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中 | 中医怎么看精神分裂症?

《素问·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夫心者,五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辅者裹之,故水不行也。夫水之精为治,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谚言曰:心悲名曰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上不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其志以神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一、名家注释

张介宾注:“志藏于肾,肾属水也。神藏于心,心属火也。目为上液之道,故神志相感则水生于目。”

高士宗注:“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承上文心动水行,肾持水藏之意,而言水火相感,神志俱悲,而后泪出也。故曰夫水之精为志。志,肾所主也。火之精为神;神,心所主也。若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而为泪也。”

二、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

生活中精神、神志、情志、神情等都是常用的词汇,也许是因为习惯成自然,我们已经很少去分析这些词汇的原始本意,以及彼此之间的差异了。实际上这些词汇都是有其相对应的根源。

首先看水火,是五行中的两行,经云:“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因此既是五行,也存在阴阳对立的关系,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在五行之中形的部分属阴,是以其味调节其精,其在五行之中气的部分属阳,也就是寒热,水火之气是阴阳对立关系,其气彼此互根,相互控制。

精神源于心肾,心藏神,肾藏精,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的精神其根本就是心肾,精神的物质基础是水谷精微,经云:“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

神有五神,分别是神魂魄意志,对应心肝肺脾肾五脏。五脏藏精,“阴平阳秘”精藏于内则神舍其中,精化气在外表现为情志,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所谓“水之精为志”是指肾主水藏精在外表现为情志平衡,志主七情,经云:“其在志为怒……在志为喜……在志为思……在志为忧……在志为恐。”所谓“火之精为神”心属火藏神,神统主神魂魄意志,虽然志主七情,但神统志,因此心神为神情、情志的根本。

三、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个西医诊断病名,这个诊断很有意思,明显带有中医色彩,意思是精与神的分裂。这个病的西医病因不清楚,其诊断依据主要源于人的感受,这一点与中医相同。先来看看西医是如何描述此病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科疾病,是一种持续的、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青壮年发病多,严重的可影响行为及情感。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征兆被认为是基本的思考结构及认知发生碎裂。这种解离现象据说会造成思考形式障碍并导致无法分辨内在及外在的经验。

罹患精神分裂症的人可能会自己表示有幻觉,或者旁人可以发现他们的表现受幻觉影响。患者也可能表达明显妄想信念,社交或职业功能退化等一些次要的症状,没有器质性脑病,可以是确立诊断的条件。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分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和其他型等五型。本病除了多发于青少年,尤以青年居多以外。发病季节以春季为多。本病预后欠佳,尤以单纯型和青春型较差。

根据《黄帝内经》中关于精神的论述,五脏藏精与神,精属阴主静,神属阳主动,精有了神则静而不沉,神有了精则动而不浮。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果因为某种原因精神的这种相互控制的功能失调,则可以表现出精神异常,轻则抑郁,重则精神分裂。

前面已经介绍了西医对该病的认识,中医对这些症状的认识还是有自己的特点。举个例子,人的心中可以有很多想法,经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如果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心中可以容纳很多事情,形容此类事物的词汇也很多,诸如:海纳百川,男人的胸怀比天空还要宽广等。如果一个人的心胸比较狭小,我们可以形容是心中存不住事情,或者心眼小等。这些现象实际上都是心神与肾精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每个人的精神相互关联的情况不同,但精神互为根本的状况应该是在正常的范围之内的。如果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病人的外在表现一定是与众不同的,例如,有些话一般来说可能永远都不能讲的,当精神正常时人们都有最基本的控制力,而发病时精神已经不在受控制的限度内,这时候会脱口而出毫无顾忌,有些事正常来说是永远都不会做的,这时候也会毫不避讳,这就是中医说的精神分离了,精神不再互为根本,不再相互控制了,《黄帝内经》中称为“癫狂”。也就是西医所说的精神分裂症。

