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替孩子走过的路最后都会变成坑

看了这三个故事,也许我们就知道应该如何做父母了!

A

有个朋友告诉我,他亲戚特别苦恼,儿子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催他去找工作,他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工作,整个暑假就呆在里看看电视、睡睡觉。

每天早上,他妈妈不去给他穿衣,他就不起床。

“连穿衣这样的事都不能自理?”当时,我不相信还有这样的母亲和儿子。这位朋友说,“这是她从小惯的,她一直陪读,从幼儿班陪到大学,她把陪读兼保姆当做了自己的工作。”

B

有个女孩考进了一所名校,先后去8个社团,结果都没有一个社团要她。

她从小学到高中,一路过关斩将,成绩都是名列前茅,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没有进入社团,她一下傻了,这才发现,过去除了成绩好自己没有什么业余爱好。

这个女孩经常给有孩子的亲戚打电话发信息:“不要把成绩看得太重”“成绩不是唯一的”“除了学习,还要有兴趣爱好,要快乐”……

那些社团对她没有成见,因为学兄学姐要看你的口才、交际、特长,没有号召力、管理能力,怎么可以参与社团的管理?

这个女孩的事告诉我们,除了学习书本知识,我们还要教会孩子如何与人沟通,成为一个家庭、一个团队受欢迎的人,因为他们无论拿到什么文凭,终究要进入社会生存、发展。

C

有个女博士去公园相亲,刚坐下就因太胖裤子破了,立即要求妈妈打电话给介绍人,要求取消约会。

多次相亲失败的她哭诉道:“都怪你,妈妈,从小到大,你就知道给我弄好吃的,就知道叫我好好学习,除了读书我什么都不会,人家要找的不是博士,是女朋友,是老婆……”

“孩子,你是最棒的。”这句话成了那位妈妈的口头禅,但女儿并没有成为想要的自己。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除了就业创业以外,不管男孩女孩,他们步出校园后还要恋爱结婚组建自己的家庭,学校和家庭应该教会他们,从自理自己的生活开始,会做家务、手工、煮饭炒菜,交朋结友,更要学会给予、感恩。

那个被哈佛大学开除的学生,后来把自己的名字写进了美国历史

最高级的陪伴是亲子共成长(空港新城小学家长督学实践模式引起教育界关注)

一个来中国的美国女孩是一面镜子:我们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

全程体验师生教学,有的家长被孩子“教育”了(渝北笃信实验学校)

重读小学,家长们都笑了 | 渝北空港新城小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