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景涛|童年的奶奶家和姥姥家

1962年4月27日,我出生在一个幸福和睦的大家庭里。我是这一代奶奶家和姥姥家中出生的第一个男孩。当时奶奶快80岁了,她的心情可想而知是多么高兴。自记事起,奶奶脸上总是慈祥的笑容,她总是把我揽在身旁害怕失去似的。一家人像宝贝一样地呵护着我成长,使我无忧无虑、快乐地、任性地、傻傻地度过了的童年。

后下舟村的奶奶家和西河南村的姥姥家有五里远的路,从后下舟村出来到小杜家庄,再走一段大道,大道两边是一米多高的崖头,再走过侯镇果园、昌大公路,就到西河南村了。五里路现在半个小时就能走完,那时候全是难走的小路,要走一个多小时才走到。就是这样,隔三岔五地,我今天在奶奶家明天在姥姥家,后天又到奶奶家,两家都亲不够。

奶奶一生勤劳能干,无怨无悔一直干到生命的终点。小时候奶奶住在三娘现在的院子里,那时有三间北屋,二间东屋,两间南屋,西屋应该是两间磨屋,在里面磨面。三间北屋一间盘着炕,一间垒着锅台,北屋的西间里有一架织布机。我还记得大人们在西间里织布的情景。冬天奶奶和三娘坐在炕上,奶奶做着针线活,三娘纺着线,我在旁边坐着听“皮狐子精”的故事,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奶奶爱我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记得我十多岁时,奶奶在捣蒜。我过去帮她,喜得奶奶合不拢嘴,说:“能干活了”。好像我一下子长大了。她看我捣完蒜,说:“干的真好,我没这么大力气,捣不碎了!”那种看大孙子能干活儿的快乐无以言表。

还有一年夏天,我去后下舟村住下,和奶奶睡在一张床上,那一年大概十二三岁吧。奶奶住在二爷家西头的北屋,是一张大床。晚上奶奶拿着蒲扇给我扇着凉风,打着蚊子,说:“以后就捞不着搂着睡喽,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啦”。听得出奶奶的失望和当时的珍惜。那天奶奶一直给我扇着蒲扇,直到我睡着了。

我还跟着三娘去我干娘家(三娘的兄弟媳妇)吃野兔子肉,干爷冬天就去垦利用土枪打野兔,我们回来时还能捎上一只野兔子。三娘很能干,她总是闲不住,干家务是把好手。三娘身材不高还是小脚,但她总是忙里忙外从不闲着,精力充沛,把家拾掇的规规整整利利索索。

在三娘家翻盖房子时,奶奶住到了二爷家直到去世。奶奶在二爷家做的最多的是烧火做饭,她那时快九十岁了,到做饭的时候她就坐在灶前烧火,任凭别人怎么劝也不起来,她说她能干的就是烧火了,直到去世前她都这样。

二爷在村里是一位极有威望的人。他是部队的离休军人,长得高大英俊,有一种天生的威严,我从小有一种惧怕他的感觉。其实二爷为人很好,他帮过的亲戚邻居不计其数。当时二爷的房子在村里应该是很好的,他有一台台式收音机,还在东屋山上立着一根天线杆子,天线连着收音机。冬天,二爷家总是有一屋子人,听着收音机,喝着茶水。二爷的茶壶外面是一个陶土的壳,中间是保温材料,用的什么材料记不得了,里边才是精制的茶壶。茶壶放在桌子上,就像一件古朴的装饰品,静静被欣赏。不知道景军现在还保存着没有。夏天,二爷经常拿个马扎坐在胡同口的大槐树下,和来往的人们谈笑着,很是和气。二娘则整天忙碌着,家务活都是她干的吧,农忙时还要下地干活到生产队参加劳动。

我在姥姥家住的比较多,上学后基本上是在西河南村度过的。姥爷家有三间北屋,两间饭屋,两间西屋,院子里有三棵枣树,西屋西边还有个小园子种些菜。墙外是下河底,从墙上就能望见自留地和庄稼了。对于姥爷,我的印象不深,他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只记得姥爷的身材比较高大,性格比较稳重。姥姥比较瘦,心情总是比较沉重,身体也不太好,经常吃中药。有好吃的她总是先给我,我们兄弟三人和姨家的姊妹四人都得到了姥姥的精心照料。姥爷家有些字画,在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中被烧毁了。

姨结婚后也一直住在姥姥家,姨忙家里的事情,农忙时还到生产队劳动。我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家十口人的吃穿等全是姨的活计。姨夫在山东羊口盐场汽车队开车,经常把车停在昌大路上回家帮着拾掇拾掇。我们小时候跟着姨夫吃了些别人吃不到的好东西。姨夫经常把钓的鱼,拾的甲壳虫(我们叫“胖孩”)用水桶盛着捎回来,每次都半桶多。有时从昌乐捎回两个大西瓜,一个有二十多斤。只要姨夫回家,一般都可以享受一次口福,吃上一顿好吃的。那时真是些吃货,一个二十多斤的大西瓜,切开就吃光了。夏天晚上到昌大路公路沟底拾知了猴,一天能找二三十个,如果早晨能早起的话,还能拾到二三十个已经变成了的知了。

