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叒叕进“世界100强”,但这次的上汽有什么不一样?
在“新赛道”上继续强大,上汽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正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进程中的“转型样本”。
8月2日,《财富》杂志2021年世界500强榜单公布,上汽集团以2020年度合并报表1075.55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名列世界500强第60位,连续八年稳居百强之列。7月中国制造企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装备制造业100强”榜单中,上汽也同样第八年名列前三甲。
但“强者”的世界并非一尘不变。上汽在6月发布了全新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和企业LOGO,向“用户型高科技公司”全面转型。变化背后,是新的经济格局和技术赛道转换,“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规则正在悄然改写。
如何在新规则下继续保持“强大”,是每个榜上有名者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规模之下,结构改变
“上汽集团是榜单上最大、最赚钱的中国汽车公司。” 2019年上汽连续第6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的前100强时,财富中文网这样介绍上汽。
2021年的《财富》500强榜单,上汽以1075.55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29.61亿美元的利润,位列第60名,中国车企第1名,过去十年累计分红超过1275亿,在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中首屈一指。今年是上汽第17次进入世界500强,相比2004年首次入选时,排名攀升了401名,并且始终是“最大、最赚钱”的中国车企。
但在2020年这一时间节点上,上汽“最大”背后的规模构成却已全然不同。
拥有中国最早的合资汽车企业,上汽过去以合资品牌为绝对主力,如今则已形成了合资、自主并肩而立的“大”规模。2020年,上汽整车销量达到560万辆,而自主品牌(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上汽通用五菱、上汽红岩)合计销量达到259.9万辆,为上汽贡献了46.4%的销量,较2017年提高5.5个百分点。
在自主品牌成为规模发展新动力的同时,上汽也进一步调整了自主品牌结构,在去年和今年先后发布了“新势力国家队”R汽车和高端智能纯电品牌智己汽车,在面向汽车智能电动的新未来,推动品牌向上升级。
在品牌结构形成自主、合资两元并行的同时,上汽的市场结构也从国内市场为主,走向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新途径。
2020年,上汽集团实现海外销量39万辆,同比增长11.3%,是2017年的2.3倍,连续五年蝉联全国第一。更重要的是,上汽已经初步建成集研发、制造、营销、金融、物流等为一体的面向全球市场的汽车产业链,培育了多个“5万辆级”和 “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按照上汽的计划,2025年其海外年销量将冲刺150万辆大关,相比2020年增长近300%,成为集团新的销量支柱。
无论是世界500强,还是中国装备制造业100强,营业收入仍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折射出“规模优势”仍是企业“强大“的基础。而当产业变革来临,新赛道和新玩家不断涌现时,规模之下的多元化创新结构,正成为”大企业“保持优势的进化方向。
规模之上,投注未来
在“大”的结构改变同时,“强”的内涵也正在发生改变。
今年500强榜单中,沃尔玛虽然仍位列第一,但前三中有了“新面孔”亚马逊,苹果更是从十二跃升到了第六位;在中国装备制造业百强排名中,华为“取代”上汽,首次名列第一。
显然,当沃尔玛的线下网络优势,面对亚马逊线上用户几何级增长;当上汽机械研发和制造优势,面对互联网企业芯片和操作系统竞争时,掌握新赛道上的核心技术才是强者恒强的唯一选择。为此,上汽投下了3000亿元的筹码。
2021年4月,上汽宣布至2025年,将在智能电动等创新领域投入3000亿元。突破中国智能汽车“缺芯少魂”的现实困境,避免因不掌握核心技术而沦为代工,将成为上汽3000亿元投资的核心战略目标。
目前,上汽已布局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网络安全五大中心,初步建立起数字化的软件技术体系能力基础。而且,上汽已在业内率先开发“中央集中式和域控制”整车电子架构、“开放型面向服务架构”的SOA软件平台、具有数据闭环能力的车辆数据平台,以及网络安全体系,加快打造“云管端”一体化的智能汽车全栈式技术解决方案。
在芯片领域,上汽则投资了包括地平线、黑芝麻、晶晨半导体、智芯半导体等十余家芯片公司。其中,作为地平线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上汽还与其建立了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地平线7月最新发布的车规级、高性能、大算力中央计算芯片——征程5,即将落地上汽荣威的最新车型。
无论是芯片还是操作系统,都是投入巨大、周期漫长且竞争激烈的产业,从无到有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谈何容易。但一手为中国打造出现代汽车产业链条的上汽,从不缺少“白手起家”精神和韧劲,而作为百强企业所拥有的规模优势更为其打这场硬仗提供了底气。
上汽计划,今年在上海和苏州落地自己的Robotaxi车队,并在2025年形成万辆规模,从而L4 级智能驾驶汽车的批量投产,成为中国智能驾驶技术头部企业。
同时,上汽此前电动化领域的技术投入,正转化成为新赛道上的竞争优势。
得益于此前的技术布局,上汽已自主掌控国内领先的电池、电驱、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2020年新能源车销售32万辆,国内第一,全球第三。其自研的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性能比肩丰田、现代等全球领先水平,相关技术均已率先实现产品化落地。
其中,上汽旗下小巨人——氢燃料电池技术公司捷氢科技将与中海庭、联创电子一道,在3年内陆续分拆上市,从而进一步推动上汽的技术转型和机制改革。
2021年度《财富》500强榜单中,前十位的汽车企业中只有丰田、宝马、一汽和现代汽车排名上升,大众、奔驰、福特、本田和通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体现出“传统巨头”转型之艰难。但特斯拉CEO马斯克,在Q2财报电话会上“特斯拉真正了不起在于,没在批量生产时破产”;“任何东西的大批量生产才是真正的关键”的表态显示出,在“独角兽”成为“巨头”的路上,达成规模有多么艰难。
“规模”不应只被看作是转型路上的负累。上汽将规模构成多元化,扩大自己的收益和安全边际;以规模为基础,构建新赛道上的技术护城河,在变革进程中迈向新的顶峰,亦为巨象转身提供了中国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