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生命宽度 坚守精神家园
——大理州医院退休党员李建中返乡带领寺庄乡亲建设美丽乡村实录
2016年5月,李建中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以后,回到鹤庆县辛屯镇寺庄村。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村民的赤子之心,一心扑到公益建设事业上,他心里装着寺庄村的发展,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任劳任怨,执着奉献……
心系乡亲挑重任
寺庄村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自然村落。多年来,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村民思想认识落后等各种原因,附近一些条件好的村寨在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带领下,纷纷脱贫走上了富裕的道路。由于寺庄村村民思想涣散,基本没有村集体经济,是一个村干部想起来发愁,群众说起来摇头的落后村。
退休回到村里的李建中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广大村民信任下,他主动挑起寺庄村公益事业建设协调组组长的重任。对于他的这个决定,家属、子女都很不理解,村里的亲朋好友也纷纷劝他:“咱村是个烂摊子,人心不齐,你既然退休了,在城里好好享享清福吧,就别管这个出力不讨好的闲事了”。
听了种种说法,他也曾犹豫过:自己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享享清福,安度晚年,别人也不会说什么。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没有“退休”,在家乡发展需要自己时更不能退却,自己有责任、更有义务挑起这副重担,彻底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李建中说:“人不能光想着自己,看着乡亲们受穷,我总不能无动于衷,总要去为乡亲们干点什么,这样的退休生活才有意义。”
倾情铺就小康路
要想富先修路。以前,寺庄村只有一条土路延伸出村,村内老路狭窄多弯,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排水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一到农忙季节,车辆出不去、进不来,乡亲生产、生活很不方便,严重制约了村经济的发展。要修路,谈何容易!村集体经济薄弱,钱从哪里来?道路拓宽取直,需要征地,村民思想工作怎么做?借着国家“村村通”工程的有利时机,他带领村民一方面动员村民集资,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费劲心思多方筹资;一方面千方百计发动村民清障,不同意拆迁的,他就与村组成员上门耐心细致的做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历尽艰辛,不厌其烦地与村民解释、沟通。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最终克服重重困难,规划了入村公路,对总面积6000多平米的路面进行了高标准硬化,彻底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
修建致富路,凝聚的是人心,激发的是村民们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解决了村里的路面硬化问题,李建中的心又开始“折腾”起来了。寺庄村背靠的西山,由于地表石头覆盖量大,风化严重,山上没有一棵树木,满山光秃秃的,非常荒凉,雨季经常会发生泥石流和滑坡。李建中回到村里后,积极组织党员利用农闲时间上山植树,他们先后在西山上种植了3000多株圆柏及香樟、樱花等绿化树。为防止村民在种树的山坡上放牧牛羊,他每天都坚持到山上巡查,组织力量浇灌树苗,想方设法增加植树的成活率。如今的寺庄村道路通畅,路灯明亮,绿荫成行,令邻村羡慕和赞扬。
尽心尽力为民办实事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通过认真分析,李建中发现寺庄村700多村民由2个村民小组组成,组织开展公益事业时互相制肘,形不成合力。为争取村民对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支持,激发全体村民参与公益建设的积极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寺庄村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发展资源,适合通过招商引资搞开发的规划和思路。
有一次,李建中在与老年村民闲谈过程中了解到,文革期间被毁老寺庙遗址好像有一个康熙二十四年制的石炉,有一定文物价值,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找到。得到线索后,他来不及多想,喊了两个村民,带上锄头杆钎,赶到旧寺庙遗址的乱石堆里寻找石香炉,经过一上午的辛苦翻挖,终于在最里面的角落里挖到石香炉,当他把被毁为两半的石香炉翻过来,看到康熙二十四年制的文字时,内心十分激动,这可是老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文物啊!为妥善保管好康熙二十四年制的石香炉,他自费出了2万多元将石香炉保护起来,并撰写了康熙二十四年制石香炉重新发现的碑文。
