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 第7章 愿我们的情天长地久【我读老子】

第7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导读

通过人所熟知的天地这个形象说明圣人要治理天下,就得效法天地,效法道即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无私。

史实:

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的张鸣岐(文本附后)

常说“愿我们的友情天长地久”,从没有想过天有多长,地有多久,至少是这一辈子吧!

天长地久比一辈子长多了。

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天地与月亮一样,从遥远得不知尽头的古时开始,到现在,到很远的未来。

可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中之“恨”有多长了。

本章正以空灵而浪漫的“天长地久”开始,转向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结合后文意思,“自生”解释为“为自己的生存考虑”,“营己之生”。

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视自己为草芥;

天地包容和承载万物,不求回报。

天地能长且久,正在于天地无私的个性。

“赋比兴”中“兴”,先言他物,再引出所咏之辞。

老子说天地引出他对圣人的要求。

老子眼中的圣人指好的统治者。

老子认为圣人也应该效法天地“不自生”的无私精神,即“后其身,外其身”

“后”“外”:动词,把自己放在后面,把自己置之度外,这样反倒“身先”“身存”

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成人之美;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自己要求严格而少责备他人,

这不就被别人尊敬了吗?

做得再好一点,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将自己置之度外,还怕没人爱戴没人尊敬?

有人爱你敬你,当然“身先”,“身存”了。

臧克家在鲁迅逝世十三周年上说: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做到了后其身外其身,至少可以从精神层面做到“身先”“身存”了。

故事中李准将自己置之度外,得到革命党人的信任和尊敬,且功成身退,不必逃亡,名垂青史。

张鸣岐是“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中的一个,

是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反面例证,结果晚节不保,臭名昭著于史册。

所以原文: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最后一个“私”:①不是私欲,是无私之后的一个客观结果,比如雷锋,他可能压根儿就没想到若干年后还有个学雷锋日,不论合理不合理,至少雷锋精神有可圈可点之处。

②私欲,但不要老想着私欲,把私欲先放一放,圣人要治理天下,也不能说不是私欲。

私欲并不总是不好,我们上班,希望加薪晋级嘛,促使自己学习进步,进而成就公司,怎么不行呢?

俞敏洪创建新东方,有个大学同学想起俞敏洪过去经常跟大家打热水洗脚,经常打扫寝室,为大家服务,断定跟俞敏洪合作一定不会吃亏,这样俞敏洪才把新东方办起来啊!这不正是俞敏洪外其身后其身的无私才成就了他的创办新东方的私欲么?

显然,“后其身外其身”针对求自生的各种欲念而言,我们说“敢为天下先,先天下之忧而忧”,

恰以“后其身,外其身”为前提,“外其身后其身”才敢为天下先,否则,患得患失,当然不敢为天下先了。

“赤脚的不怕穿鞋的”,赤脚的因没有什么可顾虑,所以敢闯;

穿鞋的怕鞋子丢了,对拥有的东西顾虑很多,所以不敢闯。从一个层面上可以说明这个意思。

“愿我们的友情天长地久”,如何天长地久,“后其身外其身”,应是最基本的应有之义吧!

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的张鸣岐:

1911年1月6日,36岁的封疆大吏张鸣岐被任命为两广总督。早年中过举人,在开矿、垦荒等方面多有建树,在朝野颇有几分薄名。

李准时任广东水师提督,在广东军界经营多年,也是清廷的有功之臣。

李准和张鸣岐是旧交,张鸣岐当年经过广州,住在李准的水师公所,李准热情接待。现在李准以为自己和张鸣岐的合作会相得益彰。没想到张鸣岐一上任就从削弱李准的兵权开始,连一艘小轮的管带(舰长),水师提督也不能过问。

李准似乎不在意,他索性搬离广州到虎门衙署办公和居住,得消闲时且消闲。但1911年是多事之年,革命党人的起义、谋杀正紧锣密鼓。因好几次暴动被镇压,革命党人决定先杀罪魁再起义。当时广州将军叫孚琦,革命党人分析总督张鸣岐狡诈没有实力,孚琦庸碌无为,最为凶险顽固的是李准,他们准备先刺杀李准。

这年4月8日,外国人要在燕塘举行航空表演(燕塘现在天河区,燕塘机场是广州第一座飞机场,并在1911年4月8日成功起飞了广州第一架飞机。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燕塘机场飞行不幸坠机壮烈牺牲。后来,燕塘机场荒废,再后来成为广州解放军体育学院操场的一部分。)

