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悟则感|它们的生存,有我们理想中未能实现的部分
看过几张朋友在阿里高原拍摄的野生动物照片。
看着它们在天地间驰骋,仿佛觉得它们的生存状态里,包含着我们未能实现的一部分理想:那是一份对自由的渴望,是生命无拘无束时呈现出的美感。
为什么不吃野生动物?从大的方面而言,是因为慈悲,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一个流传了千年的故事:某人油煎活鳝鱼的时候,其中几条鳝鱼都将身体弓起,尽量不让腹部接触到滚烫的油。后来,他在吃这些鳝鱼时候,才发现,那些弓起身子的鳝鱼,是母鳝鱼,腹部有鱼子……
万物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狮子吃羚羊,是为了生存。在人类的童年时代,狩猎,也是为了生存。而现在,我们仅仅是为了度过一个“快乐”的周末,就可以垂钓,可以围猎。动物和我们一样有着死亡恐惧和求生欲望,我们的快乐,建立在其他物种的痛苦之上,我们是否有理由说是万物之灵?
家禽、家畜的驯化,有着极其漫长的过程,同时也包括那些作为食物的水果。那是人类和原本野生的动植物体内的各种毒素、寄生物不断斗争后取得的成果。而依然野生的动植物,体内仍然保留着上天所赋予的反制利器,让那些伤害过它们的对手吃尽苦头,乃至为此丧命。
这是生态平衡的内在因果。
我们人类,有什么理由可以免疫这些呢?野生动物浓烈的腥味,需要大把大把调料才能够压下去,这样的野味,味美在什么地方?遑论可以大补。
上天有好生之德,会给予动植物一项生存的技能。毫无攻击力的国宝熊猫,也是在掌握了爬树技能之后,熊猫妈妈才放心让宝宝独自生存。野生动物在亿万年的进化中,不仅仅是以利爪、以凶猛作为生存的基础。对“弱势动物”而言,身体里的毒素也同样是生存的保障。这些毒素对人类的伤害,无需多说了。
地球是所有生命的家园,每一个物种,环环相扣共同组建成一条完美的“项链”,每一环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野生动物的肆意猎杀,相当于坐在一根树枝上,用锯子锯断这根树枝。
下一步,就会是我们人类自己。
关于作者:舒放,力求避免油腻的中年男子。流浪各地,但定型于高大陆青海。写诗多年,一直坚持着,哪怕诗歌从大众变成小众乃至现在的旁门,喜欢不减,且欢喜有加。
世界薄寡,请允许我用诗歌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