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自知”是一种清醒、一种智慧,但多数人并无自知的能力
一间寺庙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积极主动地跑到方丈面前,殷勤诚恳地说:“我初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请前辈指教。”方丈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你先认识一下寺里的众僧吧。”
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下边该干什么呢?”方丈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说:“肯定还有遗漏,在接着去了解,去认识吧。”
三天过去了,小和尚再次来见方丈说:“寺里的所有僧侣我都认识了,我想有事做。”方丈微微一笑:“还有一人,你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
小和尚疑惑地走出方丈的禅房,一个人一个人地询问着,一间屋一间屋地寻找着。在阳光里,在月光下,他一遍遍地琢磨,一遍遍地寻思着……不知过了多少天,一头雾水的小和尚在一口水井里忽然看到自己的身影,他豁然顿悟。
“天真的小和尚用了三天去认识别人,却用了更长时间去醒悟、去认识自己。”
在这个快餐式文化的时代,有多少人像小和尚一样急于了解他人而忽略了自己,总是在他人的身上去寻找自己生活的意义,从而亲手为自己打造了一副思维的枷锁,变成了他人思维的附属品,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由。由于不认识“自我”做了许多可悲而又愚蠢的事,由于不认识“自我”总是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了解他人身上,从而没有考虑或忽略了自己多久没有关注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因此真正的人生从认识“自我”开始。
人最真实的东西就是自我
什么是“自我”?自我就是人最真实的东西。它包括情感、理想、人性中的光明与黑暗、崇高与卑劣等全部思想。自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人的一生,无论主动或被动、清醒或模糊,都是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也是对自己的心理体验。自我意识包括期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在对自己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一生有什么规划。
使我记忆犹新的是在《格林》美剧中的一句话:“人生是测量一个人灵魂深度的刻度。”使我不禁思考,人生是否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找回自我的过程?在我看来,人是最奇妙的,因为拥有着无穷大的潜能,只有不断认识自我、挖掘自我、才能使自己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使我的“灵魂深度”得以提升。
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查的人生没有价值。”人只有认识了自我,才能征服自己,要知道懂得征服自己是一种清醒,善于征服自己是一种智慧。征服自己,改造主观世界,不仅能够促使自我的修炼和完善,还能促进自我的提高和升华,使人真正走向成熟,获得内在的潜能,从而“脱胎换骨”获得属于你的人生。
通过“乔韩窗口”认识自我
美国心理学家Jone和Hary提出的关于人自我认识的窗口理论,被称为“乔韩窗口”理论。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个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和错误,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也更客观。
公开的自我:“当局者清,旁观者清”说的就是“公开的自我”,也就是自己了解,他人也了解。比如,我们的性别、年龄、长相等等可以对外的信息。“公开的自我”取决于你的开放程度、个性是内向还是外向、人际交往的广度等等。“公开的自我”是有关自我最基本的信息,同时也是自己和他人了解自我、评价自我的基本依据。
盲目的自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指“盲目的自我”。“盲目的自我”一般自己察觉不到,除非别人告诉你。盲目点可以是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由于自己不知道,当他人告诉你时,你可能惊讶、怀疑、辩解,认为那不是你。一般来说,喜欢内省的人盲目的自我较少,如果你不是一个喜欢内省的人,那么你就要用心聆听,重视他人对你的意见。
秘密的自我:自己了解,但他人觉察不到。也就是你的个人隐私、个人秘密、缺点、痛苦、欲望等等,都可以成为“秘密的自我”的内容。有的人为了保护自己,适当地隐藏自己是正常的,但如果隐藏得太多,就会将自己封闭起来,长期这样自我就会受到压抑,甚至造成人格的扭曲。
未知的自我:通常来说,未知的我也被叫做“潜在的我”,而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层面,隐藏在海水下面有无限能量的巨大冰山,也属于未知的我的层面。“未知的自我”是我们知之甚少同时也是最值得挖掘的领域,通俗来讲就是你的潜能,所以我们应尝试去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发现自我,超越自我,从而提高“灵魂的深度”。
那么如何认识自我呢?认识自我的渠道主要有3种:
①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认识自己
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别人身上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聪明而善于思考的人能从与他人的关系中用心向别人学习,获得宝贵的经验,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理解、去实行,并获得属于自己的个人感悟。其次,以他人为镜是危险的,因为如果一个人总是拿别人当镜子,那么那个真实的自我就会逐渐消失,难以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所以,要懂得什么时候要虚心学习他人的可取之处,什么时候要勇敢地坚定自我。
②从“我”与事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从“我”与事的关系中认识自己,简单来说就是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有些人总是害怕失败,认为失败就意味着自己是错的。其实,无论你怎样选择都可能是错的,或者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无论怎么选都是对的。因为你只能依据当前的信息做判断,而不可能依据未来的信息做决定。未来是未知的,我们只是做了当时当日情况下最优的选择。如果仅仅是因为失败就责备起当时已经竭尽全力做出最佳选择的自己,是不是不公平?那时的你是无辜的,你之所以改变选择,也是因为掌握的信息发生了变化。拥有智慧的人总是乐于在失败中发掘出比以往更有价值的东西,并以失败为基础来实现创造性行为。所以,做事的真正意义是从做事中吸取经验,以此来实现自我的体现与提升。
③从“我”与自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从“我”与自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看似容易,其实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去试着认识自己:
第一,自己眼中的我。个人眼中观察到的客观的我,包括身体、容貌、性别、年龄、职业、性格、气质、能力等。
第二,别人眼中的我(个人视角)。在与他人交往时,从别人对你的态度、情感反映而感觉到的我。不同关系的人,不同类型的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是不同的,它是个人从多数人对自己的反映中归纳的认识。
第三,自己心中的我,也指自己对自己的期待,理想中的我。
通过自己眼中的我、别人眼中的我、自己心中的我这三个“我”的比较分析来全面认识自己,进而完善自己。
哲人说:“诚实地向自己展开自己,这是人生一道优美的风景线。”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称之为“贵”,可见人是多么不容易自知,把自知称之为“明”,可见自知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然而,现时代多少人并无自知的能力,一味追求外物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去注意自己,并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丧失自我,是现代人痛苦的根源,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独特性,丧失了对自我生活的理解,那就意味着他对这个社会来说可有可无,谁都可以代替他,而这也证实了一句话“当没有人主宰你的灵魂时,灵魂就会盲从别人。”生命的可贵之处在于做自己,走自己的路。如果你想取悦一个人或成为某个人思维的附属品,那么你将会失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