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口水歌怎么了?我还觉得挺喜欢。
文/如海
在《天赐的声音》上,丁太升没有放过高进:“好土啊!”
动力火车和高进合唱了经典歌曲《雨蝶》,动力火车还重新进行了编曲。歌曲没有毛病,高进也尽力了,也申辩了。但,高进没有音乐性,是被重重地打翻在地的盖棺定论。很显然,丁太升是有备而来。在竞技的音乐节目上,高进下里巴人的音乐,在大雅之堂上如过街老鼠,被丁太升之流的专业素养牛逼无情碾压,颜面扫尽,无地自容。丁并非只是计较高进的某首歌曲唱得不好,而是彻底、全盘否定高进的音乐,甚至想将其打入十八层地狱。过于强调专业的人,往往毒辣而无情,够恨。高进在《我是唱作人》上就曾如履薄冰,其实完全不应该再上《天赐的声音》,踩雷区的可怕在于,有可能被所谓的音乐性绝杀,再无翻身之日。本来还觉得高进的歌不错的大众,被专业批判一提醒,仿佛也如醍醐灌顶:原来多年来,自己都是被高进俗、烂的歌曲洗脑啊!舆论的风向似乎在划清高雅和低俗的界限,让大众迅速倒戈,对高进和他的音乐形成了同仇敌忾的抵抗。作为一个俗气的听众,我很惋惜。如果高进的歌,被彻底地诛杀,也少了另外一番风味。每每和发小们相聚KTV,推杯换盏之时,我们都必然唱起高进的《我的好兄弟》,那是多么应景和愉悦的场面啊!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试问,有多少人宁愿承受孤独?现实是,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庸俗。要知道,《我的好兄弟》、《我们不一样》在当年有多火?火的令人难以想象。大街小巷、大学校园,KTV 到夜市,都无处不被这首歌曲洗脑。烂大街的口水歌,大众如痴如醉。谁也不在意什么音乐性,朗朗上口,传唱度极高,底层人们爱不释手。有时候,音乐的激励和治愈力量,令人匪夷所思。高进穷过,深知底层人们喜欢什么,知道他们的口味,知道他们的渴望,知道他们的痛点。在迎合市场的欲望和需求方面,高进有着高超的洞察力。这和他贫寒的过去有关,他曾经太想成功,太想有钱,知道别人想要什么,他应该写什么。高进是聪明的,也是成功的。他大火之后,给家人买了别墅,生活富足起来。富有后的高进,正常情况下应该认真学习,好好转型,往音乐的更高处进阶。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在舒适区里待久了,磨平了雄心和志向,音乐的理想是什么,高进已经找不到方向。有人高雅,有人俗气,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在我看来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就像《下雪哈尔滨》,在专业人士听来,依然是高进一惯的口水歌,没有什么新意,味如嚼蜡,甚至有模仿《北京北京》的嫌疑。但对高进而言,这首歌却是他在哈尔滨真实经历的写照和回忆,他是用真情来演绎自己,足以唱哭自己的心扉之作。“我知道自己处在行业鄙视链的最低端。”高进曾在《我是唱作人》中如是说。他知道自己歌曲的音乐性不强,但已经疏懒,不想挑战更高层次的音乐了,不想再思考和拥有态度了。也或者是得意于曾经的成绩,而枉顾所谓的定位了。在铺天盖地的传唱面前,人很容易迷失掉自己。俗气,没思想的歌,但是成了爆款。高进的贡献难道小吗?市场如此,我们如此,又何必吹毛求疵呢?我们一边骂骂咧咧,说高进写那么多俗歌,一边却在KTV嚎叫唱着他的《我们不一样》,谁的错、谁的过?埋头唱自己的,写自己的,做自己最擅长的,可能才是高进最明智的选择。登上综艺的舞台,接受灵魂的拷问,最终是无情地打脸,甚至会极度地自我怀疑,实在是有害无利。人们喜欢爆款,他能制造爆款,那就继续前行。有人愿意听,有人同情和得到安慰,是俗歌还是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没有那样重要。阳春白雪往往曲高和寡,下里巴人有时候也深入人心。音乐向下的审美,在一定阶段是可悲的,也是无力挽回的。希望高进别气馁,好好继续写好口水歌。(QQ音乐里居然没有高进的《下雪哈尔滨》,我放了一首别人翻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