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与游客只隔着一根老油条的距离?
晚上,在回程的高铁上,人少、暖和,完全就是一列开往春天的火车……大家把座椅调整了,直接拉横了睡觉。乘务员也尤其宽容,除非你把臭脚板伸到窗上。
这是特别放松的一刻——跟团旅游是紧张而疲惫的,似乎能够全身而退是非常幸运的。
中午补足瞌睡的小姑娘,引领大家玩起了游戏,一群大妈跟着她手舞足蹈地跳舞,叫人忍俊不禁。
然后,一个个逐渐睡去。
还是睡不着,痛苦在于,总在思考游客与导游,或者导游与游客的关系。
小姑娘显然精力充沛,她凑到我面前说:“我们三个是老油条,哈哈哈!”
“哪三个?”我很惊讶,一个下半年才将去上小学的小姑娘,竟然会说“老油条”,“我们”显然是包括我啊。
她连忙解释说:“叔叔,是我和两个同学,我们幼儿班的,我们在一起四年了,有人说我们是老油条。”
我一阵哈哈大笑,顿时睡意全无。
“老油条”毕竟是贬义词,小姑娘却好像在说她获得了一朵大红花或五角星,那是老师给予的奖励啊!
我顿时茅塞顿开:导游与游客之间的距离,其实就隔着一根“老油条”。
为什么这么说?如果在旅游的路上,彼此都不愉快,要么导游是“老油条”,要么游客是“老油条”。
在一个购物中心,营销人员正在卖力地讲解时,一个来自安徽的大哥不住地提醒他老婆——不要相信这些,不要上当不要上当……
但是,他老婆听得很入迷,一颦一笑都跟着营销人员的节奏在走,如痴如醉。
他不停地自言自语:太讨厌购物了。然后,他背对营销人员的讲解。
他对于购物的心情与态度,代表了很多跟团旅游的游客。
但是,游客没有办法不配合导游的——你在人家的地盘上呢。你缴的费尚不够买单程的机票+几盒方便面,几天的吃喝拉撒睡住,是谁掏的钱?
导游都挑明了,政府有补贴,还有某购物中心的老板赞助,大家买东西,导游和司机有“好处费”。
导游反正不承认自己有提成,光明正大地坦诚只有“好处费”。
关于低价团、购物团,关于游客被导游辱骂“铁公鸡”“一毛不拔的东西”,或者导游与游客的冲突等等,早已不是新闻。如今,还有人在思考导游与游客的关系,也是硕果仅存了。
显然,在这样的气氛中,拿不到丰厚“好处费”的导游不是好导游,一路“穷游”不买或很少买东西的游客,在导游眼里不是“良心游客”。
几百元就可以“双飞”,千多块就可以出国游……低价游先把游客弄到某个地方再说,把一切交给时间和导游……这是一个畸形的旅游模式。
我特别注意到,刚才提到的那位老兄,辅导老婆扛过了营销人员的游说,什么都没有买。但在接下来的一个购物中心,他和他老婆一起被一个“老板”的励志故事打动了,与另外几位游客一起,在不知道买什么东西的情况下,主动刷了几千元。
我很佩服“老板”的口才与机灵,但脚站硬了,有人吸烟,实在闷得慌,就提前出来了。
最终,他们买到的东西是否物有所值,这里不予评价。那个憨憨的“老板”演绎的套路,据说在很多城市的购物中心都在复制——故事大致是这样的:早年离家出走,如今事业有成,父亲有多个老婆更有多个儿女,正值亿万富翁的父亲选接班人任董事长,监控看着的,请大家捧个场……不会讲故事的老板不是优秀的营业员。
显然,这对夫妇是游客界的新手。
同行的有很多大妈大叔,尤其是那些大妈,她们特别配合导游,配合到主动迎合的程度。
但是,这些大妈大叔的淡定令人叹为观止。她们在排队进入购物中心前,甚至欢喜地自发唱起革命歌曲,与在自己的城市广场跳坝坝舞别无二致。一进入购物中心,在营销人员的讲解过程中,她们听得津津有味,非常务实、天衣无缝地叫好、鼓掌。
但是,她们基本不买东西。
说他们是“老油条”,似乎有点“为老不尊”的意思。这里却是对他们刮目相看的褒奖——大妈军团横扫国内外景区,看尽天下风景,只花了远不够成本的费用。
她们应该是让导游们最头痛的一群人吧?难怪导游们暗示购物无效后含沙射影、指桑骂槐。但他们充耳不闻。
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特别喜欢听导游介绍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至于食物美不美不重要——色香味俱全的东西,很容易吃到嗝食的。其实,最好吃的东西,最终还是自己生活与工作地方的饮食。
如果,导游自始至终都在围绕、暗示、威逼游客买东西,将游客与导游的关系赤裸裸地多次呈现、挑明,游客如何不一路骂骂咧咧?
虽然,旅游的本质就是从一个自己呆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去,但是,人人都需要新奇感。
导游是否可以给人新奇感?不要那么油腻?不要给人那么疲惫感!
做一个不让人讨厌的导游真的那么难吗?感觉,的确难,导游们大多在这个旅游营销模式里无法自拔——利益驱使。
交通费、食宿费等基本费用,是游客应该承担的,导游的服务价值也应该由游客分摊的,导游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导”游上,而不是体现导“购”上。如果转移到购物环节来体现,那些精明的老手游客——“老油条”(此处无贬义),比如那些大妈军团,他们就是要那样“穷游”,你奈何得了?
对于旅游行业,我是个门外汉,不知道外国旅游行业是否有低价游或购物团(希望知情人留言讨论)。
我不希望导游也成为“老油条”——比如,一上来就与游客肉麻地套近乎,或一路上就叫穷哭穷,提醒游客要多买东西他才能活下去,他们那个城市的人们才能生存。
一车几十个游客就能改变那么多的人生?这是不可能的。
这样的导游,这样的旅游营销模式心太急了。不过,只有那么几天,不急就一晃而过了。但是还要不要回头客?
本来,旅游的目的就是观光、体验和购物。能够愉快地购物,那是再好不过的。自毁长城式的低价游模式,始终要将导游和游客推到对立面上——旅游组织单位希望借低价游揽客并希望从游客购物中赚取,有的游客却借此穷游实际是在开旅游单位的油。
“老油条”们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