父亲一年也见不了几面。每次见到严肃的父亲,我总是有一种想见又想躲得远远的感觉。高中时,学校组织到山东羊口盐场学工,工人师傅们问学生的家庭状况,问到我时,我说父亲在潍坊上班,干什么不知道,惹得工人师傅很不满意,好像我隐瞒了什么,其实我真说不出来。现在和父亲接触多了,知道父亲是一个自觉、自律、低调、做事认真的人,他只想着别人,想着工作。母亲整天参加生产队劳动,还要参加大队管理工作,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是自己解决,从不诉苦埋怨只是任劳任怨。这也让我们兄弟三人在无忧无虑中度过了童年生活。

这就是我对童年的一点记忆。长辈们在那个艰苦的时代,为了生活付出自己的汗水,得到了一点点的社会回报,也用在了我的身上,使我在较好的条件下成长。长辈们对我的百般宠溺只有他们知道爱的有多深,当我知道回报的时候,他们有的已经离开了。这些我将永远铭记,直到今天,我仍然感受到这份无私的爱,时刻陪伴着我的生活。

我爱您们!我生活的大家庭!

(0)

相关推荐

  • 把根须深扎在沂蒙大地里

    把根须深扎在沂蒙大地里 从赵德发的<姥娘>开始说起 杨春忠 已经66岁的赵德发先生每天笔耕不辍,创作活力依然旺盛,我虽然非常期待他的<蓝调子>等最新佳作,却仍对其三十多年前的& ...

  • 央,我的童年的故乡

    央,我的童年的故乡 走进新的学校,第一次参加下水文比赛,是写与姥爷在瓜田看瓜,得了一等奖.我在文中扮演的是一只刺猬,用笔较多的是瓜棚.现实中的瓜棚没有爬满常春藤,也没有迎着太阳歌唱的红色和蓝色的牵牛, ...

  • 【天下爹娘】就算头发白完了,娘也想回娘家

    近段时间,母亲突然萌发了去娘家探亲的念头,探亲的对象是她小姨,已八十多岁了,我叫她姨姥. "你姥姥兄妹好几个,目前在世的就剩俺小姨了!"母亲没事时常在我面前唠叨. 探 亲 文 | ...

  • 歌曲《毓贞》让我想起我家的往事

    作者姥姥姥爷一家原居住地现今的模样. 老汉我虽已年逾花甲,但听到90后年轻演员唱的那首<毓贞>,确实从心里感到亲切.歌曲的开头是,"毓贞对我说,记得长大回北京".虽然我 ...

  • 我和姥姥的故事(下)

    本文作者:杨俊桃 上篇链接: 我和姥姥的故事(上) 这样子我就有事干了,每天学也不上了,就是忙着奶兔兔,抱着大白兔往纸箱子里放,让十个不睁眼的小家伙吃奶,大白兔不配合,老是不听我摆布,在炕上奔来奔去. ...

  • 悦读 |《外婆的澎湖湾》杨 永

    . .     外婆的澎湖湾 外婆可有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绝不浪漫 没有笑语.阳光.海浪.沙滩 却有一个掌管生死的阎罗殿 外婆出生在甘肃静宁县 治平乡白家屲(洼)山脚沟边 外婆的故事曲折久远 牵扯到一 ...

  • (散文百家)张贺珍/回忆母亲

    散文百家 回 忆 母 亲 张贺珍(河南遂平) 母亲刚去的那段日子,我心中像天塌了似的,空气仿佛都是凝固的,让我们窒息.父亲从此没了笑容,甚至连话都很少说.据村里人说,母亲殡出之后的半个月里,父亲早晨起 ...

  • 山东作家‖【我们家的世纪功臣】◆东门吹雪

    作者简介 东门吹雪,80后,潍坊诸城人,现供职于东营市技师学院人文学员,从事职教高考专业课教学工作. -我们家的世纪功臣- 凌晨一点,猝不及防的大雨哗啦啦而至,雨点噼里啪啦地敲打着窗户.借着西域凉风, ...

  • 山东作家‖【遥远的地方】◆路明

    作者简介 路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90后文学爱好者,章丘区作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和摄影,喜欢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来记录生活.诉说情感.热爱生活,写下的是文字,记录的则是人生.  遥远的地方  打我记事 ...

  • 晁岳超:老舅家的那些事

    [总第104801期] 老舅家的那些事 文/晁岳超   不知不觉老舅己经离开我们有八个年头了,癌症就像一只无形的猛虎,把老舅的生命给叼走了. 一想起老舅,我的身体就开始轻微地颤抖.有泪涌上来蒙住了我的 ...

  • 142、儿子成长日记一一祺祺的新大陆

    ​2003年2月2日         过春节放假了,我带着祺祺天天都往父母家跑一趟,住的近就是方便,大年初一都在爸妈家看春晚聊天.但是该遵循的传统还得认真遵循,大年初二我们带着孩子提着礼物,好像千里迢 ...

  • 关于死亡,我曾关注的太少

    『写在前面的话』 北京的春天很短,疫情的防控却丝毫没有松动.每天,那一组冰冷的数字都在攀升.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猝然而逝,脆弱而悲壮. 万物复苏,我们却在送走那些我们并不相识的生命. ... 夜很深了 ...

  • 娘看姥姥回来时【郝米拴】

    (我的母亲) 自我会走路那天起,娘走到哪我就跟到哪,无论是走街串巷,还是下田干活,娘总是带着我,路远时就背着我.无数次去姥姥家,我更像个跟屁虫,跟在娘的后边,一会儿又跑到前边,每年去了一次又一次,从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