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瓜斋第64期:《蒙古帝国史》札记

蒙古四大汗国图

铁木真的四个儿子:拙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

拖雷的儿子们:旭烈兀、蒙哥、忽必烈、阿里不哥等

海都:窝阔台的孙子

近日读完法国史学家雷纳·格鲁塞的著作《蒙古帝国史》,该书起自成吉思汗祖先之事迹,讫于忽必烈逝世。之所以没有再写忽必烈之后的历史,作者说,因为忽必烈死后,甚至忽必烈在世时,蒙古帝国已经不是纯粹的蒙古帝国了,忽必烈之后的所谓元朝历史,交给中国史学家比较合适。那么,本书实际上主要围绕两个人物来写: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通常,我们认为成吉思汗是一位旷世英雄,打仗天才。按照毛泽东的词,所谓“一代天骄”。“天骄”,其实是有所本的。中国古书上说,蒙古人是上天的骄子。读完《蒙古帝国史》后,尽管我对成吉思汗作为“英雄”这一面的认识,没什么大的改变,但不等于我就喜欢这位英雄。且看成吉思汗的几件轶事。

成吉思汗和孛儿帖结婚,蜜月期间,即遭到蔑儿乞惕人的劫掠。当时事出紧急,成吉思汗跳上马,带了点随从,丢下妻子,自己逃命去了。一位老妇人用牛车藏着孛儿帖逃命。牛车的速度自然不能和骑马相比。成吉思汗逃走了,孛儿帖被蔑儿乞惕人捉住,绑回去做了他们的压寨夫人。之所以蔑儿乞惕人这样做,是因为多年前,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抢了蔑儿乞惕人首领的老婆诃额仑(就是成吉思汗的亲妈)作妻子。这是蔑儿乞惕人的复仇。九个月后,成吉思汗从蔑儿乞惕人那里救回孛儿帖。回来后,孛儿帖就产下了一个男婴,叫拙赤,乃为成吉思汗的长子。这个拙赤的身世,就成了一个谜。

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里有一位德艺双馨的道长,叫丘处机。历史上,丘处机和成吉思汗会过几次面。丘处机在成吉思汗面前谈道家哲学,成吉思汗对于哲人的指教,印象非常深刻。他命人将哲学家的话用中文和蒙文(实际上是畏吾儿文)记录下来。然而,在第238页,作者写道:“事实上,他对于这种形而上的性灵一元论能够领会什么呢?我们无论如何应当承认,他的如此诚意,实在难能可贵。”显然,成吉思汗完全听不懂丘哲人在讲什么,基本上这是对牛弹琴。成吉思汗打算会见丘处机的初衷,是为了求长生不死之丹,见面后,丘处机说没有这种药。在这种情况下,成吉思汗依旧耐心听讲,确实诚意可嘉。原本,成吉思汗对藻饰词句和夸夸其谈的人深恶痛绝,却能谦虚地倾听丘处机高谈哲理,恐怕不光是出于诚意吧,这里似乎能见出他的政治才干。

成吉思汗和爱将博尔术谈心,问人生至乐之事。博尔术答:春天骑骏马,擎鹰鹘在手,看它博取猎物。成吉思汗则说:不然。人生最快乐的事是战胜敌人,追逐他们,抢夺他们所有的东西,看他们所亲爱的人以泪洗面,骑他们的马,臂挟他们的妻女。博尔术的回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孔子跟几位弟子的那场著名问答。这是富有诗意的回答。成吉思汗的答语,除了证明他是位野心家,看不出什么诗意。

作者在书中说,其实我们不能过于责备蒙古人,因为他们处于人类史的畜牧阶段,当他们攻夺了定居国家的土地和城池后,不知所措,于是只能烧杀抢掠一番而离去。伟大如成吉思汗,也是烧杀抢掠。

成吉思汗的军队攻破花剌子模国的都城乌尔健赤后,除了工匠,城中人一概被屠杀,工匠被发往蒙古。之后,攻克呼罗珊和阿富汗,也采取同样的屠城政策。当蒙古大军横扫欧亚大陆,西进波斯、乌克兰、波兰、匈牙利等国时,所到之处。屠杀人民,残破城池。一些戈壁中本就脆弱的城市,几百年都无法从蒙古人的毁灭行为中恢复过来,而欧洲人对于鞑靼人(即蒙古人)的恐怖记忆,也持续了几百年。

