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子儿、胰子、拢子…这些词儿只有北京人才能懂!

在咱北京,真正老北京话,一直有着

“南城音,北城音”之分。

有人说,老北京话的味道,大体上分两类,

做官的和知识分子一类,老百姓一类。

内城前者众多,外城后者为主体,

所以也就有了南北城语言的差别。

个人觉得这还真不分地儿,分阶层,

您看看《正红旗下》、《四世同堂》 里面也有好多土话,

上不了台面的(说话直,失礼之处请多包涵)

所以,在咱北京,也有不老少的词有“老话”

并不完全只是因为习惯或者口音哦,

就说这鸡子和鸡蛋吧。

小时候,还用粮票的时候,

就总听我奶奶说“拿粮票儿换点鸡子儿去”

小,不懂,以为不是鸡蛋呢,

后来一看这不就是鸡蛋吗?

干嘛非要叫鸡子儿呢?

后来看了一篇文章,终于解开了疑问,

回想以前柜台前排队的人都说买鸡子,

而柜台后面墙上贴的价格表,

也写着鸡子每斤多少钱。

后来一看,明白了,原来是太监在作祟。

“由于北京是明清两代的首都,

所以太监(老公)很多。

大家了解,太监与常人不同之处是失去了某些器官对吧

而这些在老百姓嘴里喊出“鸡”和“蛋”有点不妥,

所以太监最恨人说鸡蛋。

搁以前有太监的时候太监权势很大,

为了避太监之讳不惹事生非,

北京人只好把鸡蛋叫作鸡子,

为的是避开这个蛋字,

后来病延申到连饭菜名也不能出现鸡蛋二字。

像炒熟的鸡蛋颜色近似桂花,桂花别称木樨,

于是把肉片炒鸡蛋改称木樨肉,把鸡蛋汤改称木樨汤,

把炒鸡蛋改称摊黄菜,连南方来的皮蛋也改称松花。”

其实看到这里,有些人也嘀咕了,

那“老公”一词,是不是也不好呢。

还真是,以前大家喊觉得“洋气”,

现在喊觉得习惯了,

其实“老公”这个词在中国早就已经存在好久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也有不少北京人习惯用的词儿,

一个东西,字都不同的

像肥皂和胰子

咱北京人,也可能北方人,

打小儿一说洗个东西,家人都会说:

“用胰子好好搓搓!”

从什么时候改成的香皂忘记了,不过可能是因为

叫香皂大家伙都能听的懂,不用多解释,

其实以前猪胰脏加火碱,伴在一块加白面粉,

揉成元宵大小的白色园球,叫猪胰子。

在猪肉店卖。也有用模具做成扁园型,在百货店卖。

猪胰子洗手不皴面肤。

肥皂最早叫洋胰子,香皂叫香胰子。
中国最早的洗涤用品是肥籽和皂角,

这两个东西泡水后,滑润,可洗头洗衣洗脸。

据说还有一种“羊胰子”,回民专用

用羊油拌草木灰,做出了“羊胰子”,洗手特去油。

过去,北京有“猪胰子”和“羊胰子”两种。

梳子,我们爱叫拢子

这也是我后来才发现的,

因为有次叫别人帮我拿下“拢子”

听不懂!!还不是一次两次,后来一问,

咱们北京人特爱叫“拢子”

平时也常说:“你拢拢头,怪乱的!”

拢子梳子是一个东西,跟有把儿没把儿没关系。

现在多数人叫梳子。因为叫拢子别人真听不懂。

还有有一种齿儿特别密的叫篦子,

以前的人都不烫发,也不像现在天天洗澡洗头,

篦子可以使头发更通顺,也可以起到清洁的作用。

其实还有挺多东西,

不同地方叫法真是南辕北辙

北京叫它盖帘儿

在北京咱管它叫顶针

咱叫笤帚(笤舒发音)

改锥

荸荠

歇了虎子

中国地大物博,其实还有好多

“同物不同名”的情况真的是太多了!

其实这些名词到了今天随着人们的习惯

好多人都忘了,但是只要一听到有人提起来

会莫名的兴奋,像找到了知己一样,

如今,老北京话,也成了咱北京人熟悉难觅的乡音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