四、泣涕者,脑也

经云:“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这段经文让我想起了一个病“脑漏”,脑漏实际上就是鼻渊,主症鼻腔时流涕液。《景岳全书·鼻证》:“鼻渊证,总由太阳督脉之火,甚者上连于脑,而津津不已,故又名为脑漏。”《医醇剩义·脑漏》:“脑漏者,鼻如渊泉,涓涓流涕,致病有三:曰风也,火也,寒也。鼻为肺窍,司呼吸以通阳,贼风侵入,随吸入之气上彻于脑,以致鼻窍不通,时流清涕,此风伤之脑漏也。阳邪外烁,肝火内燔,鼻窍半通,时流黄水,此火伤之脑漏也。冬月邪寒,感冒重阴,寒气侵脑,鼻窍不通,时流浊涕,此寒伤之脑漏也。”

脑漏临床表现就是指一个鼻腔为浊涕阻塞的症状,但为什么称之为脑漏呢?这里涉及两个问题,第一是津液,第二是奇恒之腑。首先,津液源于水饮,入胃后化为精微物质,清稀者为津,稠厚者为液。

经文指出:手阳明大肠经脉主津液所生,手太阳小肠经脉主液所生。“津”为阳,天气所生,泻而不藏;“液”为阴,地气所生,藏而不泻。“津液”都有润滑濡养的作用,不同的是津的作用在表,可以排出体外,表现为泪、涕、尿液等。“液”在里,主要存于关节腔、筋膜内以及脑髓等处,有营养、濡养的作用。奇恒之腑是指脑、脉、骨、髓、胆、女子胞六腑,此六腑不同于普通的六腑,奇恒之腑为天气所生,藏精而不泻,“液”的性质与之很类似,有藏而不泻的特点,而且经常与之同藏于奇恒之腑。不同的是,奇恒之腑一般来说是不能排泄的(胆汁除外),而“液”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适当排泄,正常排泄包括男子精液,女子白带等。如果有异常表现时,其“液”也会排泄出体外,如脑漏、脊髓液的泄漏等,以及一些痰饮性病症等,凡是与奇恒之腑有关的液体的排泄都属异常。

本文摘自《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燕中

编辑:釋慧祥

(0)

相关推荐

  • 神明之府

    ​神明之府: 产生自然界 万物运动变化的 内在动力的场所 天有精 地有形 天有八纪 地有五理 所以能成为 万物之父母 清阳上天 法阴归地 天地动静 神明纲纪 生长收藏 终而复始 天地动静 神明纲纪 阴 ...

  • 朱燕中 | 中医讲神志的工作流程

    一.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释字: 魂者,<说文解字>:"阳气也."<疏>:"魂魄,神灵之名.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 ...

  • 朱燕中 | 中医讲眼睛的故事

    <灵枢·大惑论第八十>:"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 ...

  • 朱燕中 | 中医认为五气、五味的作用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 ...

  • 朱燕中 | 中医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导读 中医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至今都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模糊的部分,当今中医学者讨论最多的内容就是中医生理问题,例如,很多学者都在研究什么是气.血.精.脉.津液等这些基本概念.为什么大家都热衷于投入大量的精力 ...

  • 朱燕中 | 中医里的“气”究竟是什么?

    导读 尽管前面我已经多次谈到"气"的相关话题,但真正具体应用时还是有许多问题,这里借着本段经文的讨论,再一次更系统地讨论一下"气"的来龙去脉.同时就一些平时比较 ...

  • 朱燕中 | 中医理论的灵魂

    "气"与"味"生成形,"化"与"气"生成精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这一句话似乎讲了5个 ...

  • 朱燕中:如何高效学习中医不走弯路?

    朱燕中:如何高效学习中医不走弯路?

  • 朱燕中 | 《黄帝内经》对痹症怎么看?

    一.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痹证的病因是风寒湿三气合而致病,这三种邪气的性质各不同,风为阳邪,主开散,风邪袭人在外开卫气,在内瘀滞营阴,主要表现为汗出.发热等症状.这是风邪从外侵袭人体的特点.在内肝 ...

  • 朱燕中 |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的联系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帝曰:分至何如?岐伯曰:气至之谓至,气分之谓分,至则气同,分则气异,所谓天地之正纪也." 一.名家注释 王冰注:"言冬夏二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