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舍杂谈丨青铜与篆刻的暧昧(一)
西周晚期绳纹耳青铜鼎 高21CM 口径16CM
武汉槐川博物馆藏
编者按:青铜是铜与其他金属的合金,因器物表面氧化而生成的铜锈多呈青绿色而得名。青铜器是我国商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存,也是见证中国古代历史事件的重要物证。
篆刻是书法和镌刻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晚期,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
青铜与篆刻的碰撞,产生了字体典雅秀丽,风韵飘逸的金文,并得到后世书法家的青睐,众多文人墨客不断临摹、发展、创新,影响至今。
本期杂谈嘉宾:
桂建民,字未谷。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主任,湖北篆刻研究院副院长,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流印社功勋。其作品数十次参加中国文联、中国书协、西泠印社大展;被中国文字博物馆、湖北省图书馆、武汉美术馆、中国篆刻艺术馆等文博单位及私人藏家收藏。
叶青峰,字秦言,法名净意,别署:楚刀客。祖籍湖北新洲。武汉教育学院艺术系、湖北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肖像印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中流印社副社长。
主持:潘向东
槐川博物馆馆长
青铜邢皇姬御壶 春秋战国 高40CM 口径19CM
武汉槐川博物馆藏
潘向东:欢迎桂建民老师和叶青峰老师作客槐川博物馆,参与这一期的“闲舍杂谈”。两位老师都是书法篆刻界的名家,我们知道青铜纹饰铭文与篆刻艺术有着很深的渊源,本期杂谈的主题是青铜与篆刻。今天我们欣赏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你依然会觉得它的章法非常美,非常和谐。除了祭祀作用以外,我认为它还有审美情趣的创造和装饰作用。青铜器也是如此,从商周时期,到春秋战国,再到秦汉时期,青铜器经历了一个从神权到实用的过程,青铜铭文和后来的金石篆刻密不可分,有一种传承的关系。请教两位老师从艺术创作和审美的角度,谈谈金石和青铜铭文之间的关系。
桂建民篆刻作品
桂建民:秦汉时期是印章篆刻的高峰时期,现在的人,包括明清时期学篆刻都是从秦汉时期传承下来。秦汉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节点,秦汉之前的商周时期,铭文基本都属于注铭,它不仅只是功能性的注释,同时对工艺性和艺术性要求都比较高,在不断地篆刻打磨过程中,使铭文布局松而不散,舒展自如,气势苍茫挺拔。
叶青峰篆刻作品
叶青峰:金石篆刻是一个不断传承的过程,元明清时期,篆刻的材料是石头,我们要在石头上还原出金石的味道。篆刻界有“印宗秦汉” 之说,意思是讲学习篆刻的人,应该首先效法秦汉时期的印章,把秦汉印学习好。
汉代青铜壶
武汉槐川博物馆藏
潘向东:在篆刻中,我们借鉴、研究、传承了青铜中铭文的艺术风格,那么青铜铭文对篆刻创作有哪些启发?
叶青峰 《十八罗汉礼佛图》
叶青峰:我认为第一点是字法,篆刻一直沿用的是古代篆字,篆刻字形的创作一直是受古代铭文和秦汉印的影响。从工艺性上来说,錾刻就是凿印,翻刻的青铜就是铸印都呈现很强的文字和金属不同方法的碰撞,金石味就是从青铜器物中来。第二点是图案,印章中很多图案的应用就是从商周时期青铜图案的借用,然后根据创作者自己的新意,加以发挥。特别是来楚生早期肖形印作品受吉金文存的影响很大。第三点是临摹创作,在我早期学习篆刻时,参照吸收青铜器物中的线条,刻过龙形纹。第四点是鸟虫篆,鸟虫篆是篆体古文字,形如鸟的爪迹。它的特点是图案化、工艺化,我认为把它的装饰性运用到篆刻中会有一种历史感。第五点是印纽,现在很多印章的印纽就是用鼎等青铜器图案制作。第六点是印屏,印屏是篆刻作品展览展示的重要形式,有些印屏的制作就是结合了青铜图案和文字等元素。
西周晚期绳纹耳青铜鼎(局部)
潘向东:文化艺术要继承传统,有自己骨子里的精、气、神,现在又是一个全球化、多元化的社会,在这种多元融合的社会中如何找到自己的创作风格?
桂建民篆刻作品
桂建民:好的艺术来源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不会过期,几十年几百年后一样立得住。我画过一年多的重彩画,制作过拓片,还练书法和篆刻,尝试了过多种艺术形式。书法和篆刻的练习周而复始,数十年如一日。有一段时间,我曾专攻“二王”行书,写着写着,有时就顺着自己的情感信笔挥毫,渐渐地发生了质的变化,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青铜邢皇姬御壶(局部)
潘向东:篆刻是一门相互关联的艺术门类,你们对篆刻将来发展传承的形势是一种怎样的预判?
叶青峰 《扫象图》
叶青峰:篆刻现在已经被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成为一种艺术。我认为篆刻艺术的学习需要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师傅对传统研究越深,他对学生的指导方向就越明确。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艺术成就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任何学问艺术体现的是修养,修养有多高就会走多远。
汉代青铜壶(局部)
潘向东:艺术创作需要好心态,把功利放在一边,它就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过程。所以我赞赏桂老师的思想,在创作过程中就是要“好玩”,还要“玩好”。今天非常感谢两位老师参与“闲舍杂谈”,也祝大家的艺术之路越走越远!
桂建民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