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1+X联读”指向写作,以课文《猎人海力布》为例

前几天,我做了一条推文,与《小学语文“1+X”联读》有关。

【链接】小学语文“1+X”联读,让语文更有料

特级教师曹鸿飞主编的这套书,当然不错,它与统编版语文课本配套,每一个年级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几篇相关的联读文章,每一个单元都有相关的整本书联读推荐。小学生学习课文之余,捧起《小学语文“1+X”联读》散开去读一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我将这套书推荐给大家,但是呢,我更希望大家在阅读中能够领会但“1+X联读”这个理念,并去实践。

当时我说,我还怀有一个希望——在阅读的时候,能够留一份力,将阅读指向写作。

于是就有朋友来问:“1+X联读”怎么指向写作呢?

所以,今天,我就以为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课文《猎人海力布》为例,做一个“1+X联读”指向写作的示范。

在曹鸿飞主编的《小学语文“1+X”联读》中,第9课《猎人海力布》的联读文章有两篇,一是藏族民间故事《懂禽言兽语的牧童》,一是壮族民间故事《石良》。《石良》也是一个故事类型,此处不作展开,不然说来话长。

藏族民间故事《懂禽言兽语的牧童》,它与《猎人海力布》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我所指的是在写作上。

今天的分析,除了《猎人海力布》与《懂禽言兽语的牧童》,我会在两者之间加入一篇日本的民间故事,叫《神仙耳》。

所以,我的“1+X”就出来了。

这“1”指课文《猎人海力布》。

这“X”指民间故事《懂禽言兽语的牧童》与《神仙耳》。

这三篇故事,刚好构成一个梯度。比较它们,我们既可以看到民间编故事的方法,也可以看到不同故事之间的相关性。或者说,相同的编故事的方法,使用到不同的故事当中,因为使用的比例不一样,所以故事最终的呈现也不一样。方法可以不断组合,因为组合形式多种多样,所以故事千变万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

我从《猎人海力布》开始,它的故事情节大致可以分这5部分:

1救动物(帮神仙)→2动物(神仙)报恩→3拥有奇异功能(宝石)→4破了规矩→5遭到惩罚

我以前讲过,《猎人海力布》里边,最值得学习的一个写作方法是“设定规则,规则是让故事人物来破坏的”。

“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僵硬的石头。”——这便是规则。当海力布得到宝石之后,他变成石头的命运已经板上钉钉了。

《神仙耳》当中,并没有规则的破坏,因为它没有设定这样的规则。

它的故事情节大致可以分这5部分:

1救动物(帮神仙)→2动物(神仙)报恩→3拥有奇异功能(神仙耳)→4救人→5得好报

与《猎人海力布》相比,前三部分是一样的,后两部分发生了变化。

在《神仙耳》当中,小伙子拥有了神仙耳,能够听懂动物说话。他听到乌鸦在说话,说王侯老爷家的千金小姐病了,很多医生都治不好。小伙子还从乌鸦那里听得了治病方法。他“把从乌鸦那儿听来的话说了一遍。王侯老爷立即吩咐家臣检查屋梁。结果正如小伙子所说,有一条蛇被困在屋梁上,跑不出去,快要饿死了。人们把蛇从屋梁上弄下来,喂它吃了些东西。独生女儿的病很快就好了。小伙子成了王侯老爷的女婿。”

故事如此发展,小伙子用奇异功能去救人,然后好心得好报,从此“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海力布也是用奇异功能去就人,还救了大大小小、老老少少一村子,但“好报”呢?化成石头,万古流芳,“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这就是因为《猎人海力布》在之前设下了规则。

再来看藏族民间故事《懂禽言兽语的牧童》

牧童放羊,每天喂一只兔子吃糌粑(zān bɑ)。

喂了100天,兔子忽然变成了一个白头发白胡须白衣服的老头。他原是个天神,不幸被恶魔下了咒,变成了兔子。牧童喂了他100天糌粑,刚好帮他破去了魔咒。

为了感谢牧童,天神说:“你想要什么宝物呢?”

牧童说:“你能教我听懂飞禽走兽的语言吗?”

白胡子老头走近牧童,用帽子在牧童的两只耳朵边扇了三下,说:“你的愿望达到了,但愿你今后幸福。”

“但愿你今后幸福”,这话有两面性,能听懂飞禽走兽的语言,既能做好事,也能做坏事。这是天地不仁。

那,牧童会怎么做呢?

他睡在羊圈里,听到母羊与小羊伤心对话,主人要杀掉母羊,所以他带着母羊和小羊逃了,让两只羊自由生活去。

之后,牧童不再放牧,开始流浪。途中,他看到信使骑着母马,小马跟在后面。母马对小马说,它的马鞍里有根针,扎到它的肉里去了。

牧童叫信使停下来,一检查,果真如此。

信使觉得惊奇,硬将牧童带回王宫,要他给王子治耳疾。

他哪会治病呀。但他能够听懂禽言兽语啊,恰巧听到了两只乌鸦在对话:原来,王子耳朵里住了一窝蜘蛛,所以才病了。

听了乌鸦的话,牧童从王子耳朵里捉出了蜘蛛,治好了王子的病。

国王将半壁江山分给牧童,从此,他过上幸福的生活?不不不,他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他把自己境内的所有百姓召集起来,说:“过去,我过着穷苦的生活。现在,我还是要靠干活儿吃饭。你们回家去吧,这地方没有国王了,谁也不必再吃繁重差役的苦头了。”

《懂禽言兽语的牧童》这个故事,它的故事情节大致可以分这4部分:

1救动物(帮神仙)→2动物(神仙)报恩→3拥有奇异功能→4不断救人(羊、马、王子、百姓)

牧童连续用奇异功能去帮助别人(包括羊、马),这个模式可以写一个停不下来的故事,就像《西游记》历经81难,牧童也可救人81回,乃至N回。

与《猎人海力布》和《神仙耳》相比,牧童没有得到宝物,而是天神让他开了窍,可能是打通任督二脉了吧。

将《猎人海力布》和《神仙耳》《懂禽言兽语的牧童》放一起联读,我们可以从故事情节上得到写故事的方法:同样是“1救动物(帮神仙)→2动物(神仙)报恩→3拥有奇异功能”,因故事人物不一样,动物(神仙)不一样,获得奇异功能的道具不一样、限制不一样,故事也大不一样。

至于故事的后半段,受因果关系的限制,故事人物或走向悲痛,或走向幸福,或一直保持穷苦,也有不少变化。

如果我们想写这个类型的故事,只要照着这个模式,也能写出新故事。

民间故事是研究历史、民俗的好材料,这几个故事中,还能读出其他东西来,这也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对小学生来说,也没什么必要。

再说明一下,以上分析:

这“1”指课文《猎人海力布》。

这“X”指民间故事《懂禽言兽语的牧童》与《神仙耳》。

其实,这个“X”当中,还能放进不少资料。

比如:《一千零一夜》之《农夫、黄牛和毛驴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农夫,他有许多钱财和牲口。他家住在农村,与妻子和几个孩子在一起过活。安拉赐给了他懂得鸟兽语言的本领……”

比如:孔子的弟子及女婿公冶长懂得鸟语,有民间故事《懂鸟语的公冶长》。

印象中,印度尼西亚的民间故事《商人和他的妻子》也是这样的,一下子找不到,就算了。

请加QQ群258952919到群文件下载这几个故事材料

文件名:《猎人海力布》1+X联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