由于寺庄村是个单纯的农业村,要想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旅游开发上取得发展,必须在充分挖掘内部增收潜力的基础上借助“外力”。他掰着手指头与村民算起了村旅游项目亮点:寺庄村自然风光迤俪,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既有连接滇藏的茶马古栈道,又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康熙二十四年制石香炉,还有被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笔下“霞痕锦幅、晶莹晃漾”的美景——青美龙潭,以及村背后独具喀斯特地貌标志性景点——仙人脚印等旅游资源,具有长远的乡村旅游开发前景。
李建中退休回家后当选为镇人大代表,在参加人代会期间,他积极就发展乡村旅游、古村落开发与保护、精准扶贫脱困等方面建言献策,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争取将寺庄村纳入鹤庆县文化旅游引资项目,他反复到政府相关部门奔走呼吁,利用一切机会对外宣传寺庄村丰富的旅游和自然资源。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一直养在深宫——具备丰富旅游开发资源的寺庄村,于今年8月被列入鹤庆县新华银器艺术小镇规划中,作为古村落乡村旅游项目正式对外招商引资。
营造和谐文化新风貌
为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李建中针对寺庄村文娱生活缺乏、村民文体素质不高,大部分村民一有休闲时间就打麻将的问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他积极筹措资金,组织号召寺庄村在外工作和务工的村民捐款捐物,对村老年协会进行修茸升级改造。为争取全体村民们的大力支持,他亲自带头捐款,并要求在昆明工作的两个女儿也积极捐款。在他召集下,寺庄村在外工作和务工人员也纷纷响应,踊跃捐款捐物,并先后组织在家村民开展义务劳动,为村里的老人们修建了活动中心、对年久失修的村文庙进行了修葺,建成了100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地,300平方米的文化室、80平方米的广场舞舞台。如今,茶余饭后寺庄村男女老少聚集在这些场所打球、玩牌、下棋、唱歌、跳广场舞,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李建中通过实际行动,带动了150多户村民投入到了新农村建设当中,也让村民们看到了农村人文环境和居住环境的巨大变化。村民们说,为了让自己的家乡更美好,再苦再累都值得。结合前期工作,他又开始了长远的打算:一是寺庄村美丽的自然生态是老宗祖留给全体村民的,搞开发必须让全体村民受益,大家参与,大家受益;二是如何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综合开发,防止生态环境因开发而受到破坏;三是要么由自然村成立股份公司,要么由参与投资方入股,引进多种投资方式。总之,一切开发不能以破坏村民的生态环境代价为少数人创造财富。
与此同时,他向村民保证。下一步,村公益事业建设协调组将在鹤庆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全体村民的支持下,继续完善文化阵地设施,投资建成建起篮球场,广场舞舞台等娱乐设施,确保一个个公益建设项目有序推进,落地生根。
一年多的艰辛路,全体村民见证了他的执着;一年多的奋斗路,赢得了寺庄村全体村民对他的认可和支持。李建中常常说:“退休回家能为家乡父老多做一些有益的事,就是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应该积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党组织对自己的培养”。
回顾这一年多时间,有过辛酸也有过喜悦。家中年近九旬的老父亲,他没有时间去照料,体弱多病的妻子一直一个人操持着家务,两个女儿在昆明上班,需要他过去帮忙带外孙女,由于一直忙于村公益建设项目,他没有抽时间帮上忙,家人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持他的工作,对此他深感愧疚和辛酸。但看到全村旅游产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内心又深感欣慰。能够带领群众改变村容村貌,脱贫致富,让群众满意,他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值了。
2017年9月20日
作者: 李时政 白族 云南日报特约通讯员 供职于昆明铁路局
我有酒,你有故事吗?
【白语茶座】向社会征集以《讲述当代白族人的故事》为主题的文稿。如果白族人的故事感动了你,请你和我们分享。
【白语茶座】向社会征集以《当代白族人创业故事》为主题的文稿。如果你正在创业,你需要平台推广自己,那么来和我们分享你的故事吧!白语茶座认为:文化的自信建立在经济自信的基础上。所以很愿意帮助正在创业的白族人致富。
【白语茶座】没有能力分辨来稿的事实的真假,所以要求撰稿人实名投稿,且文责自负。
作者:李时政
值班编辑:杨李兴
法律顾问:杨志锋律师
云南鹏诺律师事务所
白语茶座联系方式:
dv8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