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镇诗词选(四)
淮镇诗词选(四)
作者按:淮镇的历史和文化是具有独特性的,一代代淮镇人都在受益,也都在传承。细细想来却留有遗憾,虽然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形成文字和影像记录下来的并不是太多。史志、文集中有只言片语,民间多口口相传。今以诗词为笔,以古今历史为轴,以淮镇三十一个的村名为题材,绘制了一幅诗词淮镇的锦卷蓝图,与诸君共赏!
东洋村(新声韵)
赵刚
又见秋风过树丫,翠红颜色映农家。
灯笼炫舞人陶醉,玉米悬坠院锦华。
舌齿甘甜食有味,手足衰老解无涯。
金丝却是思乡果,凝聚滹沱故道霞。
注:明朝建村时,因地势低洼易涝,雨季多水,一片汪洋。故名东洋村。滹沱河故道绕村南而过。
西洋村(新声韵)
赵刚
一支妙笔点秋阳,绘下人间锦绣章。
珠果圆圆镶树冠,金丝粒粒补云裳。
长杆起落红铺地,短棍急缓翠坠筐。
吟咏乡谣白两鬓,抚摸甲口体沧桑。
注:明朝建村时,因地势低洼易涝,雨季多水,一片汪洋。故名西洋村。与小安庄合为一个村。石黄高速于村北穿过。滹沱河故道绕村南而过。
东于庄(新声韵)
赵刚
两岸仍存四季风,当年帆桨却无踪。
河床空旷肥繁草,故道弯曲卧巨龙。
傍水人家失水运,耕田农户起田垄。
柳荫闲坐说窑火,古镇烧砖建北京。
注:白龙江于村东穿村而过,两岸多柳树。明永乐年间于姓由山西迁来立村,故称于家庄,简称于庄。献县南河头乡有一同名村,为不使一县村同名,此村位于献县东部,1984年更名为东于庄。
前厂村(新声韵)
赵刚
滹沱北岸火云红,百数流烟聚画屏。
座座连窑排旷野,层层雪浪涌晴空。
眼中幻显千人沸,耳畔遥听万马鸣。
船帆初渡前后厂,绵延一路似长龙。
注:滹沱河故道于村南而过,白龙江发源地,明代修北京城时,在此建大型砖厂,称“七十二座连窑”产“澄浆砖”。此村因砖厂而得名。为保护文化层村民将遗存深埋于地下。纪晓岚的阅微草堂中的书房之一“瑞杏轩”就是源于此村,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记载了“瑞杏轩”和厂里狐仙。
后南村(新声韵)
赵刚
金丝树密蔽长空,行列托出翠与红。
仰看枝头千粒果,林间挂满小灯笼。
注:明朝南姓三兄弟来此建村,以方位名村,故为后南村。因早些年此村中有马姓回族,故此村又叫马家南村。马姓回族迁至淮镇,村中马姓原为回族,后因故改为汉族,此后村中再无回族。建国沟自村北而过,是金丝小枣的主产区。
桑元屯 (新声韵)
赵刚
万缕金丝绣锦图,枣香阵阵漫农庐。
田畴劳作人滴汗,水岸停歇犬吠狐。
一首乡谣悲鹤发,半壶老酒醉家书。
条条玉带应存忆? 旅外游子月下孤。
注:景淮连接线绕村南、西而过,在淮镇比邻,当地人成三姑屯。此村建于明永乐二年郭姓由山西迁来立村,立村时,因有一片桑树而得名,称为桑元屯。村中有“七十二条玉带”的传说。淮镇明清时有驻军,疑为屯军处,民间由从此村购买田地者,此田为军田。村西有通白龙江之渠,修淮韩公路时由西侧一面取土筑路而成,但此渠亦有西堤,总长三公里。
东刘庄(新声韵)
赵刚
浪涛汹涌运粮河,两岸风光共水波。
轶事频频多匪患,传闻件件少人和。
纤夫瘦影出眼底,号子悲声入耳膜。
寻迹朱家知者寡,却留残贝待琢磨。
注:石黄高速、滹沱河故道于村南而过,明朝永乐年间刘姓建村,故称刘庄。朱家运粮河源发地。为不使一县村同名,此村位于献县东部,1984年更名为东刘庄。
孙庄(新声韵)
赵刚
万朵白云挂树梢,春风守信渡横桥。
绕村河水洗船桨,傍岸渔家隐苇潮。
野路沧桑车有迹,新街开阔户无茅。
乡人来往衣粘絮,飞雪团团上下飘。
注:在307故道北侧,白龙江于村西而过。孙姓于明永乐二年建村,称孙家庄,简称孙庄。1964年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先念和河北省省长刘子厚、省委副书记王金山视察此村。
罗庄(新声韵)
赵刚
东风已软柳梢头,鸟雀鸣枝醉眼球。
浅绿悄传春水暖,深红绽放野林幽。
燕栖檐下收双翅,鸡立墙围展劲喉。
最喜炊烟生缕缕,榆钱制饼米熬粥。
注:明朝永乐年间罗姓建村,故称罗庄。
董庄(新声韵)
赵刚
如纱夜雾透灯红,落叶斜飞始借风。
滚滚车轮疏客地,丝丝雨线怯乡城。
老街树隐沧桑古,新道房排次第横。
最是牵肠星月下,回归游子喜昏瞳。
注:明朝建村时,因地势低洼易涝,雨季多水,一片汪洋。故名南洋村。后董姓发迹,改名董家庄,简称董庄。滹沱河故道绕村北。石黄高速在村北设淮镇出口。景淮连接线绕村北、西、南三个方向,石黄高速于村北穿过。
作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微妙斋主人,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毕业于河北省沧州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系,曾进修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北京诗苑》、《诗刊·子曰增刊》、《文化月刊·诗词版》、《诗词世界》、《诗词月刊》、《人生》、《燕赵诗词》、《承德诗词》、《中国诗词》、《新国风》、《柏风》、《香港诗词》、《中国文学》、《华夏翰林·诗词丛刊》、《诗词百家》、《京华诗页》、《天马诗刊》、《九州诗词》、《诗词世界》、《献王诗苑》、《毛公诗苑》、《大柘树》、《长白山诗词》、《沧州诗词》、《沧州人口》、《沧州晚报》、《沧州日报》、《沧州广播电视报》等。曾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学会理事,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中国诗歌网会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十大新闻奖获得者、金牌作家、中国辞赋网特邀评论员、现代诗歌首版、中华诗词论坛沧海流韵版主、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记者站站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