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联选萃:刚健

本讲主题为“刚健”,开篇先看于右任(1879-1964)先生一副:

周行而不怠,冲气以为和。

《易经》上有这样两句话: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行而不怠”,就是宇宙中各个天体按照相对稳定的轨道、时刻不停地运转,就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就是“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就是“天行健”。

这种“周行而不怠”精神,就是“刚健”,君子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努力奋发,自强不息。

接着看林召棠(1786-1872)状元一副:

积健为雄自有真宰,所思不远如见道心。

“积健为雄”一词,出自唐代司空图(837-908)的《二十四诗品》之“雄浑”。原文为: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积健为雄”意思和“周行而不殆”差不多,也就是无时无刻不在运行着的宇宙天体,积聚着一股势不可挡的雄浑力量。《二十四诗品》用抽象凝练的语言、描述了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其中为首的便是“雄浑”。

当我们读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读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时,胸中可能会荡起一股刚健雄浑之气。这种感觉往往只可意会、很难言传。

司空图想说明“雄浑”是什么样子,实在不得已、才落此言筌,说了一大堆不着边际的话。所以,什么是“积健为雄”,最能是自己慢慢品味了。

“自有真宰”,可以参见《菜根谭》里的一则:

操存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应用要有圆机,无圆机则触物有碍,何以成旋乾转坤之经纶!

这里的“真宰”,似乎是一往无前、百折不挠、刚建雄浑的意志力。当下举国倡导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也正是如此。

下面看祁隽藻(1793-1866)相国一副:

妙几其微离形得似,是有真宰积健为雄。

这里的下联,同上面的上联一样。

那上联“妙几其微离形得似”,是什么意思呢?大家可以参考《列子》中九方皋相马的一段: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其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

对曰:"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视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大家看,这里伯乐给秦穆公推荐的相马高手九方皋,“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根本没有注意到马的性别和颜色,而只是从本质上判断、是否有日行千里的能力。这就是“离形得似”。

那九方皋是怎么看出来的呢?这就是“妙几其微”,“得其精而忘其粗”,一般人看不出来的隐秘细微之处,人家九方皋不用X光、通过观察表面的点点滴滴就能推知出来。

蔡桓公嘲笑扁鹊“医之好治不病之人以为功!”,结果身死而贻笑天下。古人云:见微善知著,举一能反三,察己可知人,这些都高人的智慧呀。

接着看姚元之(1773-1852)先生一副:

立定脚跟竖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

“立定脚跟竖起脊”,就是铮铮铁骨,就是堂堂正正大写的人,就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西方文艺复兴之后,人文主义勃兴,曾经光芒万丈的神逐渐淡出,大写的人从此站了起来。但人们总有一个疑问:离开了上帝,人有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吗?关于这个问题,且看李筠先生是如何说的(摘自“得到APP”李筠《西方史纲50讲》):

上帝退场,大写的人站起来了,但是,人离开了上帝还能认识真理吗?

答案必须是肯定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不仅意味着人走不出中世纪,更意味着上帝退场后,人间将是一片混乱,人将会万劫不复,文明在最根本的层次上就成立不了了。

康德的办法是:我们之所以能够认识世界,而且认识得对,而且对成一样的,是因为我们所有人共享了先天综合判断。

在这里我给你打一个通俗的比方,先天综合判断相当于我们每个人心里装了一把或者一套尺子,所有的尺子规格完全一样,所以,我们每个人量出来的结果都一样,这就保证了人不仅有能力认识真理,而且保证不同的人认识到的真理是可以沟通、可以共享的。

康德讲了好多这种尺子,有时间、空间、因果等等,保证了人在离开上帝之后仍然可以找到真理。

接着再看于右任先生一副:

立脚怕随流俗转,高怀犹有故人知。

“立脚怕随流俗转”,也是讲要立定脚跟,不要随波逐流。这一句要是改成“立脚随流俗转”,或许更显“刚健”吧。

伊秉绶(1754-1815)先生也有这样一副:

立脚怕随流俗转,居心学到古人难。

上联完全相同。下联也有刚健之意——古人曾经达到的高度,我也要排除万难、努力做到啊。

下面再看于右任先生一副:

养气不动真豪杰,居心无物转光明。

“养气不动真豪杰”,就是“立脚不随流俗转”嘛。

“居心无物转光明”,大约可理解为“心底无私天地宽”。

接着是当代书法大师周慧珺先生一副:

青山有雪谙松性,碧落无云称鹤心。

看到“青山有雪谙松性”,是不是想起了陈毅元帅的诗: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碧落无云称鹤心”也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嘛。

下面再看于右任先生一副:

说剑增慷慨,琢玉思坚贞。

“剑”可“慷慨”,“玉”有“坚贞”,古代贵族十分看重佩剑佩玉,正是这个意思。

最后看孙蒙超先生一副:

