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国医名师冯世纶验案:睡觉时大量出汗,胸痛,三诊后诸症消失

患者:祖某,女,51岁。

初诊时间:2014年2月24 日

主诉:盗汗2年。患者2年来入睡后出汗 ,醒后汗止 ,晨起衣被尽湿。既往有乳腺增生病史。

来诊后症见:盗汗 ,眼干 ,重影 ,口干 ,胸窜痛,偶尔咳嗽有痰,纳可 ,二便正常 ,舌淡 ,苔白,脉细。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 汗证。

辨证:太阳表证、少阳郁热、阳明里热兼痰饮证。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方药如下:

柴胡12g,黄芩10g,清半夏15g,党参10g,炙甘草6g,桂枝10g,茯苓15g,生龙骨、生牡蛎各15g,桔梗10g,生石膏45g,生姜15g,大枣4枚,7剂。

2014年4月14日,二诊:患者盗汗已止,近来咽干、眼干 、耳鸣 、胸窜痛、胃脘痛 、反酸、 乏力 ,口中和 ,纳可 ,夜寐欠安 ,大便干,每日1次,舌淡暗,边有齿痕 ,脉沉细。上方加漏芦10g,7剂。

2014年4月21日,三诊:咽干、眼干、耳鸣减轻,胸窜痛、胃痛、反酸已消失,心下痞 (即自觉心下胃脘部满闷堵塞,不舒服),大便不干,口中和, 寐可。舌淡红,舌边齿痕 ,苔薄白 ,脉沉细。首诊方去生石膏 ,7剂, 服完诸症消失。

按语

冯老认为 ,盗汗实属邪正交争、驱邪外出的一种表现,尤其多见于太阳阳明同病。孔窍病变多属于半表半里证 ,实证多为少阳病。患者首诊见盗汗、口干、眼干, 提示太阳阳明同病。眼干、重影 、胸窜痛,系少阳郁热证。咳嗽有痰 ,为太阴饮象。

故辨六经为三阳太阴同病兼痰饮证,辨方证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大黄加炙甘草生石膏证。给予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桂枝解表祛邪; 半夏、茯苓化痰利饮;生石膏、生龙牡清解阳明 、收敛止汗;铅丹有毒,去之;无阳明里实,大黄去之;加桔梗,既利咽祛痰,又治胸胁痛,首诊药尽盗汗解,可见辨证施药准确则取效迅捷。二诊间隔时间较长,然证情未变,大便虽干,但无燥结,仍去大黄,原方加清热散结之漏芦续进。

本医案摘自:《冯世纶教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验》,作者:丁红平,刊于《中医学报》2016年12月1日第12期。

温馨提示:文中处方仅针对此案患者,请读者切勿擅自使用。如有需要请就诊专业医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