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四十年前的同学相聚

(从前没有毕业合影。四十年后合影。)

四十年的光阴,是长还是短?

四十年前,是1976年。那一年,我15实岁,我的同学大多比我大两岁。四十年后,女同学都已退休,男同学还有几年也都退休了。

我上学比较早,是在福山乡下上的小学和初中。小学,从福山中心小学,到田山小学,又到福山市镇小学。初中,是福山中学。上中学时,只有十二岁。1974年初中毕业,后来就到常熟城里去上高中了。

说起从前,在常熟乡下,对常熟城里的向往,那真是一种景仰,大约如同北京周边人对首都的景仰。去常熟城里读书,是一件多么欣慰多么快乐的事!

到城里上学,就到了江苏省常熟中学。我进的是高一7班。

我们班主任是徐振达老师,那时三十岁左右,长得帅气,教体育的。语文老师是潘育顺老师,瞧,潘老师名字就起得好,是“育人”的,而且育人很“顺利”,教学一流;潘老师长得美,会穿碎花的确凉衬衫,那时“的确凉”布是刚起的时尚,我觉得那美衬衫衬得老师格外优雅。数学老师是浦老师,一个白发的宽厚老者,一直笑哈哈的。

我到了高一7班,因为讲惯乡下土话,与城里话有稍许差别,又因没有熟悉的同学,所以,有点害羞和自卑,不太合群。当时长得有点高,跟也有点高的林梅君成了同桌。林同学很美的,说话声音好听,我有时放学还跟她走一段路。那时,发现同学都有固定的伴,三个,两个,很固定,圈子还紧密,别人轻易不进入。女同学勾肩搭背走在路上,碰见结伴走的两个同学,便特雅致地说:“两位好!”

  那个时候,学习也是学习的,但学工学农的时间比较多。学校还倡导为农业积肥,号召大家把家里烧过的煤碳灰收集了,用大竹篮拎到学校去。那时候,上学都是走路(没有自行车一说,学生买不起的),大家便各各拎了一篮煤灰走在大街上,成为一道景观。而我,刚来城里,先住的招待所,吃的食堂,哪里来煤灰?我没有煤灰去积肥,一个驻学校的工宣队女同志一脸严峻,质问我:“你为什么不积肥?!”我无言以对,只是不说话。

(每天上学,会看到街边的言子墓。)

  我在福山上初中时,成绩还不错,老师给我写的到城里读书的介绍信,一定把我写得太好。高中班主任徐老师便一定要给我个小干部当当,这个小干部就是图书管理员。但我因自卑到极,想图书管理员这职位要跟人打交道,我怎么可能做好呢,便坚决推辞。弄得老师很不高兴。

  高一7班,叫“红”“虹”的人特别多。有唐红,王红,刘红,还有顾虹,还有归虹亚。顾虹是从三中过来的,也跟班里人不太熟。还有方玉英,初中好像也不是省中的。从前不是省中的孤独人有时会聊一聊。感觉那时班里的女同学就是长得白而美。我们班的男女同学都不讲话,界线很清,男生有个足球队,很厉害,因为班主任是体育老师,所以把县里少体校的足球队放在这个班了,他们有统一的服装,很帅气。我们的班长叫刘骏,那时老实厚道,足球队的小子坐在他后面,会偷偷在他后背贴纸条。

  不知在高一的上学期还是下学期,我不知怎么得了胸膜炎,还住院了,就休息了一个多月。后来高一就结束了。

  到了高二,忽然间要分班了。那时有个“向阳院”的说法,似乎是源自一部小说叫《向阳院》。大致的意思是,学生,新的一代,成长很重要,是站在革命路线一边还是不革命路线一边,是一个大问题。有一个好的教育渠道,是学校和居委会一起来管,这样“同抓共建”(大约这个意思)可以管得更好。于是省中高一时十个班级,重新打乱来分班了。按照街道居委会来分,同年级凡是一个居委会的同学分在一个班里。(如今听来是不是有些滑稽?)好,我住在南泾堂,我们那一块还有西泾岸,南市里,还有再往西边的一块,住这些地方的人都分在一个班里。很巧,我仍然是高二7班,老师也仍是那几位。

  高二7班,因为同学住得近,来往就多些了。我就跟菊芬、建芬、小平,小怡等同学一起上学,在人家门口等来等去的。等齐了人,就勾肩搭背,在台硌路的小巷子里迤逦而去了。

(1976年,团员合影。)

(40年后,与上图对比,又拍了一张。)

