单的事情,但不愿意做有挑战性的事情。我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上学时总能看到很多看起来非常努力的人,他们下课的时候也在学习,但成绩总是一般般。
为什么会这样,很多时候他们可能在不断地学习自己已经熟悉的知识,而对于比较难的自己不会的东西,连碰都不碰。这也是一种懒惰,是大局观上的懒惰,是战略上的懒惰。
很多时候,我们的路,前面苦点,努力点,把基础打好点,后面就可以产生复利和红利优势,即使发很少的力,也可以做出别人做不出的成绩。因为你已经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系统,而别人还在和你比力气。
第三,培养好习惯
上文我提到了系统优势,我们人类其实就是习惯性动物,遇到事情,要么习惯性做,要么习惯性不做。所以提前养成好的思维习惯和做事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好处多多。
我有一个行动力非常强的朋友,她一路名校,最后以名校研究生毕业,进入了另一家名校当辅导员。她从来不会把第一天的事情拖到第二天,平时连午休的时间也很少,只要有事,就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在事情上。
问她时,她说:“我妈从小教育我,先把事情做完,才可以考虑享受。所以我只要看到事情,就两眼放光,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完。这一点,我已经形成了固定思维,可以自动延迟满足,先把事情搞定。”
当时听完她说的话,我自己其实是被震撼了。因为我其实是有拖延症的,对于自己不太怎么喜欢的事情,总喜欢拖延。但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我们喜欢的事情,总拖延会伤害自己的自信心和正常的生活节奏。后来,我以朋友为榜样,督促自己要事第一,每天先完成任务再玩乐。
具体到日常生活的习惯,我有几个特别重要的,想和大家说:
(一)培养良好的思考框架
好的思考框架,可以直接导向好的结果。面对一个问题或者事件时,我们所思考的,不能只是简单的好与坏,这样的思维模式,是浮在表层的。要学会拆解,然后由浅入深地挖掘。
例如今天的问题:如何让自己值钱?很多人会说,要好好努力,其实这就是没用的废话。我们来简单拆解一下:赚钱的前提,是自己值钱,而值钱的前提,是因为自己有核心竞争力。接下来放在自己身上,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做哪些事情可以培养核心竞争力?找到这些事情后,如何入手……
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多拆解问题,锻炼自己抓本质的能力,思考框架也会越来越好。
(二)培养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我们未来不被替代的关键,这可能是一项技能,也可能是几项技能的叠加,但具体在技能上,一定是会随着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会越来越好。这样的技能没有明确的上限,会随着你的年龄越来越精。
同时,核心竞争力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喜欢的事情就能过一生”这本身就是一个给别人洗脑的概念,假如你喜欢睡觉,只睡觉可以吗?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在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时候,这项技能你如果有大把事情,可以全力去培养。假如你现在已经上班了,那也可以利用工作后的时间去培养,但有一定一定要明白,培养竞争力,要有事业心。
把这个技能看成事业,所以在做的时候不能只考虑自己,不要自嗨,不要只图自己爽。你要明白,所有商业模式的基础就是寻找需求,满足需求,创造价值。也就是说,你所培养的技能要和需求结合,和市场结合,才能慢慢发挥价值。就像今天的写作课,如果我只是自己写着玩,那我是没有办法教大家写作的。我必须将自己的写作经验与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结合,同时再结合大家的学习状态,才可以打磨出这套课程。同时还得随着反馈与时间的流逝,继续完善和充实课程。
核心竞争力,要和需求结合,切忌自嗨。
(三)坚持读书
我之前讲过,读书分两方面,一方面积累人文知识,另一方面和自己的专业或者技能相关。读书的过程也是我们逐渐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知识会增加,思考维度也会增加。尤其在工作之后,没有老师跟着给我传授知识时,读书是让我们越来越好的一件事情。
有时候我也在想,其实毕业后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面临更多问题,需要调动更多资源去解决,这直接可以加快我们的成长速度。如果我们自己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总结方法论,并且可以结合书中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的人,那么我们将获得更快的成长速度。
学以致用,不要只是空读书。
【小结】
今天我讲的观点是“让自己值钱,是一切变好的关键”,从很多方面进行了讲解,并且举了很多实际例子。希望我的经验和思考,会对大家有用。
最后我再说一点,所有的改变都是由内而外的,如果你想改变生活,就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如果你想影响别人,就要先尝试着让自己逐渐变成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我想提一个人——卞超(网名:早点睡觉)。他工作多年了,因为一直没有持续学习的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作息,熬夜、打游戏、吃夜宵……是他一直以来的生活习惯。但今年他自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里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是他开始培养起了学习的习惯,每天坚持写点东西,遇到事情多思考一步,开始买书看书,然后用良好的状态去影响其他人。
刚开始就是一个精神头,慢慢变成了具体的思考方式,再接着就是行动,最后就是实实在在的改变。
相信大家都看在眼里,我也在亲历着他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