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风后遗症,别忘加上路路通

老年人中风后,往往会产生一些后遗症,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半身不遂后遗症,重者无法起床,轻者只能依靠拐杖慢慢行走。

清代明医王清任(1768-1831年)有一治疗半身不遂的著名药方——补阳还五汤。

传说清代嘉庆年间,军机大臣卢荫溥中风后半身不遂、口角流涎、语言不利、小便失禁,皇上派太医前去诊治,太医用活血祛瘀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使用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地龙等,虽然这些药均有活血化瘀通络除痹功效,但久治无效。后有人推荐当时在北京菜市口行医的王清任。王到卢府后诊脉完毕,看完太医的药方后,只说了一句,方是好方,但缺一味主药黄芪。“方无主药何谈见效,因为人体五脏功能赖气血运行。气为阳,血为阴,阴阳调和则人体正常无病。病者属中风之后遗症,多因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滞血瘀所致。该方缺黄芪,故缺乏补阳之动力药,如果重用黄芪,气行则血行,人体方可复元。”

卢荫溥听完后果断遵王清任改方,加用黄芪,三剂后,症见好转。服药半个月后,便可下床移步,又通过王清任开方调理。外加功能锻炼,顽疾逐渐康复。

后来该方取名为补阳还五汤,成为治疗半身不遂后遗症的名方。

补阳还五汤

【组成】生黄芪四两(120g),当归尾二钱(3g),赤芍一钱半(5g),地龙一钱(3g),川芎一钱(3g),红花一钱(3g),桃仁一钱(3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方解】本方所治素体气虚,不能行血,以致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却濡养,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气虚血滞,舌体失养,故语言蹇涩,口角流涎;气虚失于固摄,则小便频数,遗尿失禁;苔白,脉缓,亦为气虚佐证。综上诸症,皆由气虚血瘀所致,原书称为“因虚致瘀”。治当补气活血通络。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尾长于活血,且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是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药。

随着该方被后来医家大量用于半身不遂后遗症治疗外,有人在此方的基础上又加上了路路通一药,使治疗的效果进一步的得以增强。

路路通

性味:苦,性平。入肝、肾经。有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的作用。

主治:用于关节痹痛,麻木痉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

此方加入路路通后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路路通能通全身经络。《本草纲目拾遗》中称:“其性大能通行十二经穴,明目,除湿,舒筋络拘挛,周身痹痛,手脚及腰痛。”

实际使用时上述每剂药加入路路通5一8个,服完后药渣中再加入一些路路通用于泡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医书记载:广东乳源云门寺有一老和尚,中风住院一年多都未好转,只能借助拐杖走路。后在云门寺有缘获得补阳还五汤加路路通方剂,服药加泡脚仅一月有余即扔掉了拐杖走路。

路路通通经活络,用于中风后遗症属于气虚血瘀、络脉痹阻所致的偏瘫疗效较好。治疗中风后遗症,千万别忘了加上路路通。此外路路通也可单独用于泡脚,对于一些不太严重的经络气血瘀堵,直接使用路路通泡脚就能缓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