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题 | 河流阶地(一)
2018年,高考文综中出现了一则有关“河流阶地”的选择题,你有没有被难倒呢?
其实呢,只要读懂了材料中“河流阶地”的概念,并理解其背后隐藏的知识要点,此类自然地理的题目不管怎么变都可以迎刃而解。接下来我们深入剖析一下河流阶地的知识点。
1
-基本概念-
一、定义
因河谷底部的河流下切,而被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的地貌称为河流阶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释
1 阶地面:
是原有河谷底部的露出遗留部分
2 阶地坡:
河流下切留下的痕迹
3 阶地前缘:
阶地面与该阶地坡的交界处
4 阶地后缘:
阶地面与上一级阶地坡的交界处
5 阶地高度:
阶地面与河流平水期水面的高差
(注:平水期水位指河流正常的、一年中最多的水位,洪水位是河流洪水期达到的最高水位。)
二、成因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外力作用 」
水流的侧蚀加宽了河道使得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就在河床发生沉积,在水底堆积满一层沉积物。后来由于气候变化、地壳抬升或者侵蚀基准面下降等因素使得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剧增,这层堆积物被水流切开形成阶地坡。水流继续往下侵蚀,两侧的堆积物就完全露出水面,高过洪水位,形成阶地面。然后河流继续重复侧蚀、堆积、下切侵蚀等过程,形成下一个阶地。
(侵蚀基准面是河流下切侵蚀到最低点的水平面,一般以海平面为主,局部地区以湖泊、河流汇水口、堤坝等基面为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内力作用 」
地壳抬升使得该地区河流海拔突然升高,在侵蚀基准面没变的情况下,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就会剧增,导致阶地面露出、阶地坡形成。之后地壳间歇性地抬升,河流继续侵蚀堆积过程,就出现多级阶地。
(多级阶地以最新露出水面,即洪水位上第一级阶地为一级阶地,从下往上递增。一般来说,最上一级的阶地年代最老。)
2
-知识核心要点-
如何运用“河流阶地”的相关知识来解题,需要抓住以下三个核心要点:
一、确定洪水位
洪水期水位是一个重要界限,河流阶地的正式形成以阶地面高出洪水位为准。而洪水位之下部分为现代河床,正在发生进一步的堆积和侵蚀作用。
河漫滩平原是平水期或枯水期出露水面,洪水期埋入水面的河流堆积地貌,位于洪水位之下、枯水位之上,一般为河流阶地发育的初始阶段。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二、抓住地壳抬升的内力作用
地壳抬升会对河流阶地的形成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是让已经发育的阶地面高出洪水位,成为新的河流阶地;二是使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加剧,制造出阶地坡,让阶地高度上升,也通过堆积作用促进新的阶地面发育。
三、推断侵蚀、沉积的外力运动过程
在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中,侵蚀和沉积的外力作用交互进行。流水沉积制造出阶地面和上面的堆积物,侵蚀在不断加宽阶地面、加深阶地坡,并最终使洪水位下降到阶地面之下。
~未完待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本文作者:万年钺
参考资料: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伍光和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地貌学原理》(第3版),杨景春、李有利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高考地理微专题》47,自然地理核心素养拓展提升07河流阶地题,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