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字|传奇之外,那个真实的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汉传佛教四大翻译家之首,作为千年以来的“传奇人物”,这位西域高僧的诸多事迹都被后人津津乐道。然而,我们看似对他很熟悉,但并不一定真正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说?就是因为他的传奇光芒,尤其是看似“不负如来不负卿”的经历掩盖了无数细节。

今天我们就透过耀眼光芒,还原一个真实的鸠摩罗什。

|关于姓名

鸠摩罗什,有的书上会简称罗什。这样的简称让人以为他姓鸠摩、名罗什。就和《天龙八部》里那个开始很坏,后来幡然醒悟,终成一代高僧的鸠摩智。而实际上,鸠摩罗是他的姓,什是他的名。证据自然有很多,比如鸠摩罗就是古天竺的一个姓氏。不过我们可以不那么复杂,简简单单地来:鸠摩罗什的父亲叫鸠摩罗琰(炎)。
|关于身世
鸠摩罗什出身于天竺相国之家,按照当时的传统,他原本可以继承相位——不过,这条路从他父亲开始就掐断了。鸠摩罗琰是天竺国老宰相达多的长子,结果他没有继承相位,而是到了龟兹国当了国师,又娶了长公主(国王的妹妹)为妻。作为不按常理出牌未继承相位的鸠摩罗琰,等有了长子鸠摩罗什之后,却想儿子能按常理出牌,继承他的国师之位。
鸠摩罗什可以说是没有辜负父亲对“国师”一职的期望,尽管所呈现的来的,和父亲预想的大相庭径。他在龟兹、后凉、后秦三度出任国师。还有一点,鸠摩罗琰可能不曾想到:鸠摩罗什也娶了龟兹国的公主为妻。说是破戒也好,说是爱情也罢,这是鸠摩罗什的第一位妻子。不错,他还有一位妻子,是抵达长安之后。
|关于“国籍”
凡由鸠摩罗什所翻译的佛经封面上,他的姓名之前都会标注以【姚秦】,自然这是鸠摩罗什的国籍了。说起来没错,而且鸠摩罗什最后也圆寂于姚秦的国都长安,在以中原王朝为正统的史家眼里,以长安为首都的姚秦自然是最为正统。不过鸠摩罗什所处的年代,是一个乱世,各种短命王朝(割据政权)更迭,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他近七十年的生涯当中,只有最后的十二年是在长安度过的。
有一个人对鸠摩罗什的一生至关重要。这个人叫吕光。吕光原是前秦(苻秦)的一员大将,受皇帝苻坚之命攻焉耆,他顺带着把龟兹也灭了,并将鸠摩罗什劫至凉州。为什么要劫持鸠摩罗什,后面会提到。凉州就是现在武威市,那时候叫姑臧,吕光是脑后长反骨的人,但头脑并不只凸显那块骨头,他很有谋略。吕光一直将鸠摩罗什当作手里的一张牌,凭这张牌他一直在凉州磨蹭,不肯前往长安。
后来,姚苌杀了苻坚,开始了后秦(也就是姚秦)时代。吕光这下没有了顾虑,就建立自己的政权“大凉”,史称后凉。凉(西凉,南凉,北凉、前凉、后凉)是让我们这些后人头疼欲裂的国号之一,差不多和慕容复一心想复国的“大燕”有一拼。没有了前秦,自然也不用送鸠摩罗什前往长安,就这样鸠摩罗什在凉州达十七年。
没有前秦还有后秦——秦二世姚兴(不是那个大秦的胡亥)攻伐后凉,大凉国破,姚兴亲迎鸠摩罗什入长安——鸠摩罗什一生最辉煌的时刻开始了。
|他是人间至尊宝
熟悉藏传佛教的人,都知道藏语里有“仁波切”一词,多用于称呼活佛。乃至很多人以为这是活佛一词所对应的藏语,其实不然。仁波切是“珍宝”之意,可以用来称呼人,且不局限于活佛,也可以称呼物。从翻译角度而言,“至尊宝”最为贴切。不过这个称呼似乎专属《大话西游》了。鸠摩罗什是名副其实的至尊宝。
当时的西域,小国林立,而且和现在不同,那时候西域是梵境佛国。为大乘佛教兴旺之地。鸠摩罗什是整个西域诸国公认的大乘佛学领袖,每次讲法,各国国王俯身,他踩着国王的后背登台,而国王莫不以此为荣幸。这是中原王朝要抢他的原因,也是吕光当他是手中一张王牌的原因。