  这时是1975年了。对学习文化知识的记忆几乎是没有的。只记得上课做小动作,用毛线做毛毛球,带了钩针课间“扎花”。数理化我学得很差,记得物理老师是孙坤保老师,他说起话来很有厉害,带有机锋,有一回,他听见课间有同学背后喊他“孙gali”,大动肝火,说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在高二7班,学习的记忆不多,去五七农场劳动,去棉纺二厂学工,那些记忆倒很清晰。去农场割麦子,挑肥料,去工厂纺纱,接线头,团支部的团员还在冬天的清早去清管所拿了工具扫街……

因为那个特殊的时代,我们同学都没怎么学到文化知识(1966年上小学,1976年高中毕业)。想起来有很多遗憾。

但是,我们是一个集体,有集体的记忆,有共同的青涩时光,有同一个教室学习的不解之缘,有一份虽然若即若离但依然存在的情谊,有一份心底深深的怀念。

我们在四十年后,相聚了!

(我和潘老师。潘老师不仅是我老师,还是我刚工作三年里的师傅。)

下面是两张对比照。

第一张大约是1984年拍的。后一张是现在拍的。

最后,感谢我们班的两位班长和其他热心的同学,是他们的努力,几乎找全了所有同学,促成了聚会,并使聚会圆满成功。祝愿我们所有老师同学身体健康,快乐永远!

(0)

相关推荐

  • 心声|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初一女孩《我的新生活 》

    去篇末写留言,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我的新生活        9月1日是一个新的开端,新的起点,新的一天,我们已经告别童年,走向青春,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走进了初一的生活.         轻松愉快的小学生 ...

  • 昨日记||我们都在努力地老去(兼致老领导)

    笔记时间:2019年5月28日 笔记地点:通城县城 作者微信:Yxdniaoer 欢迎点击阅读作者往年今日 1.前年今日:昨日记|| 家居生活的诗意会不会落后人工智能的诗意啊 2.去年今日:好鸟乱鸣| ...

  • 卢强:振刚你在他乡还好吗?

    振刚姓武,住在北杨村井把湾,他是我初中的同学. 同学三年,很少有人叫他的名字,都叫他的外号:崖鸡,这是我升到初中进班时,听到同学们都这样叫他,他却不恼不怒,笑嘻地照应不误.他小时身体圆圆胖胖,还留了发 ...

  • 朱紫琳《余晖中的初一》 指导教师:艾娜

      余晖中的初一   雨花台中学初一(4)班 朱紫琳 大雁南飞,秋天飘然莅临人间,我也随着同学的脚步,踏入了初中的校园. 初入校园,便是迎风招展的国旗和一座庄严的主楼.教学楼在树木的簇拥当中,鹤立鸡群 ...

  • 衡中老师:初一下册生物每章节思维导图 重点知识,假期预习必备

    初一是初中基础阶段,很多同学上了初中成绩就会出现阶段性的下滑,其实不是孩子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初中的学习模式和进度都不一样,大多数同学都还停留在小学,还没有适应初中的环境.加上新增了很多科目,很多同学 ...

  • 【杂乱的文】我想写他的一生(二十五)

    他的童年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结束了.一至四年级是在村里的小学度过的,五.六年级则是在乡里的小学度过的.一洼池塘,几间窑洞,琅琅书声,冬去春来,岁月往复.对于他来说,那是一段自然生长式的成长史.直到去乡里小 ...

  • 想的都是你,你可知?

    小学毕业,我会去到哪里读初中,只从阿妈走后,我整天都在打游戏,很别人打架,经常弄伤自己,喜欢听歌,喜欢看星星,电视里的人都说,人死后,就会变成这天空中的星星,我每天晚上都会找阿妈,是不是很傻,白天呢, ...

  • 少年,为梦奔跑---张翊航

    经过了一个暑假的我,已经从小学生蜕变成为现在的初中生.而小学和初中完全是两个概念,一个是什么都要老师管着,一个是已经可以自主学习,基本不用老师管. 在步入校门的那一刻,我不禁想起了第一次来到这个学校, ...

  • 昨日记||到新单位报到

    笔记时间:2019年8月28日 农历:己亥年七月廿八 星期:三,工作日 笔记地点:通城县城 作者微信:Yxdniaoer 图片选自网络 全文5节,约2300字.有删节. 01 今天是一个仪式感很强的日 ...

  • 常熟古镇系列图文索引(完整版)

    <常熟古镇--支塘> 常熟古镇--支塘(16)--古榉树.张士诚土城 常熟古镇--支塘(15)--中兴桥 常熟古镇--支塘(14)--虹桥 常熟古镇--支塘(13) 常熟古镇--支塘(12 ...

  • 往事如烟系列文章索引2.0

    原创 cslidi 常熟记忆 今天 往事如歌  --原西门大街156号老宅记忆 阎王弄口(定稿,不改了!) 老章小章--追忆我的章军兄弟 桂花飘香忆石梅 石梅小学桂花亭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新华书店(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