革命党人在官人们的归途上设埋伏。没想到杀错了人,孚琦被当做李准被刺死了。张鸣岐兼任广州将军,志得意满,但李准警觉起来,还提醒张鸣岐戒备,张鸣岐不以为然。

李准得知革命党人将于4月29日起义,实际上起义提前2天攻打总督府,总督府很快被攻破,总督张鸣岐慌张中从二楼抛出绳索落荒而逃。后被救至李准的水师公所,连连央求李准救他的家眷。家眷被送到黄埔保护,张鸣岐还要住到李准的军舰上去。李准认为应与城共存亡,弃城上船,城必不保。因此,李准将自己和夫人的卧室给张鸣岐使用。

2天后起义被镇压,被杀害的革命党人中有72人埋葬于黄花岗,这次起义被称为黄花岗起义。这些被杀害的革命党人很多都是被俘虏后遭杀害的,并非死于交战中,比如大义凛然写下《与妻书》的林觉民,当时由李准和张鸣岐会审,林觉民毫无惧色,李准心生悲悯主张为国留才,但张鸣岐执意要杀。

事后,张鸣岐向朝廷奏请褒奖有功人员,李准是其中之一。李准以为从此两人可以消除歧见,但事实并非如此。张鸣岐认为李准不能为自己所用,把身边的将领都换成自己的心腹,并知会李准对水师无直接指挥之权。

李准反倒认为这样对他有好处。他不想再与革命党人结怨。

但革命党人仍将暗杀目标锁定李准。8月13日,李准在广州街头被革命党人炸伤,且上伤势不轻,腰部被炸开一寸见方的洞。张鸣岐前去探望紧蹙眉头,几欲落泪。这件事后,李准希望退出江湖,但朝廷执意挽留。而张鸣岐却趁此机会排挤李准。

革命党人发给李准和张鸣岐的讨伐檄文中要求他们站到革命一边,驱除鞑虏,光复中华。于是,张鸣岐与革命党人暗通款曲献殷勤。部下向李准报告张鸣岐将站到革命党一边,并将以杀掉李准为条件。李准觉得自己对张还有恩,张鸣岐应该不会那么绝情。

事实又恰恰相反,武昌起义后,很多省份独立,广东未定。这时张鸣岐摆鸿门宴,但因跟随李准去的卫队严阵以待,张鸣岐没敢对李准下手。

李准警醒:如果张鸣岐投向革命党,很有可能杀掉自己邀功,自己还会背负之前镇压革命党人的罪名。于是李准主动与革命党人联系,并将输诚革命的意向告知张鸣岐。

张鸣岐宣布广东独立的第二天反悔,取消独立,因为他得到消息清军对革命在猛烈反扑,胜利在望。他又把宝押在朝廷一边。张鸣岐首鼠两端的态度使革命党人放弃他而向李准商谈起义。

革命党人要求李准杀掉张鸣岐等人,但李准不想动刀戈弄得满城风雨,且要求和平光复,不动枪炮,再说鸿门宴上张鸣岐并没有伤害他。革命党人认为李准既然同意交出军队和武器,当然也就同意了。

这期间,李准还不断劝说张鸣岐,但张不以为然,一直权衡利害得失,认为自己手握重权,万一有事还可以抵抗。就在这样的算计中,他最后逃往香港。

革命党人接管广东后,李准委婉辞掉了都督大任,果断挂冠而去,主动告别官场,届时他刚40岁,典型的功成身退,黄兴曾说广东光复,李准树了大功。

张鸣岐因名利心太重,善于钻营,且无底线。一路提拔他的恩公岑春煊和庆亲王是死敌,当自己的恩公被撤职后,他竟然投奔恩公的死敌庆亲王,通过行贿得到广东总督一职。这种背叛实在令人齿寒。

后来他还不甘寂寞,追随袁世凯复辟。让人发指的是,日本侵华,他又沦为汉奸。

本比李准更有优先权的他,却因机关算尽太聪明,无意中逼迫李准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做出的每一步看上去一念之差,有很强的偶然性,但也是他处处为自己考虑的个性的一种必然。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李准和张鸣岐的不同命运,恰好印证了老子的人生哲学。

(故事根据“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辛亥革命的李准与张鸣岐”摘选)

还可以看看:

初一(七上)必读的《朝花夕拾》,深度解读带你走向智慧之光【读书课堂】

第8讲 第6章 生养之神啊,你永恒【我读老子】

万历十五年:竟然不是皇帝说了算?【读书人】

人们为什么喜欢游戏不喜欢工作【读书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