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鸡血到鸡汤

不问出身,不问来龙去脉,大至凌云壮志、情仇爱恨,小至家里长短、鸡毛蒜皮,都可化繁为简,结晶成一碗真善美的万能鸡汤。

-------寇研

文/寇研  图/丰叶

如今,养生大行其道,朋友圈流传的养生技术贴层出不穷,随便摘几条,如“生于碱性,死于酸性”,“两头大蒜让你活到一百岁”,“生姜堪比还魂药”,“每天八杯水”;还有各种以“老中医谈××,一看吓你一跳”为标题的文章,从豆腐到咖啡,无所不至,貌似高深专业,其实就只想吓你一跳。

去公园散个步,湖边、花丛小径、绿树成荫处随时可遇各类甩手党、爬行党、拍手党、呼喊党,还时常伴随一些口号,比如“高血压拍掉!拍掉!”本来幽静怡人的公园变得聒噪、喧嚣,有时不得不让人觉得,养生人士们的热情斗志看起来就像打了鸡血。

你千万别以为打鸡血只是一个形容,这还真的曾经是轰动一时的养生方式哩。发明者是上世纪50年代末上海一个叫俞昌时的工厂医生。

1959年5月26日上午8点,这位脑洞大开的俞医生带头给自己打了一针新鲜的鸡血,据他描述,当鸡血流入他的血管,他精神劲逐渐回暖,食欲也旺盛了,仅中午一顿就“吃了八两饭”。

病人们见证了这个奇迹发生的时刻,下午都果断报名、排队,果然,打鸡血以后,“有的频频咳嗽,注后五分钟即愈;有的喘息数月不能睡,当晚即睡得极甜;有的胃痛即止;有的疖肿大消”。

总之,鸡血在手,百病不愁,以至后来“打鸡血在全国疯狂蔓延,出现人们提着公鸡打鸡血的盛况”。想想这个情景吧,令人咋舌的诡异。

反思大多数旨在顷刻间吸引粉丝眼球的养生方式,不论当年既治咳嗽、失眠又治胃痛、疖肿的打鸡血,还是现今的“生于碱性,死于酸性”、“生姜堪比还魂药”,还是标榜能拍掉、喊掉百病的拍手、呼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成本奇低、回报奇高。

这个低成本不仅在于物质上的低消耗,获取渠道的便捷,也在于制作、吸收过程的简单,打鸡血,一打就成,食物的酸碱性一经鉴别,照着吃就行……但在另一方面,回报,至少很多养生方式所许诺的回报,却是巨大且一步到位且一劳永逸的。

说起来,这刚好也是时下流行的鸡汤文的属性。不问出身,不问来龙去脉,大至凌云壮志、情仇爱恨,小至家里长短、鸡毛蒜皮,都可化繁为简,结晶成一碗真善美的万能鸡汤。

而在我们这个不论单身、丁克、一孩二孩,有钱没钱,所有阶层都备感压力的时代,我们对承诺低成本高回报的养生,从鸡血到鸡汤,从身体到精神,所采取的几乎算是穷凶极恶、不加辨别的热衷、迷恋, 归根只因为那笼罩着我们的无形且庞然的焦虑。

< 完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