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万种的潘金莲——潘金莲的叉竿(之一)
武松杀嫂,如果要追根溯源,那么,这个原由却是潘金莲手中的那根叉竿引起的。
话说那天下午,冬已将残,天色回阳微暖。眼看着武大郞就要卖完炊饼回家来了,潘金莲就同往常一样,来到大门前收帘子。
也是合当有事,这时正好有一个人从帘子旁边走过。潘金莲拿着叉竿去叉帘子,不料一失手,那叉竿不偏不倚,正好打在了那个过路人的头巾上。
那个被叉竿打着的过路人,就是西门庆。
于是,就因了这根叉竿的缘故,便演绎出了“王婆贪贿说风情”、“淫妇药鸩武大郎”这些个精彩情节,并最终导致了武松杀嫂那血淋淋的报仇场景的发生。
而武松的人生之路,也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各位看官看到这里可能要说了,潘金莲手中那根小小的叉竿,怎么就会成了武松杀嫂的缘起呢?
这我们先要从潘金莲的心思来说起。
小说第二十四回,对潘金莲的身世,有过这样一番简单的交待。
原来,潘金莲以前是清河县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年方二十有余,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想要霸占她,潘金莲不肯依从,便跑去告诉了主人婆。于是,那个大户便怀恨在心,想好好恶心一下潘金莲,就倒陪了嫁妆,将潘金莲白白地嫁给了人称“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郞。
有些人为了标新立异,夺人眼球,就根据潘金莲不从大户淫威这一情节引申开来,称说潘金莲是个贞节烈妇,说潘金莲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反抗者。更有甚者,甚至把潘金莲说成是大胆追求个性解放,大胆追求爱情幸福的新女性。
这样的说法,是不符合小说原著的。
《水浒传》小说里的潘金莲,其实就是个水性杨花的人。
那么,小说是如何来写潘金莲的水性杨花的呢?
小说在简单介绍了潘金莲的身世之后,紧接着又写了这样一件事:“自从武大娶得那妇人之后,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们,却来他家里薅恼。”
这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为什么会来武大郞的家里骚扰呢?
小说是这样说的:“原来这妇人,见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琐,不会风流。这婆娘倒诸般好,为头的爱偷汉子。有诗为证:
金莲容貌更堪题,笑蹙春山八字眉。
若遇风流清子弟,等闲云雨便偷期。”
俗话说得好,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潘金莲之所以会允许那些个浮浪子弟来家里骚扰,之所以会对武大郞不满意,除了武大郞长得身材短矮,人物猥琐之外,武大郞“不会风流”是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对此,袁无涯本有句眉批是这样说的:“紧接出婆娘的本色来,节拍甚醒,不烦多语。”此言甚是。
于是,本性老实的武大郞就不堪其扰,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得举家从清河县搬到了阳谷县,在紫石街上租了个房子,只图躲个清静。
应该说,潘金莲嫁给武大郞,她的内心是颇为不甘的。
所以,后来潘金莲同武松聊天时,就多次这样评价过武大郞的不解风情:“奴家平生快性,看不得这般三答不回头,四答和身转的人。”“他晓的甚么!晓的这等事时,不卖炊饼了。”
我们可以这样说,潘金莲当初之所以不想从了那个大户的淫威,只是因为才二十出头的潘金莲,不想把自己的如花岁月,就这样寄托在一个半老头子的身上。潘金莲对自己的未来人生,还是心有所盼的。如果潘金莲真的从了那个大户,那么,她就不是潘金莲了。
那么,小说又是怎样来写潘金莲的美貌风情的呢?
小说借着武松的眼睛,这样描述了潘金莲的美艳妖娆。
小说写道:“武松看那妇人时,但见: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在武松的眼里,这潘金莲活脱脱就是一个天生的尤物,美貌动人,风情万种。
人生,总是充满着各种戏剧性的变数,所以,才会变得如此的曲折,如此的精彩,如此的动人心魄。
自从搬到人生地不熟的阳谷县之后,那水性杨花的潘金莲,便不得不心如止水了。每天只是待在家里,与武大郞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
那些曾经的风花雪月,此时都已化作了昨日的烟云,消散不见了。
如果生活一直这样继续,那么,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可是,生活却在这个时候,偏偏给潘金莲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因为,打虎英雄武松,就在这个时候出乎意料地出现在了她的眼前。
于是,潘金莲忽然觉得,原来自己的生活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的活法。
那么,武松的到来,给潘金莲开启了一个怎样的新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