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材。

据说这一副乃左宗棠(1812-1885)所撰。左宗棠年届不惑,功名也才只是个举人,虽然自诩“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但总归看不见出头之日,憋屈得难受。怎么办呢?自己给自己打打气吧: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能受天磨真铁汉”,正是这个意思。

说到“不遭人忌是庸材”,且看梁启超(1873-1929)在《李鸿章传》的开篇,是怎么说的: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 曰: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

曰:有人于此,誉之者千万,而毁之者亦千万;誉之者达其极点,毁之者亦达其极点;今之所毁,适足与前之所誉相消,他之所誉,亦足与此之所毁相偿;若此者何如人乎?曰是可谓非常人矣。其为非常之奸雄与为非常之豪杰姑勿论,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寻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烛照而雌黄之者也。知此义者,可以读我之“李鸿章”。


附:刚健联语清单

周行而不怠,冲气以为和(于右任)
积健为雄自有真宰,所思不远如见道心(林召棠
妙几其微离形得似,是有真宰积健为雄(祁隽藻
立定脚跟竖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姚元之)
立脚怕随流俗转,高怀犹有故人知(于右任)
立脚怕随流俗转,居心学到古人难(伊秉绶)
养气不动真豪杰,居心无物转光明(于右任)
青山有雪谙松性,碧落无云称鹤心(周慧珺)
说剑增慷慨,琢玉思坚贞(于右任)
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材(孙蒙超)
(0)

相关推荐

  • 徐悲鸿最著名的油画《九方皋》,1.02亿元!

    徐悲鸿 九方皋 成交价10235万元 <九方皋>,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一幅以相马为题材的油画. 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家.九方皋曾受伯乐推荐,为秦穆公相马三个月.他相马看重内在精华,不求表面,注重 ...

  • 病中偶寄

    病中偶寄 文/丁辉 前年的春节是在医院过的,今年的春节又是在医院过的,让人禁不住就会去想,明年的春节将会在哪一个医院过.过年生病难道也如同逢年过节给情人.领导送礼,属"前例既开,欲罢不能&q ...

  • 事物的本质是由其内因决定

    3.秦穆公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秦穆公之命外出寻找千里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的人回报说是匹黑母马.穆公不悦, ...

  • 书房联选萃:知交(上)

    知交也就是朋友.从文字起源上讲,"朋"好像是连起来的两串玉,"友"好像是两只手,合起来大约就是"一块相处"."互相帮助" ...

  • 书房联选萃:知交(下)

    知心朋友总是难得,旧王孙溥儒(1896-1963)曾有一联感叹此事:天下几人堪供语!世间何物可耽情!溥先生是恭亲王奕訢的孙子,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兄,出身高,学问也深,一般人很难看上眼,找个知心朋友也真是 ...

  • 书房联选萃:寄托(上)

    漫漫人生,总得有点爱好来寄托身心.唐代大画家张彦远(815-907)曾有一段话讲自己: "鸠集遗失,鉴玩整理,昼夜精勤,每获一卷,遇一画,毕孜孜葺缀,竟日宝玩,可致者必货敝衣,减粮食.妻子童 ...

  • 书房联选萃:寄托(中)

    除了写诗做文章,琴棋书画也是中国文人寄托身心的广阔天地.且看看文人们在这广阔天地之间,是如何大有作为的. 先看看钱南园(1740-1795)先生这一副: 鸟总知春烂漫,山为助笔精神. 巍巍青山激荡着胸 ...

  • 书房联选萃:寄托(下)

    除了诗文书画,中国文人还有更为丰富的情趣寄托.先看袁世凯袁大总统二公子袁克文(1889-1931)的一副:诗酒情能寄,烟波梦所迟.意思大概是:佳句美酒寄托着我的满腔深情,苍烟清波更是我的梦中故乡.热爱 ...

  • 书房联选萃:敬谨(上)

    "敬"指的是"严肃认真","谨"指的是"小心谨慎"."敬"与"谨"相比,&quo ...

  • 书房联选萃:惬意

    人生中总有那么一些刹那时光,让人感觉特别痛快.特别舒服,其或浓烈,或幽淡,既是真实感受,又难具体形容.这里姑且称之为"惬意"吧.先看一副张伯英(1871-1949)先生的: 赏心于 ...

  • 书房联选萃:治学

    要治学,先得"立乎其大者",也就是得有个目的.这个目的可以"从吾所好",但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时代问题.把自己的爱好与时代使命结合起来,全身心投入到人类进步的大潮中 ...

  • 书房联选萃:动心

    记得先前曾见过这样一副对联:何物动情,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当时正在上大学,觉得这副写得真好,既有闲情雅致,又有壮志雄心.但后来看一则讲科举的资料,这才明白作者根本不是为杏花与桂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