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院长:智商不够,别想上北大!学习真的靠智商?听老师怎么说
导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我遇到现在的年轻家长就说,你送孩子上奥数,你想把你孩子的目标定在北大清华,你先去带你孩子测智商,如果他智商没超过110,你就别想这事了,超过110再说,因为110是个平均水平,你的智商都没达到平均水平,你去努那个力是毫无意义的,上不了,而且即便是上了,也读不下来。如果你上北大“四大疯人院”之首的数学院,你的智商得超过140,没有这个智商别想,受罪。你花几个小时解决的问题,人家几分钟就解决了,你说你受不受打击?
爱迪生有句名言,“天才是1%的天分和99%的汗水换来的”,这和我们传统文化中强调努力是相吻合的,所以经常被挂在班级的墙上,成为名言警句。但是,对于这句话的后面一句,却闭口不谈“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上北大清华,终究靠的不是努力,而是智商!
虽然教育部不让宣传北大清华,但是现在各地的教育部门几乎都以考上北大清华学生的数量来衡量学校,当成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标志,而学校领导和老师都知道,培养一个北大清华的学生,有多么难,这个难,不只是因为老师的水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好苗子”,这个好苗子主要指的就是“智商”,单纯靠努力取得的成绩,往往给人感觉是“欠点火候”。
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记忆力,一个是思维力,记忆力是一个基础,而且在语文、英语这些文科中特别重要,思维力对于学习的影响更大,缺乏逻辑思维、创新性思维,数理化很难学好。
曾经一个状元,考上清华后说了这么一段话:
以前觉得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都是大学霸,每天学到不吃不睡、废寝忘食的那种。但到了清华才知道,周围的同学该看动漫看动漫、该打游戏打游戏、该追剧追剧、该睡觉睡觉,反正就是吊儿郎当,一副不学无术的样子,但到了期末考试,人家的成绩还是那么好。这些人不但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也很突出,有些人是运动健将,游泳赛跑什么都行;有些是书法高手;有些是绘画高手;有些是演讲高手。反正就是各种才艺聚一身,真正的多才多艺。
到了清华才明白:人与人在智商上的差距是无法逾越的。
会学习的学生,就是智商高
重点高中的学生,多数都是非常努力的学生,只有学生努力时,你才知道智商有多么重要。有些学生非常努力,可以说是班级里最努力的那类学生,但是成绩可能是班级倒数,这类学生给老师的印象就是“有点笨”,其实他们就是不会学习,学习不够高效,用身体的努力来掩盖大脑的懒惰,属于“伪勤奋”状态,而这种学生基本上都是浅层次学习的学生, 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在小学和初中可以依靠努力考高分,但是到了高中就不灵了。
那些成绩顶尖的学生,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学习高效,他们在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各个环节,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他们不仅知道要做什么,更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想清楚了,才能把这些事情做的更加高效,也就更加聪明。
努力绝定下限,智商决定上限
强调智商的重要性,并不否定努力的重要性,实际上那些学霸,都是智商高又努力的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的毕竟是极少数的学生,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我们依然要强调努力的重要性,因为多数学生的智商相差不大,都是平均值,而努力可以弥补智商上的差距,只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问题不大,除了985大学尤其是顶尖的985大学外,其他大学还没到拼智商的程度。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因材施教,也要接受孩子的平凡。但是,很多父母认识不到,也不能接受智商差距,所以当孩子成绩不好时,他们会去责怪学校,或者去找人辅导,或者是通过其他捷径,去上重点高中,上重点大学,而这些被人为拔高的学生,到了名校,并不一定是好事,所以教育学家陶勇老师有个观点:如果你家的孩子是个普通的孩子,不要鼓励孩子去考985、211大学,也不要鼓励孩子上名高中,因为这样的孩子,到了高中或者大学,学习会很吃力,最后导致心理问题,出现“空心病”,出问题的学生,往往都是这样的学生。
上天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当你的智力不高时,你可能有有些特殊能力,比如绘画、美术的天赋;也可能会有通过训练,获得一些技能,比如体操、游泳,都不能说是拼智力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刷题也属于这种技能;还可能上面都没有,但是有一个踏实随和的性格,这些可能都能在遇到你的”伯乐“时,帮助你成功。
今日话题:你觉着考大学,是智力重要还是努力重要?欢迎在留言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