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朱培祯作品
最是书香能致远
朱培祯(宁夏)
白驹过隙,岁月匆匆,教书谋生,弹指已有十余年。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现在,虽以读书为人生乐趣,然一事无成亦不悔。是读书、教书给了我衣食,是读书、教书给了我乐趣,是朝气蓬勃、天真无邪的学生给了我青春与活力。每每想起自己走过的读书经历,几分辛酸,几分甜蜜,也有几分幸运和得意。如汩汩清泉,从心中流了出来。
我出生在宁夏西吉震湖之畔,七八年代的宁南农村还很穷。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一年辛辛苦苦下来,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一顿白面饺子,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我每每给儿子讲我小时候的贫穷,儿子不但不相信,甚至不屑一听,只有我痴痴的发呆。勤劳憨厚的父亲为了改变子女们下一代的生活,决定让哥和我先后去读书。说实话,直到今天,我都非常感谢我的父母,感谢父母的明理,是他们给了我读书的机会。我深深的知道那个时代,那个环境,像我一样坚持读书上完学的的孩子不多,何况家里有姊妹六个。
父亲和母亲不识字,对识字的愿望自然很强烈。那时,父亲老听收音机里新闻讲改革开放,于是有一天,赶着牛,背着犁,起早贪黑把半个梁(山)犁成了地,种上了荞麦,谷子,即解决了温饱,又积累了几个钱供我和哥读书。直到后来我和哥都参加了工作,满脸是皱纹的父亲才笑着说,他那是把中央的政策理解错了,把“改革开放”误听成“改革开荒”,还说历史上的什么“广积粮,缓称王”等典故,言外之意,他是响应党的 “号召”的。父亲说都是不识字的缘故,放在现在,怕是要做班房子了(牢房),说的我和哥眼泪汪汪的,这怎么能怪父亲了?勤劳善良的父母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唠唠叨叨,有的是勤劳,有的是朴实,有的是坚韧,是父母的言行教会了我如何面对皇天后土、日出日落、一粥一饭。这份至情至爱,令我终身难忘。
八岁那年,我要去读书了,全家人高兴的不得了,好像我已经是读书人了,已经识了几个字。母亲连夜在油灯下给我赶缝好了书包--用一尺三毛钱的花布,缝一个布袋子,再缝上背带。第二天我醒来时已经在我的头顶放着。它太漂亮了,是我至今看到的最漂亮的家当。我要去上学了,可我的书包里没有笔、没有纸、没有书、当然也没有一片馍馍。(全天的主食就是玉米棒子和煮洋芋)书包空空如也,我背上它飞奔到了学校,度过了快乐的小学生活。
初三毕了业,我到了西吉县三合中学上高中。其时,高中读书阶段,是我人生“辉煌”的阶段。暑假的时候,二哥帮我把高一的课本齐齐过了一遍,到开始时,我轻松了许多,而且知识面扩大了许多。更为幸运的是这时候,团中央向西部偏远山区分配了第二批支教的研究生。我们学校分来四个,郭胜娟是我们的英语教师,她常在闲暇之余给我们讲外面的世界。正是在这个时候,我真正有了将来做个老师的想法,回来到家乡教孩子。那时只要学校课间喇叭上一放《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时,我就暗暗给自己加油,努力!在努力!就这样,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般悄悄溜走了三年。
2000年我被录到固原师专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始三年离开父母的生活。那时正值改革开放之风吹进这座古老的偏僻城市,山城固原一派学习的景象,到处都能看到背书、习画的美术生。那时的师专很小,一座综合教学楼,两幢三层男女生宿舍楼,一个不大的餐厅,一个水泥操场。正是在这所“袖珍”般高校使我懂得了“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更有情和理”的道理,这一时期,自己在各个方面有了长足的提高,专业知识,心理素养,为人处世。直到现在我仍然怀念母校的涓涓恩情。
为了多读书,将来更好的教别人读书,我一边学习专业课程。一边利用空闲时间去学校图书馆读更多的书。正是在哪里深深地喜欢上了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作品中的山山水水,人物事迹,一样的黄土高原,一样贫瘠的土地,一样缺水的村庄,一样的追梦少年,近乎一样的地点(原西县-西吉县,黄原地区-固原地区,黄原师专-固原师专,更令惊讶的是自己如同书中的主人公一样都来自贫穷落后且严重缺水的农村),从那时,这部被誉为是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品便印在我的脑海之中,孙少平的形象一直在我的心头萦绕。《平凡的世界》正白纸黑字的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我深信只有坚持奋斗,才能过上“好光景”。那时的我除了上课大多数时间在图书馆、阅览室,我知道那里有着无尽的“宝藏”。“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就这样三年时间飞逝而过。
2004年我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土--苏堡中学(也就是现在震湖中学),在这里,娶妻生子,实现着当初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一名老师。(2013年九月调到西吉县第一小学)从自己读书到教家乡的孩子们读书,不仅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践行着父亲那句“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的俗语。学海无涯,教学相长,生活很平凡也很简单,但很丰富。我的工作是教孩子们读书,教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品书香、增知识。孔子那句“其为人也,发愤以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时刻在激励着我。我还年轻,恰逢这个伟大的时代,自己虽不能如苏轼说的“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但也要努力的去读书,以此来感恩教我读书的各个阶段的恩师,来感恩提供我读书的国家和父母。书是我一生的老师,也是我的益友,更是我的亲人,伴我成长,给我快乐,促我奋进。“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与书为伴,几多春秋!几多风雨!几多苦涩!几多幸福!读书的人生是多么的充实和快乐啊!多少辛酸和泪水都变成了甜美的梦。
【作者简介】朱培祯,男,汉族,1982年农历9月出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震湖乡立眉村。200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毕业于固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系,2004毕业于宁夏大学(自考)。现于宁夏西吉县第一小学任教。先后发表小小说《我不知如何给 “妻”写回信》;散文《震湖秋韵》,《土豆情结》,《乡关三题》;调查报告《“观赏地震遗址,保护湿地资源”-关于宁夏西吉震湖湿地保护及发展生态旅游的科技实践活动报告》获科技部二等奖、《给父亲上普法课》获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普法工作30周年征文一等奖等二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