成吉思汗的将领们的想法是,把攻取之地都变为草原,便于放羊和驰骋。但杀戮终究有个止境。成吉思汗听取耶律楚材的建议,阻止了把耕地变为草原的行为。再到后来,成吉思汗的幼子托雷的一个儿子,唤作忽必烈的,在即位合罕(即汗中之汗)之后,不再那么野蛮,因为忽必烈是一位中国化很深的蒙古人。

成吉思汗的伟业,是统一蒙古全境,向西掠地至中亚、西亚,并进至东欧地区,向南几乎灭掉金国和西夏。他死后,西夏和金相继灭亡。忽必烈的伟业,主要在于征服南宋。他在征战南中国的过程中,稍带灭了云南的南诏国,并残破了越南的河内,乘兴攻破朝鲜半岛,进军日本列岛。要不是因为一场神风,让蒙古船队几乎全军覆灭,日本的命运恐怕就此改写。

忽必烈之前,他的哥哥蒙哥是合罕,蒙哥死后,忽必烈设法即位为合罕。忽必烈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毕其一生,都有人起来对抗他。此前,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分别据有四块领地:

拙赤系:钦察汗国

察合台系:察合台汗国

窝阔台系:窝阔台汗国

拖雷系:蒙古本土(后来,拖雷的儿子旭烈兀在原花剌子模、呼罗珊的地方建立了伊尔汗国。)

参考上方地图。

除了拖雷的地盘,其他三块地盘大致包括了中亚细亚、西亚细亚、东欧和西伯利亚部分地区等,极其广袤。不过,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时期的蒙古帝国,其存在时间,大概是从成吉思汗死后(1227),持续至蒙哥死后(1259),约30年。蒙哥一死,忽必烈上位,除了旭烈兀所在的伊尔汗国承认忽必烈的宗主地位之外,其他几个汗国,都相继反对忽必烈,比如蒙哥的另一个弟弟阿里不哥,是拖雷的幼子,这时起来和忽必烈对抗。按照蒙古的传统,幼子更有权利即位为汗。因此,作者在书中说:“在这个时期,有一个纯粹的蒙古帝国承认阿里不哥,另有一个占有中国北部的中国-蒙古的帝国承认忽必烈。”

跟忽必烈对抗最激烈和最持久的是窝阔台的孙子海都。直到忽必烈死时,海都还据有很大的地盘。

当忽必烈终于灭了南宋之后,忽必烈和他的朝代——自称为元朝——的统治权,遍及全中国。但作者说:“这个统治权始终没有在上亚细亚得到承认,这是一件极为严重的事实——因为它充分说明,如果一个中国-蒙古帝国开始产生,而蒙古帝国就它原来的意义来说已经消失。”

于是我们看到,当忽必烈未打南宋之前,所谓的蒙古帝国其实不包括南中国;当忽必烈灭了南宋,统一中国南北,建立元朝之后,在西边的几个汗国早已不听话,蒙古帝国其实已经分裂。我们平时一提起元朝,总说它的疆域横跨亚欧,总面积超过了两千万平方公里等,但其实这里有一种时空的错位:当蒙古帝国拥有西方疆域时,它还没有南中国,当它有了南中国、有了元朝之后,却已经和西方诸汗国分了家。一句话,一个横跨欧亚并赅括全中国的统一帝国,并未真正出现过。

元代中国图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蒙古人的铁蹄踏遍欧亚大陆,但因为蒙古人的人数太少,所到之处,并不能改变当地的文化,反而是自己融入进去。元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者说:“在中国的蒙古人几乎变成为中国人,在波斯的变成为波斯人,在察合台汗国的变成为突厥人。”因此,说忽必烈是一位蒙古大汗,毋宁说他是一位中国皇帝。

忽必烈像(网络图片)

本书第五章是对蒙古征服的总结。在谈到蒙古入侵对中国北方人的改变时,作者说:“中国的北方人,在形体上因为不断吸收突厥-蒙古以及通古斯的成分,而多少有所改变。”这种改变,即就今天的中国北方人来说,还留有相当踪迹。当北方人取笑南方人身材矮小时,南方人大可以取笑北方人早已不是纯粹的中国人了。

