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同音字作文训练,一箭双双雕
训练作文从小处入手,小到一个字、两个字,比如:带和戴。音相同,字不同,意思便有差别,甚至差得十万八千里。“王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哟”,“王老先生有快递,咿呀咿呀哟”,“块地”和“快递”还真不一样吧?!
作文课上,将“带”“戴”抛给学生,请他们设计一下,在什么情况下会错用这两个字。他们想到了“戴红领巾”,这与他们的校园生活接近。当“戴红领巾”变成“带红领巾”,故事就发生了。班长想表达的意思是“戴”,偏写成了“带”,同学真的“带”着红领巾来上课了,与班长产生的误会——这个误会是故事中的一个看点,想要解决它,可以加入一个新的角色,老师,这是写作技法。老师调解了误会,班长也知道了自己的错误,由此引出点题,小错误会有大麻烦,要认真写好每一个字。一篇作文就构思完成了。这还只是一个大概,每个学生在写的时候,又肯定是不一样的,结构、语言上都是有差别的。
既然是训练作文,能做到一箭双双雕是再好不过了,这才事半功倍嘛。上面一段中讲到的双雕是:带和戴的异同和用处;由一个字引发故事,如何制造故事情节上的矛盾与解决矛盾(加入新元素)。接下来我想讲的是,在这篇作文中,可以加入通知的写法。那就一箭三雕了。通知、日记、信件、请假条、邀请函等一类应用文体,可以将它设置在记叙文中,也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式。
另外,前面讨论的是“带和戴”的故事发生在小学校园里,可不可以发生在建筑工地上呢,可不可以发生在乡村里的食品批发部呢?都是可以的,地点发生了变化,人物也随之变化,事件也相应变化,尽管在本质上还是同一个梗,但故事又将会怎样的不同哪。同样一个素材,将它放在不同环境,便演绎出不同故事,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作文训练方法。
下面附两篇学生作文,可以看看相同点、不同点,便能知觉写作训练梯度上的层次与不同要求。
《带和戴之间的笑话》
文/石朝文
通知
各位同学:
明天有领导来我们学校参观,请带上红领巾、穿上干净的校服。明天要是有人没有带上红领巾、穿上干净的校服,我就让他站在校门口一天都不能进教室!
班长
11月26日
班长快要放学的时候在黑板上写下了上面这个通知。
第二天早上,老师让班长在学校门口查我们班有谁没戴红领巾、有谁没穿干净的校服。班长就站在校门口检查,嘴里一直在说:“好,你可以进去了。好,你可以进去了……”一直说了40次,但在第41名同学那里却是这样说的:“你怎么没戴红领巾呀?”
“我带了呀!班长!”同学郁闷地说道。
“你根本就没戴红领巾,你看你衣领下面哪有红领巾?”班长生气地说道。
同学说:“你不是说只要带上红领巾就可以吗?又没说要戴在衣领下面!”
他们两个你一言我一语,一直吵到上课铃响都还没完。老师一看班长和一位同学还没有进来,就走到学校门口一看,他们正吵得厉害呢!老师问他们两个:“你们两个为什么要吵架呀?”
“老师,他没有戴红领巾!”班长说。
同学也说:“班长只说带红领巾,又没要戴在衣领下面。”
“好!我们去教室里看一下,黑板上写的是哪个dai。”老师说道。
到了教室,班长一看黑板上写得是带东西的带,连忙道歉:“对不起同学,错怪你了,是我写错了。”
“没事,以后你不要再写错字就可以了……”
我看见了这一场事,让我明白了“带”和“戴”之间的差别。不能写错别字,写错别字会引出笑话的。
《一个字引起的麻烦》
文/丁一鸣
早晨,我急急忙忙地背着书包向学校跑去。
在校门口,我远远就听到有人在叫我的名字:“小红,小红!”我寻声望去,原来是班长三毛啊!
当我刚要跨进校门,就被班长三毛拦住了。三毛严肃地说:“我昨天明明在黑板上写得一清二楚的呀,今天的通知!”然后三毛又一字不落地给我说了一遍:
通 知
各位同学:
明天有领导来我们学校参观,请带上红领巾……
班长
11月26日
三毛还没说完呢,我就从红色的外套口袋里拿出鲜艳的红领巾,还在三毛面前晃了晃。三毛又严肃地说:“我在通知上说的是让你们把红领巾挂在脖子上!”
“你昨天说的是让我们带上红领巾,我带上了呀!”我说。
“我让你们挂在脖子上!”
“那就是你写错字了!”我生气地回答!
“我的字才没写错呢!”三毛也生气地说!
“要怪就怪你!”我说!
“才不怪我呢,应该怪你阅读能力差!”三毛说。
说着说着,我俩就打起来了。
过了一会儿,老师来了,老师走到我们身边,亲切地说:“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三毛可怜巴巴地说:“我明明在黑板上写得清清楚楚,让同学们戴好红领巾的!”我也可怜巴巴地说:“老师,是他写了错别字的,他还怪我阅读能力差!”老师又说:“那我们回教室看看吧!”我们大步流星地走回了班级,一看,真的是三毛写了错别字呀!老师把他的错误改了过来,写上了正确的“戴”。
三毛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是我错怪你了!”
我说:“没关系!”
就这样我们又和好了!
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引起了一个大麻烦,所以我们不要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