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生活与哲学》期末考试背诵手册! 2024-08-04 23:37:47 生活与哲学一、选择题重点1. 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爱智之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任务:3.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点燃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 内涵: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5. 形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6.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物质和意识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7.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8.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的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9. 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10. 唯物主义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局限性: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12. 唯心主义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3.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观念、感觉、经验、心灵夸大为唯一实在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主观精神;14.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概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15. 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三统一),三个基本特征都统一于实践。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其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8.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9. 人可以创造物质的具体形态,但不能创造物质。20.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21.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22.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3.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24.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5. 规律不能被改变、消灭、创造。26.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7. 意识是人脑在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这种反应是被动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28.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29. 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0.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人脑的模仿,不具有主观能动性。31.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必须依赖于物质。32. 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33.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34.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35. 人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36.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37.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都是人。38.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39.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0.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都不包含谬误。41. 不能推翻真理,但可以超越真理。42.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具有客观性。43.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4. 认识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45. 实践—认识—实践...... 量变—质变—量变...... 特殊性—普遍性—特殊性......46. 联系具有普遍性,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但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47. 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48. 联系具有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49. 联系具有客观性,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不等于主观臆造的联系50. 主题统帅部分,部分服从服务于整体,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51.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52.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53.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54. 发展具有普遍性,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55.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6. 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57. 新事物不等于新出现的事物。58.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59. 矛盾双方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不能把矛盾双方简单理解为好不好、优点与缺点。60.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6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但不能由此认为矛盾越多越好。62.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63.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64.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基本观点是联系和发展,实质与核心是矛盾。65.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66.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67.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68.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69.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70. 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71. 主要矛盾——改造世界,解决问题: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72. 主要方面——认识世界,评价事物:主流、性质、主体73.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决定事物的性质。74.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75.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76.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77. 辩证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78.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79.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80.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8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82.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83.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84.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85.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86.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87.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88.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89. 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促进作用90. 价值观具有主体差异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但并不是说不同的人价值观一定不同。91.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前提和基础。92. 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93.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二、非选择题重点一、唯物论:1.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原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首先要服从自然,务必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2.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意识。4. 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1)原理:①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规律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注意】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消灭、改变(完善)规律等提法都是错误的。二、认识论:5. 实践的特征: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6.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促进实践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发展。方法论:①要求重视实践,立足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发现真理,检验发展真理。②要求重视认识的指导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认识,克服和抵制错误的认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7.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8.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三、辩证法:9. 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观: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具有客观性原理世界观: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①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具有多样性原理世界观: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要善于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此外,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①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10. 发展观(1)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保护新事物;又要做好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3)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 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 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 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要坚持适度原则11. 矛盾观(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原理内容: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关系,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②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方法论:①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②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2)矛盾具有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方法论:①要敢于揭露矛盾,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②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3)矛盾具有特殊性含义: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表现: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个事物区分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作用: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性质的事物区别开来。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②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事物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特殊性,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特殊——普遍——特殊)(3)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①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首先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其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4)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①看问题要抓主流,正确判断事物的性质、预测发展的方向。②看问题要全面,分清主流和支流,恰当看待和处理支流(不能忽视支流)12. 树立创新意识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原理: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辨证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方法论:要求树立创新意识。(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依据:世界是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的。内容: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3)创新的意义: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④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四、历史唯物主义:1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A.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各种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有自己的发展规律。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1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②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①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15.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促进或阻碍)①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②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③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16.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1)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2)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3)改革的作用: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17. 改革的哲学依据(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改革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断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旧观念,使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改革是一个辩证的否定的过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变革,从而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18. 人民群众原理: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9.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判断和价值选择。20.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1)特点: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体差异性;(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依据和标准:①是否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2)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判断和价值选择;②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③要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人的正当选择。21.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具有阶级性、因人而异。)(3)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4)如何实现人生价值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④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⑤把自己的价值选择和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命运和人类的幸福结合在一起。 赞 (0) 相关推荐 2021高考《生活与哲学》实用原理(极简版) 一:辩证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自然界 ... 备战宝典 2021新高考《生活与哲学》必背答题术语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网络],对作者的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如有不当,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生活与哲学部分的主观题,设问今年大概率仍然为小角度切入,要求逻辑思路连贯,表达准确. 唯物论 1.意识的能动作用 ... 《哲学与生活》主要原理归纳 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 [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个组成部分](一-三十) Ⅰ 辩证唯物论(一-七)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辨证唯物论)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辨证唯 ... 2020~2021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专项冲刺训练(数学) 2020~2021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专项冲刺训练(数学) 【2021最新试题】试题2:广东省深圳市2020—2021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宋祁<玉楼春>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 ... 陈振林第51篇小作进入中考、高考相关试卷:小说《饺子》进入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陈振林文字 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 ... 北京一零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一语文(含答案) 北京一零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 一 语 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在答题纸上准确填写班级名称.姓名.学号.3.试 ... 山东省济南市2021年1月高二期末考试 说明:广州中学地理组为本公众号曾用名.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物理 资源链接[期末考试]2020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复习题[期末考试]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 知识清单[期末考试]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期末考试]2019-2020八年级物理下册期 ... 2021年高考(140)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接受美学诞生之前,通常只是从艺术品 ... 2021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七月期末考试下学期(山西省高一期末考) 下面跟随向学霸进军看详细内容. 2021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七月期末考试下学期(山东省高一下期末考) 下面跟随向学霸进军看2021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七月期末考试下学期(山东省高一下期末考)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