|汉传佛教奠基人、八大宗派之祖
鸠摩罗什被迎请至长安后,后秦皇帝姚兴建草堂寺供养,草堂寺遂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国立佛经译场。也是我国佛教三大译场中存在时间最长和规模最大的译场。
鸠摩罗什在草堂寺率众翻译佛经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开始。由此,汉传佛教因不同因缘和方便起见而形成八宗。所以鸠摩罗什是汉传佛教奠基人,八大宗派实际上的共同始祖。
八宗之一的“三论宗”,奉《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部论典创宗,这三部经典正是鸠摩罗什所翻译,所以他被三论宗尊为创派始祖。草堂寺也被尊为三论宗祖庭之一(另一祖庭为南京栖霞寺)。
|汉语非母语的汉语言学家
鸠摩罗什通晓经藏、律藏、论藏,故被尊为三藏法师。从出身而言,鸠摩罗什是天竺相门之后,龟兹公主之子,梵文或龟兹文是他的母语,事实上他也确是精通梵文。而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却是佛经汉译,是举世公认的大翻译家。在这个身份之下掩盖了另外一个被我们忽略的身份——汉语言学家。这和现代的汉学家不同。想来有点匪夷所思,他对汉语的掌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舌舍利之谜
在草堂寺翻译佛经、传法十二年后,鸠摩罗什完成了此生的使命。在即将圆寂时,鸠摩罗什对众弟子们说:若平生所传佛法无误,我的身体焚化后,口舌不烂。
果然,一代佛学巨匠鸠摩罗什的肉身荼毗后,舌头化成舍利,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三藏法师舌舍利子。草堂寺有鸠摩罗什的舍利塔,而他的舌舍利,其弟子遵其遗嘱,供奉在他度过十七年之久的凉州,即现在武威市鸠摩罗什寺内的舌舍利塔内。
鸠摩罗什为什么要让弟子将舌舍利移至凉州?这个谜可能无解,也可能原本就不是一个谜。
|何谓不负如来不负卿?
一代高僧,西域大乘佛教领袖前后两次娶妻并育有二子,尤其第二次是在长安时,奉旨率众翻译佛经,所从者众,所以座下弟子居然想争相模仿。鸠摩罗什在他们面前显露神通,将一把针吞下:你们能做到,大可以娶妻,否则还望执守戒律。
戒与不戒,或如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里所述的“不可不戒”,这其中的尺度和玄奥绝非凡夫我辈可以勘破。一千四百年后,那位年轻的雪域之王徘徊在雪地,吟唱着“曾虑多情毁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时,肯定不曾想到在两百多年后,一位叫曾缄的诗人会将他的这种心绪延展成一句“不负如来不负卿”;并从此被人们认为是他的原作。
也许他更不会想到,这句充满古典汉语美感的句子会飞越一千六百多年的时空,成为前辈同修鸠摩罗什被人津津乐道的“皆大欢喜”。
世上安得双全法?答案已经不重要了。
世间诸法
戒与不戒

…………………………………………………………………………

关于作者:舒放,力求避免油腻的中年男子。流浪各地,但定型于高大陆青海。写诗多年,一直坚持着,哪怕诗歌从大众变成小众乃至现在的旁门,喜欢不减,且欢喜有加。
世界薄寡,请允许我用诗歌撩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