书中还说到,蒙古人被朱元璋赶出中国后,他们对于中国,常有一种故土之思。这大概是汉文化的一种胜利。游牧民族一旦成为定居民族,再返回到游牧状态,肯定苦不堪言。蒙古人即便建立元朝,成为定居者,还是未能哪怕达到一般水平地管理中国。除了忽必烈,后面那些元朝皇帝,借作者的话说,都是以令人炫目的速度轮番上位的。皇帝换得太勤快,怎能治理好国家。

《蒙古帝国史》笔调冷峻,波澜不惊,写蒙古人的屠杀也不带情绪,但读者还是能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残酷。作为历史学家,这种写法大概是一种基本功。我不是搞历史的,今天写这篇札记,算是梳理一下知识点吧。

(0)

相关推荐

  • 成吉思汗西征前铸成大错,导致子孙自相残杀,蒙古帝国瓦解

    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用武力开拓万里江山,创建了蒙古帝国.成吉思汗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可是他在政治安排上却犯下了大错,结果导致自己的子孙们自相残杀,他苦心建立起来的蒙古帝国也随之土崩瓦解 ...

  • 瓜瓜斋第74期:读陈垣《史讳举例》

    午后,瓜瓜君动笔写新一期瓜瓜斋,瓜豆君问:"这期写什么?"瓜瓜君说:"介绍讨论避讳的一本书."瓜豆君哈哈哈,大笑不止,道:"好生僻.什么书?从哪里来的 ...

  • 瓜瓜斋第二十七期

    今天键盘坏了,用软键盘临时凑合打几个字. 将进酒 爱莲说(云母熟宣) 爱莲说(半生熟宣) 戏为六绝句(上) 戏为六绝句(下) 因为原创文章有字数要求,我电脑坏了没法打字,只能贴一段以前的杂论,以便将本 ...

  • 瓜瓜斋第43期:丙申年最后一期

    明天就是除夕了,瓜瓜君这几日写了几页字,放上来,算是丙申年最后一期推送. 上十图(后四页是局部),是临写文徵明的<落花诗册>.原打算通临,不料写到第六页,没了耐性,索性收笔落款.继而用这个 ...

  • 瓜瓜斋第63期:简化字的前世今生(上)

    在书法作品中,如果出现简化字,一般会遭到嗤笑,说这人没文化.通常的规矩是,在生活中,用简体,在书法中,用繁体.当然,也有在生活中装逼用繁体的,没有问题.繁体给我们的感觉是:有文化. 其实呢,古代的字也 ...

  • 瓜瓜斋第65期:简化字的前世今生(下)

    本期,我们接着聊一聊汉字的简化. 读过上一期的朋友已经知道,汉字的简化并非始于当代,而是古已有之.不过,汉字的演变史,也并非是一味简化的过程.下面是从邹晓丽编著的<基础汉字形义释源>一书中 ...

  • 瓜瓜斋第66期:读小书——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

    记得上学时,某学期,瓜瓜君选修了一门课程,叫<说文解字>研究,老师让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瓜瓜君出于求知的冲动,书一买回来就趴在书页上啃.第一次,啃完<序>,搁 ...

  • 瓜瓜斋第67期:走马容庚捐赠藏品展

    声明:第66期瓜瓜斋,经一位读者反映,发现文章里有一个知识性错误.误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当成战国楚国帛书,跟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国帛书搞混了.因此,该节将马王堆汉墓帛书和秦简进行对比,所得出的结论 ...

  • 瓜瓜斋第69期:重磅!瓜瓜斋出新书啦!

    重磅消息:瓜瓜斋出新书啦! 这套小书,叫<瓜瓜斋读印>,是一个小系列,共四册.关于该书的写作缘起,瓜瓜斋主人在跋里讲得很清楚,现将其移录于下,顺带含羞晒一下文笔. 跋 明清以降,印章逐渐成 ...

  • 瓜瓜斋第71期:《名家讲书法》述略

    近日以散漫之心读完了由<文史知识>编辑部选编.中华书局出版的<名家讲书法>.这本书收录的名家文章计35篇,目录如下: 既是"讲",则多非深奥知识,或即便知识 ...