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评丨解构四川乐山公交车爆炸案后续炒作的舆论心理

以我个人以往经验,昨晚发生在四川乐山夹江县焉城镇的公交车爆炸事故,后续是一定会有个别媒体、营销账号进行“洗地式”渲染炒作的,即便是在当地公安、宣传已及时发布权威信源的情况下。

当地公安的通报及该小视频均显示,12月5日下午5点31分,夹江县焉城镇一辆3路公交车行至迎春南路,因不明原因导致爆炸,车辆玻璃碎裂,17名人员受伤,现场无人员死亡。

经公安机关侦查,卢仕兵(男,汉族,1974年3月6日出生,四川省夹江县顺河乡前进村10社人,身份证号:511126197403063439)有重大作案嫌疑,并已向社会广泛征集案件线索。

分析认为,在公安部门集中搜捕犯罪嫌疑人的这段时间里,卢仕兵的家庭家境、性格特点、社会关系、邻里评价等多重细节均会成为个别商网、自媒体碰瓷热点的渲染媒介。

尤其需要注意,一些资本媒体会紧紧抓住公众对嫌疑人动机信息获取的需求节点,以援引所谓“隔壁邻居”“直系亲属”等旁人观点的方式进行关联报道,将公众带入一个情景猜想的环境,以自我判断、表象感知等片面方式进行对卢仕兵人物形象的重塑,进而造成受制于想象、感性等多维度的角色冲突,制造话题争论。

具体来讲,这些报道会大幅渲染“社会对其不公”“其身世悲惨”等类似基调,误导舆论将重心逐步从违法犯罪到社会背景转移,进而引燃后续话题热点。分析原因可能如下,在公交车爆炸案中,卢仕兵携带爆炸物进入公交车引爆的违法事实清楚,网上信息呈现充分,已无话题性、争论性,因此流量基础较少。只有将舆论关注点从“公交车爆炸案”本身的讨论转移到针对犯罪嫌疑人身世、背景等关联细节上,才能最大限度利用公众的信息盲点及对社会不满的情绪触点,进行煽动带离,持续吸引眼球,进而创设吸取流量利益的牟利空间。

无数多实践证明,每逢公交车爆炸、极端社会行为这类案件引爆热点后,是一定会有这类利益诉求的账号介入后续渲染的。

不信,咱走着瞧!

一杯咖啡    一堂舆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